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81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考点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考点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2010·全国卷Ⅰ·T13·6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

C.最小的环上,硅和氧原子数之比为1:

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

【命题意图】本题以晶体结构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SiO2晶体网状结构中Si和O的排布情况。

【思路点拨】怎样理解SiO2的结构,可从晶体硅进行转化,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只需将碳原子换成硅原子即可,再将Si-Si键断开,加入O即可,见:

但是若将题目中B、C、D三个选项前面分别加上“平均每个”,则本题的答案就又变了,这时就要应用均摊法了,由于每个硅原子被12个环所共用,每个氧原子被6个环所共用,每个Si-O键被6个环所共用,则均摊之后在每个环上含有0.5个Si,1个O,2个Si-O键,此时则B、D错误,C正确了,也即在1molSiO2中含有4molSi-O键。

【规范解答】选D。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氧处于4个顶角,所以A项错误;在SiO2晶体中,每6个Si和6个O形成一个12元环(最小环),所以D对,B、C都错误。

2.(2010·全国卷Ⅱ·T12·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结构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的空间构型、溶液的酸碱性等。

【思路点拨】先根据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关系确定四种元素,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二元化合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规范解答】选D。

由题干中的“短周期元素”可知四种元素应在前三周期,根据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可推出W:

C,X:

O,Y:

Na,Z:

S。

A项,氧元素和碳元素可组成CO和CO2,氧元素和钠元素可组成Na2O2和Na2O,O和S可组成SO2、SO3。

由此可知A正确。

B项,C和O组成的CO2,C和S组成的CS2,都是直线形分子,所以B正确。

C项,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Na2CO3,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水解显碱性,故C正确。

D项,Z和钠元素形成的Na2S,Na2S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水解显碱性,所以D错误。

3.(2010·四川高考·T8·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沸点的高低、晶体结构等知识点。

【思路点拨】在分析物质结构部分的叙述题型时,要努力找出特殊的例子来反驳选项内容;在比较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时一定要注意看是否需要考虑氢键。

【规范解答】选B。

A项,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是He,所以A错误。

B项,在X、Y形成的XY2型化合物中,如CO2原子序数之差为2,MgCl2原子序数之差为5,所以B正确。

C项,HF中存在氢键,沸点比HCl的沸点高,所以C错误。

D项,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所以D错误。

4.(2010·上海高考·T20·4分)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

【思路点拨】

(1)金属元素无负价,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8。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远远大于第2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规范解答】选D。

由化合价可知,X为第ⅡA族金属元素,Y为第ⅢA金属元素,Z为第ⅤA族非金属元素,W为第ⅥA族非金属元素;X、Y的原子半径相近,Z和W的原子半径相近,但Z和W的原子半径远远小于X、Y的原子半径,由此可推断出Z和W是位于第2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和Y是位于第3周期的金属元素。

所以X是Mg,Y是Al,其金属性X>Y,A错误;W是氧元素,Z是氮元素,两者的单质反应直接生成NO,B错误;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C错误;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D正确。

5.(2010·上海高考·T2·2分)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晶体类型的判断等知识点。

【思路点拨】

(1)书写电子式时,首先判断化学键的类别:

共价键还是离子键;

(2)判断电子排布式正误时,可以依次验证电子数目的正误、填充顺序的正误、填充电子数的正误。

【规范解答】选C。

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氯原子只需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即可达到稳定结构,氧原子需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才可达到稳定结构,故其电子式为:

,A错误;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故SiO2不能称为分子式,只能称为化学式,B错误;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4,C正确;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错误。

【类题拓展】电子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书写电子式时,首先要判断化合物的类型,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若是离子化合物,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注意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括起,且达到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

(3)若是共价化合物,相同的原子不能合并,还应注意:

①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即使未参与成键也必须全部标出;

②要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的对数;

③较复杂的要标对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原子间的连接方式不一定是分子式书写的顺序。

如HClO的电子式为

,而不是

6.(2010·上海高考·T5·2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o28′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键和分子的构型等知识点。

【思路点拨】

(1)无机含氧酸的酸酐一定是氧化物,有机酸的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

(2)注意一类特殊的晶体-----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

(3)正四面体分子不一定都与CH4相似,均为5原子分子。

【规范解答】选C。

无机含氧酸的酸酐一定是氧化物,有机酸的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醋酸酐(C4H6O3)就不是氧化物,A错误;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其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B错误;正四面体分子中,白磷分子(P4)的键角是60o,D错误。

【类题拓展】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7.(2010·全国卷Ⅰ·T6·6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D.碱性:

【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及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

【思路点拨】

①在判断物质的熔沸点高低时,首先判断晶体类型,一般认为是: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在分析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时,有时需考虑氢键的影响。

②在判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时,可根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进行判断。

【规范解答】选A。

A项由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

NH3>AsH3>PH3;所以A项错误。

B项Si3N4是原子晶体,NaCl是离子晶体,SiI4是分子晶体;根据晶体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项说法正确。

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

Cl>S>P,所以C项说法正确。

D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由于Na>Mg>Al,所以D项说法正确。

【类题拓展】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

判断晶体熔沸点高低首先根据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

①离子晶体:

化学式与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熔沸点越高,如: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铯。

②原子晶体:

成键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③分子晶体: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但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如一水合氨、氟化氢熔沸点反常的高。

绝大多数有机物属于分子晶体,遵循以下规律: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b.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芳香烃按邻、间、对降低。

c.高级脂肪酸和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如:

硬脂酸>软脂酸。

④金属晶体:

在同类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

锂>钠>钾>铷>铯;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如:

铝>镁>铝镁合金

8.(2010·重庆高考·T26·15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

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Ca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电子式为,D的

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

(3)配平用钙线脱氧脱磷的化学方程式:

□P+□FeO+□CaO

□Ca3(PO4)2+□Fe

(4)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

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金属M为;检验Mn+的方

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取1.6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mLH2(标准状况),再向溶

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g。

【命题立意】本题以无机元素及化合物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检验、化学式计算等知识。

【思路点拨】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比较CaF2和SiF4的沸点高低需根据其晶体类型;在计算第(5)问CaCO3的质量时可利用钙元素守恒。

【规范解答】

(1)根据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可知C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IIA族。

(2)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CaF2的电子式为:

CaF2是离子晶体,SiF4是分子晶体,SiF4常温下呈气态,所以沸点CaF2大于SiF4

(3)发生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P和Fe,P元素从0价升高到+5价,Fe从+2价降低到0价,然后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

(2)利用实验现象的描述可知M是Fe,检验Fe3+可以用KSCN也可以用NaOH溶液。

(3)与水反应产生H2的反应为:

Ca+2H2O====Ca(OH)2+H2↑

1mol22.4L

n0.224L

解得:

n=0.01mol

1.6g钙线中含有m(CaO)=1.6g×3.5%=0.056g

n(CaO)=

则1.6g钙线中含有Ca元素的总量为0.01+0.001=0.011(mol)

利用钙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

Ca~CaCO3

求得m(CaCO3)=1.1g

答案:

(1)第4周期第ⅡA族

(2)

Ca2+

(3)25315(4)FeFe3++3SCN-====Fe(SCN)3(5)1.1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