教育学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02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题2.docx

《教育学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题2.docx

教育学复习题2

第一章学校的性质、价值、目的

一、填空题。

1.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用法有三类:

(1)思想转变过程的教育;

(2)影响儿童成长方法的教育;(3)特殊社会制度的教育。

2.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主张有: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主张有: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 个体的社会化和 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学校的个体价值体现在学校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学校引导学生个体的发展;学校规范学生个体的发展。

5.学生的发展,不单单体现在内在身体和心理机能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而且体现为学生的社会性适应、成熟、创造和行动的过程。

6.学校的人类价值体现在:

(1)学校是唤醒人类意识的场所;

(2)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3)学校是培养人类共同体的力量

7.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21世纪新生计划》同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公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蓝图。

8.《教育--内在的财富》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当前,人的发展问题有:

部分青少年学生发展动力匮乏;片面发展问题;个性、社会性与类特性的发展不够和谐。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内涵。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成员;社会的个体化是指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和丰富的人格特质。

2.什么是学校?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及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学校的具体类型是由建构它们的社会制度以及所应该完成的个体社会化任务所选择和决定的。

3.简要回答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其专门性体现在哪里?

  第一,专门的教育职能;第二,专门的教育人员;第三,专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第四:

专们的评价方式;第五,专门的经费支持。

4.学校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学校是社会团结的纽带,学校是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工具。

5.如何理解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教育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眼光来重新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进理解,和谐共生。

6.简要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政策文本,它们对学校教育的目的有何表述。

    1949年《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明确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7.新中国所颁布的教育文件中对学校教育目的的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第一,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是说,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既是合格的经济领域的生产者,也是各个的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还要全面地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人才理想的素质结构是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反对只重视智育弱化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的做法。

第三,人才素质结构的重点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什么是"学习化社会"?

答:

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任何情况下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

9.简要回答21世纪学校目的的概念框架。

答:

1.总体规格:

面向世界的中国人2.素质结构:

人的全面发展 3.一组关键素质:

良好个性培养有关的素质与社会性培养有关的素质与人类特性形成有关的素质

第二章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

一、填空题。

1.学校大致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我国古代的学校产生于夏代。

2.在古希腊,斯巴达建立了一套以军事训练为中心内容、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

而雅典的学校类型则有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

3.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有以下三所:

萨莱诺大学;波洛尼亚大学,由学生管理,故称为"学生大学";巴黎大学,由教授会掌权,有"先生大学"之称。

4.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分为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型(混合型)学制。

5.《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有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豫时孙摩;藏息相辅;启发诱导。

6.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传道;授业;解惑。

7.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论是指把一切事物(或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答: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

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

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

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

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着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1)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上:

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传播到民众中去,从而对政治发生影响。

(2)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上:

孔子认为一方面教育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优先于经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统治者取得民众的信任。

(3)在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上:

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认为人的才智不是先天获得的,主要靠后天习得的,无论什么人,只要肯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4)在教育对象上:

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没有贫富、贵贱、地域等区别。

(5)在教育方法论上:

强调启发式教学。

他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有求知的欲望或动机而又发生困难时,教师再去启发他,这样自然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

(6)在道德教育原则上:

第一,立志乐道,即教育学生确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理想,要有崇高的精神、道德追求。

第二,克己自省,即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贵在严以责己,培养道德自觉,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合符道德规范。

第三,改过迁善,孔子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称作发扬优点、长处和改正过失、克服缺点的过程,闻过则喜、见过自讼。

第四,身体力行,主张慎言敏行、言行一致。

(7)在教师观上:

孔子根据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总结出了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和条件。

第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诲人不倦"是一名教师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最宝贵的品格。

第二,关爱学生,无私无隐。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

又主张把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教育做到无私无隐,鼓励学生超过老师。

第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

3.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是指遵循教材的客观顺序和学生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进度。

所谓渐进,是指不贪多求快。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之精。

  (3)虚心涵泳。

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不能穿凿附会,不要带陈见,不能先入为主,而要平心静气地去寻求书中的道理。

