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240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docx

实验讲义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了解微机氧弹式量热计系统对燃烧热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等温、等压下与氧完全燃烧时的焓变,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

本实验采用的氧弹式量热计是一种恒温夹套式量热计,在热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工业部门中用得很多。

它测定的是恒容燃烧热。

对于有固定化学组成的纯化学试剂:

(1)固体样品如奈、硫;

(2)液体样品如乙醇、环己烷,可以准确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下列关系式求出常用的恒压燃烧热,最终得到它们的反应焓变ΔCHm。

Qp.m=Qv.m+B(g)RT(1-1)

对于化学组成不固定的物质,有化学组分相同,但化学组成不一样,例如甘蔗由于压榨的工艺不同,虽然都是甘蔗渣,但它们的含水量、糖分等可能不同;有的化学组成也不同,例如不同号的柴油,由于提炼分馏时的温度不同,不但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组成也不同,对这类物质只能测定恒容燃烧热,并且只能在具体的物质间进行比较,反过来研究工艺等类的问题,这类燃烧热的结果,在实践中经常用到,也是一种研究工作的方法之一。

测量燃烧热的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一定量待测物质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量热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介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ΔT,就可以算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Qv

—(m/M)Qv.m=(VρC水+C卡)ΔT-2.9l(1-2)

式中:

m是样品的质量(g),M是待测物质的分子量,Qv.m是待测物质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V是测定时倒入内桶中水的体积(mL),ρ是水的密度,C水是水的热容,l是点火铁丝实际消耗长度(其燃烧值为2.9J/cm),C卡是量热计的热容,表示量热计本身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吸收的热量,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来标定。

如苯甲酸,它的恒容燃烧热Qv=-26460J/g。

本实验的关键是首先样品必须完全燃烧,所以氧弹中须充高压氧气。

其次必须使燃烧尽可能在接近绝热的条件下进行。

但是系统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仍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测量准确,必须经过雷诺作图法校正。

方法如下:

图1-1雷诺校正图图1-2雷诺校正图

称适量待测物质,使燃烧后量热计的水温升高1.5-2.0度,预先调节水温低于环境约1.0度。

将燃烧前后历次观察的水温对时间作图,联成FHDG线,见图1-1。

图中H点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点为观察到的最高的温度读数点,J为外套温度读数点,经过J点作平行线JI交折线于I点,过I点作垂直线,与FH线和DG线的延长线交于A、C两点,则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差即为所求温度的升高值。

图中AA’表示由于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热量而造成量热计温度的升高,必须扣除之,CC’表示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造成量热计温度的降低,因此须添加上。

经过这样校正后A、C两点的温差较客观地表示了由于样品燃烧使量热计温度升高的数值。

有时量热计的绝热情况良好,热漏小,而搅拌器功率较大,往往不断引进少量热量,使燃烧后的最高点不出现(图1-2),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按照同法校正之。

三、仪器装置及药品

61

4

2

5

4

3

23

1图1-4氧弹的构造

1进出气口

2电极

图1-3氧弹式量热计3坩埚

1外桶2内桶3氧弹4搅拌器4铁丝

5传感器6控制器

氧弹式量热计一台,精密温度温差仪一台,压片机一台,充氧器一台,铁丝,无水乙醇(A.R),苯甲酸(A.R)。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氧弹。

把氧弹的弹头放在弹头架上,然后将一段约10cm长的铁丝两端固定在弹头中两根电极上,注意铁丝不能与坩锅壁相碰。

用移液管取1mL乙醇放入坩埚中,保证铁丝能与乙醇接触。

把弹头放入氧弹套筒内,拧紧弹盖。

将氧弹置于充氧器底座上,使其进气口对准充氧器的出气口,按下充氧器手柄。

打开氧气瓶阀门,顺时针旋(即打开)减压阀,使表压达10kg/cm2以上,充氧120秒后逆时针旋(既关闭)减压阀,拉起充氧器手柄,然后将氧弹放入量热计内桶中,注意不要与搅拌器相碰。

2.准备内桶水温。

打开精密温度温差仪电源,将传感器插入外桶中读取外桶水温值。

接着将传感器插入含自来水3500mL的塑料大量杯中,用冰块降温,令其低于外桶水温约0.5~1.0度左右(最佳0.8℃)。

用容量瓶准确取3000mL已调节好的自来水注入内桶。

将氧弹放入内桶,水淹没氧弹。

将电极插头插在氧弹两电极上,盖上量热计盖子,将传感器插入内桶水中,打开量热计电源,开启搅拌开关,进行搅拌。

3.采零锁定。

待水温基本稳定后,将温差仪"采零”并"锁定”,此时内桶作为温度的零点,然后将传感器放入外桶中,当温差数据基本稳定后,读取温差值,即为外桶水温值t(℃)(虽然是温差值,但内桶为温度零点,故亦称外桶温度),再将传感器插入内桶水中。

*注意:

此后温度都指温差仪上温差的数值。

4.记录数据。

①当传感器自外桶放入内桶后,等待温度仪上显示温差部分的数值不再往下降,而是开始往上升时,记录该温差值。

之后每隔30s采集一次温差数据,持续5分钟。

②按"点火”按钮(在①完成之前不可触动点火按钮),可多次重按。

若点火成功,可观察到温差很快上升。

③按了点火按钮后,每隔15s采集一次温差数据,再持续采集数据20分钟,然后停止记录数据。

5.停止实验。

关闭量热计电源,将传感器放入外桶,取出氧弹,用放气阀放出氧弹内的余气,旋开氧弹盖查看。

倒掉内桶中的水并擦干待下次用。

实验中若需要测量量热计的水当量,即(VρC水+C卡),可以用已知恒容燃烧热的苯甲酸为样品,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测量。

