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82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docx

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

巧解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

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是“理解……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推断词义,就要把握这些语言现象,结合语境,并联系有关背景知识,作出正确的推断。

一、课文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学过大量的文言实词,平时练习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实词,熟记这些实词的义项,在阅读时自觉地迁移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词理解的正确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

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

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

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

指败逃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

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

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

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

致力。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

善: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

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辽宁卷)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

8.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04辽宁卷)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

投: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联想《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

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

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联想成语“严惩不贷”。

贷:

二、语境推断法

多义词义项丰富,但在具体语境中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因此,判别多义词的义项要

在理解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作出选择,前因后果、上问下答、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常常都是判别的最好依据。

(1)依据内在逻辑关系推断

1、其(何远)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士类益以此多之多:

称赞()

2、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将摭其罪摭:

拾取,搜集()

3、或问访(周访,人名)曰: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访曰:

“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士以此重之。

解释加点的字:

士以此重之()

4、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人名)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

”数以此非诮高祖。

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

严格()

(2)依据对话推断

例:

(曹植)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倩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倩人”一词,从上下文意推敲,其意应为:

()

(A)请人代笔    (B)模拟他人名作

(C)文章讲求漂亮辞藻(D)文章有女性阴柔之美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欹: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

4.(高考浙江卷)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服:

三、对称语句互推

文言文中常出现对称语句,这些句子结构整齐严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斐

然的文采。

这些语句又是相互映衬的,相同位置处的词语含义常常呈相同、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词性则常常是相同的,这一特点可以帮我们由已知推出未知。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攘除奸凶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求全责备责()文过饰非文()

民殷国富殷()登峰造极造()

扶危济困济()比肩接踵比()

怜香惜玉惜()心驰神往驰()

党同伐异党()寤寐求之寤()

溯洄从之洄()避重就轻就()

欲盖弥彰彰()夙兴夜寐夙()兴()

四、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

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伦()

夫晋,何厌之有贪得无厌厌()

使弈秋诲二人弈诲人不倦诲()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长治久安治()

孙膑期曰:

暮见火举而齐发不期而遇()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守不渝()

吾亦望汝副其心名副其实()

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望而却步()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望风披靡()

8.举类迩而见义远闻名遐迩()

5、字形推断法

(据“六书”探讨字形与其意义之关系,从而推断出词义来)

1、可以独飨白粲。

飨()粲()

2、王怒曰:

“劓(yì)之。

”劓()

3、家人瞷见者,悉惊愕。

瞷()

4.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

觐()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8.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小结: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六、语法功能分析法(兼及词类活用)

077、(高进之)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含义词性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含义词性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含义词性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词性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含义词性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含义词性

7.其罪当与童贯等含义词性

8.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含义词性

七、综合分析

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在具体解释词语时往往要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分析,如既要考虑该词有没有此义项和用法,又要考虑此义项是否符合语境等等,这样才能选出最准确的答案。

例:

(06年全国卷Ⅱ)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判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季布匿濮阳周氏匿:

隐瞒()

分析:

“匿”的用法在《五人墓碑记》中也学过,“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其义是“隐藏”;且该语段在高祖悬赏捉拿季布的情况下,季氏“隐瞒”是不符合语境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隐藏”。

解释下段文字中加点的词: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

“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

提示:

“私”一词的是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词,其常见义项有:

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己的)(《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秘密地)(《鸿门宴》)。

本题语境分析:

此语段讲的是孝文帝想让广国做丞相,但由于广国的身份是皇后的弟弟,孝文帝有所顾虑,怕天下人认为他“私”广国。

强化训练

1.(10江苏卷第1题)“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

此句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相似,此句中“归”解释为“”。

2.(10全国卷第1题)“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此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相似,此句中“报”解释为“”。

3.(07天津卷)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

4.(07四川卷)仁杰曰:

“臣汉人,不能禁吏戢(jí止,止息)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

”忽剌忽耳曰:

“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

”帝曰:

“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未有争引咎归己者  咎()

5.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

“何以不出?

”安曰:

“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

案谓比干

6.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从程课探书

7.(07山东卷)王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

”答曰:

“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

()

8.(06湖南卷)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

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

()

9.(06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

10.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

“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划线句子翻译:

11.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济:

1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贷:

13.(07江苏卷)(高)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

“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进之布指算,不爽爽()

14.(06全国卷Ⅰ)(何)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视贫细如子弟 视:

()

15.(06全国卷Ⅱ)单于尝为书嫚(用言辞轻侮)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

()

16.丰则贱籴(dí),歉则贵粜(tiào)籴粜

17.(210福建卷)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

()

18.(04浙江卷)(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

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世家歙州 家:

()

19.(2000全国卷)“自放驴,取樵炊爨”樵()

20.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臣,何以调于马?

此君所以后也。

”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易马而三后后:

落后B凡御之所贵贵:

看重

C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御:

骑马D今君后则欲逮臣逮:

及,赶上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

魏书曰:

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

“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典与诸将议曰:

“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昱亦以为然。

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

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

“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

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

太祖笑曰:

“卿欲慕耿纯①邪?

”典谢曰:

“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

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

“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年三十六薨。

[注] ①耿纯:

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

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

②郊遂:

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该词泛指郊野。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整卒,典徙颍阴令      徙:

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拒:

抗衡

C.卿欲慕耿纯邪慕:

羡慕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嘉:

赞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组是(3分)(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B.②④⑤

C.②③⑥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典先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军,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

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显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平常都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同意(自己的策略),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

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

“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

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

(洪迈《容斋随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

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D.遣使立毅为齐王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之自王乎?

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

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童:

儿童

C.戴发含齿戴:

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几:

通“冀”,希望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

亲近B.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疏:

疏远

C.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亲:

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至智:

达到才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②流水周于舍下      

③青萝为墙援      ④白石为桥道      

6.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B.郑人有且置履者

C.今以钟磬置水中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   胜:

优美的风景

B.流水周于舍下周:

周围

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

石阶

D.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好:

爱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

“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

揭开B.去我飞亡去:

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使:

让D.叩头受罪大王罪:

惩罚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0.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B.造诈成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使动用法)D.财倍鹄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李斯非淳于越曰: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

吏见知弗举,与同罪。

”始皇许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