  (4)切己体察。

就是读书要把圣贤之言,变成自己的信念,见诸于自己的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穷理,要有发愤勇猛、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

  (6)居敬持志。

就是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树立崇高的目标、志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

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教育的作用:

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教育即生长"。

杜威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学校即社会"。

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即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从做中学"。

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尖锐地批判了传统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儿童的做法,强调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学校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

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第三章学校的结构、体系及类型

一、填空题。

1.在美国,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法国,学校理事会是协助校长工作、参与学校管理的学校内部组织。

德国的学校议会是中小学校的决策机构,由教师和家长组成。

P76

2.我国中小学管理结构主要是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结构。

3.目前普通中小学组织结构中的一办是指办公室,三处是指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

4.学校体系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

其构成成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p85

5.英国的中学分为公立中学和构成独立学校系统的公学两种。

P87

6.教育分流是指由统一进行的普通教育向分别进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P94

7.法国是欧洲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

8.家庭学校是指学龄儿童不通过公立的或私立的学校,而以家庭为地点,父母或者监护人在家庭或社区承担教育他们孩子责任的学校类型。

二、简答题。

1.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促进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权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2.试述什么是双轨制?

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

3."六三三"学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们对它有怎样的评价?

1:

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义务教育)与高小(2年)2级。

2:

中等高育段(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实行普通、师范、职业分科制)2级。

它的优点在于:

第一,它缩短了小学年限,将小学分为两个阶段,有利于实施义务教育,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国情相适应的。

第二,它将中学分为两个阶段,有助于当时中学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它的分段基本上与中国当时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因此,它是我国教育史上一部影响非常大的学制,它所奠定的学校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

4.请简述蓝带学校、灯塔学校分别有哪些特色之处?

蓝带学校:

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发展公民意识、品性教育和自我决策的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重视学生评价和学校改进计划;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重视问题的解决,并视为还进的机会;学校环境有利于所有的学生,学校气氛有助于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与家长密切合作;要与周边的学校共享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以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

灯塔学校:

与其他学校或组织机构有较紧密的联系,易于分享观念和经验,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教学水准;协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自尊与自信,增强其荣誉感;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并能赞扬且珍视老师的工作;能吸引教职员与留任;鼓励反思;较弹性化的运作管理,不仅有利于创造的发展,也较能符合个别的需要;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课程;对学生的管教比较好。

第四章学校的组织与文化

一、简答题。

1.学校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几个部分?

P106

  学校的简单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目标、活动参与者以及教育技术。

学校组织目标是学校组织预期中且力图实现的某种未来状况。

学校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是为学校组织做出贡献的个体,也是构成学校组织的重要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管理者和学习者。

学校组织的技术要素就是各种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物的(空间的、设备的)、经费的、知识的(或经验的、技巧的、策略的)、程序的、方法的、工艺的因素或特征,它们都是作为客观资源而存在。

2.学校组织主要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

P118-p121答:

技术取向、规范取向、行动去向

2.简要回答学校组织结构的几种基本类型。

P122-P124答:

绩效结构、韦伯结构、专业结构、权威结后、混乱结构

4.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默会假设分别是什么?

P129-130

教育文化的默会假设主要涉及有关人性的本质、知识的本质、学习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和学校的本质等方面的缄默共识。

校园文化的默会假设主要涉及生活、儿童期、非连续性教育、社会活动或娱乐、人际交往、学校环境乃至性别的意义与性质等问题。

5.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共享价值分别包括什么?

P130答:

教育文化的共同价值包括共有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

校园文化的共同价值主要涉及游戏观、庆典观、娱乐观、活动观、交往观、环境观乃至性别观、人生观等方面。

二、论述题。

1.简要论述学校规范结构与行动结构、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P115

  

(1)规范结构与行动结构答:

规范结构和行动结构一起构成了学校组织中的社会结构。

  一般而言,行动结构与学校组织的规范结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很多时候甚至存在令人惊喜的一致。

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时还由于学生之间的不可比性,或者由于学校激励结构的特殊性,教师们的这种私下耕耘甚至不会引起其他教师的排斥或嫉妒。

但即便这种行动结构也并非与学校的规范结构完全一致。

因为通常教师们的自我努力并不是为了使自己表现得和大家格格不入,或者是要殚精竭虑、挖空心思地出人头地,而是希望赢得组织中的非正规地位,因此在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之后就可能会选择"适可而止"。

(2)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答:

学校的规范结构并非都是效率取向的。

学校的规范结构除了受制于学校的技术结构外,通常还有另外的渊源,如对权力或其他价值的认识和偏好。

最为明显的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学校/教育以及如何创建真正的学校/教育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对学校组织的规范结构的设计。

此外,究竟什么是学校的技术结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学校的社会组织。

技术结构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社会结构给我们展现的则是社会或学校所能接受或追求的规范的学校形象,在这两者之间经常发生某种逻辑上的中断。

2.如何理解学校组织文化的独立性?

P133

  不论学校组织文化的根基在哪里,它们毕竟首先还是学校组织的意义或取向系统。

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不是一种纯粹的从观念到观念的运动。

大多数学校文化的构成基础是与集会、教师会议、运动竞赛、社区活动、自助餐、报告卡、奖励与奖品、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一般装饰等有关的人造器物、礼节、礼制、仪式。

正如威廉·大内对组织文化的定义:

"借以将组织的潜在价值观和信念传递给组织成员的符号、礼仪、典故"。

这种事实和多少有些片面的定义突出了组织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组织结构而言)。

确实,尽管学校组织文化是以结构为根基的,但那种超越现实的结构约束的文化符号或现象始终是不可消除的,它们是组织结构运作与更新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第五章课程、教学与学习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

礼、乐、射、御、数、书。

2.古希腊的"七艺"各指的是:

文法、修辞、辨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3.我国新一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它们指的是:

、、。

4.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5.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

分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布置作业。

6.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应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它们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简答题。

1."课程"的涵义是什么?

P143答:

最典型的课程定义主要有三种:

(1)课程是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和活动;

(2)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的总和;(3)课程是文本和复杂的会话。

2.什么是"教学"?

P163答: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什么是"学习"?

今天,学习的概念有怎样的变化?

P176-177答:

学习指的是学生有意识地为了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和自身修养而采取的活动,它既包括了个体行为的改变,又包括了个体意识倾向和潜能的变化。

当今,学习的概念发生了如下变化:

  

(1)在时间和空间上,学习已经贯穿到一个人的一生的过程,而且越来越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在一个人成年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也贯穿了学习的活动。

  

(2)在学习形式上,学校中的正规学习尽管仍然占主导,但学校之外的非正式学习也越来越重要。

  (3)在学习手段上,学习除了依靠书本和纸笔之外,越来越多地要借助电脑和多媒体等。

  (4)在学习态度上,学习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运用,偏重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63

  "泰勒原理"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理论,它的内容主要是:

(1)学校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2)为达到这些教育目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我们如何决定这些教育目的正在得到实现?

5.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P182答:

探究性学习也可以称为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第六章学生、教师与校长

一、填空题。

P1861.学生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生命的 灵动性、可塑性、自主性、独特性和发展性五个方面来理解。

2.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掌握之上,学生会主动地接受、选择或拒绝外界的影响,也会按照自己的理想积极组织外部资源来塑造自身。

3.学生群体的文化有学生正式群体的主流文化、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

4.教师职业从总体上看主要具有以下四种特征: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研究者;(3)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4)教师职业形象的多重性

5.教师具有哪几种角色:

学生学习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P205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P2107.教师的行动研究的四个步骤:

明确问题、收集数据、分析并解释数据、确定行动计划。

8.学校中的政治问题主要是教师、管理者、学生、职工等人员或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二、简答题。

P1911.请简要叙述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功能。

(1)解释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定义(内涵)。

(2)列出并阐释非正式群体的两个主要功能,即"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注意在答案中体现出你对这两个功能定义的理解。

相关知识点可参考第六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第一节"学生"中关于学生群体和文化的内容。

2.简述《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