苯甲酸等固体样品,用台秤称约1.0克苯甲酸,在压片机中压成片状(不能压太紧),将此样品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量。

将样品放置于坩埚中铁丝上,保证两者接触。

把弹头放入氧弹套筒内,拧紧弹盖。

重复实验步骤1~4,在获取了△T后,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VρC水+C卡)。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数据。

外桶水温:

表1样品燃烧过程的温度变化

前期(30s/次)

主期(点火后,15s/次)

后期(30s/次)

时间

(min:

s)

温度

(℃)

时间

(min:

s)

温度

(℃)

时间

(min:

s)

温度

(℃)

时间

(min:

s)

温度

(℃)

0:

30

5:

15

7:

45

10:

30

1:

00

5:

30

8:

00

11:

00

5:

00

7:

30

10:

00

15:

00

2.按图1-1的方式作温度-时间图,并计算出温差值△T。

3.根据式(1-2)计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Qv.m。

4.根据式(1-1)计算样品的恒压燃烧热Qp.m并与文献值比较。

六.思考题

1.内桶中加入的水,为什么要准确量取其体积?

2.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燃烧热的装置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

系统和环境之间通过哪些可能的途径进行热交换?

七、学生设计实验参考

1.不同产地煤燃烧值的比较分析;

2.不同号的燃油燃烧值的分析比较;

3.不同含水量的乳化柴油燃烧值的比较;

4.可任意自选其它系统进行测量和研究。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明确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定义及气液平衡的概念,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式。

2.用纯液体饱和蒸汽压测定装置测定不同温度乙醇的饱和蒸汽压,并求其平均摩尔气化热和正常沸点。

3.熟悉和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下,纯液体与其气相达成平衡时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式来表示。

(2-1)

ΔVHm为在温度T时的纯液体的摩尔气化热;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变化*围内,ΔHv可视为常数,可当作平均摩尔气化热。

将(2-1)式积分得:

(2-2)

C为积分常数。

由式(2-2)可知,lgP与1/T是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

A=-ΔVHm/2.303R,因此可求出ΔvHm。

测定饱和蒸汽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饱和蒸汽压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把干燥气体缓慢地通过被测液体,使气流为该液体的蒸汽所饱和。

然后可用*物质将气流吸收,知道了一定体积的气流中蒸汽的重量,便可计算蒸汽的分压,这个分压就是该温度下被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汽压比较小的液体。

(2)静态法在*一温度下,直接测量饱和蒸汽压,此法适用于蒸汽压比较大的液体。

(3)动态法在不同外界压力下测定液体的沸点。

本实验用静态测定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所用的仪器是纯液体蒸汽压测定装置,见图2-1,4是平衡管,由A和U形管B、C组成。

平衡管上焊接一冷凝管5,以橡皮管用12与压力计相连,压力计与减压系统相连接。

A内装待测液体,当A球的液体面上纯粹是待测液体的蒸汽,而B管与C管的液体面处于同一水平时,则表示B管液体面上的蒸汽压(即A球面上的蒸汽压)与加在C管液面上的外压相等。

此时,体系气液两相平衡的温度称为液体在此外压下的沸点。

用当时的大气压减去压力计的压力,即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当外压是1大气压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正常沸点。

三、仪器和药品

纯液体蒸汽压测定装置一套;抽气泵(公用);DP-A精密数字气压计;无水乙醇(A·R)

四、实验步骤

图2-1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图

1.系统漏气检查

打开连通大气的"平衡阀1”,开启压力计并按"采零”、单位为"kPa”,打开真空泵,关闭连通大气的平衡阀1,连通抽气阀和平衡阀2,抽气,使系统减压。

此时压力计的显示压力的数值随系统减压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当压力计显示压力为-50~-60kPa时,关闭平衡阀2和抽气阀,如果在1分钟内,压力计显示压力基本不变。

则表明系统不漏气;若有明显变化,则说明漏气,应仔细检查各接口处直至不漏气为止。

2.不同温度下乙醇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打开恒温水浴的搅拌、加热开关。

打开恒温控制器开关,设定"回差”为0.1,将智能恒温控制器设定到50℃,接通冷却水。

当恒温水浴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抽气阀和平衡阀2,使系统减压至压力计读数约为-75kPa,关闭抽气阀和平衡阀2。

同时有气泡自平衡管C管逸出,气泡逸出的速度以一个一个地逸出为宜,不能成串成串地逸出,当气泡逸出速度太快时可微打开平衡阀1,缓缓放入空气调节。

保持如此沸腾状态约2min。

然后打开连通大气的平衡阀1(切不可太快,以免空气倒灌入球。

如果发生空气倒灌,则打开平衡阀2抽气),当C管与B管中两液面趋于水平时,将平衡阀1关闭,读取压力计读数。

自50℃起液体温度每升高5℃测定一次,共测5个点。

在升温过程中,应注意调节使气泡逸出的速度以一个一个地逸出为宜。

(饱和蒸汽压=大气压—︱压力计读数︱)

实验完毕,打开平衡阀1使系统恢复至大气压。

关闭冷却水。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

被测液:

室温:

℃大气压:

数据记录

温度

压力计读数

乙醇饱和蒸汽压

t/0CT/K1/T

PlgP

 

(1)由上表格数据绘出蒸汽压P对温度T之曲线(P-T图)。

(2)绘出lgP-1/T之直线图,求出此直线斜率,由斜率算出乙醇在此温度间隔中的平均摩尔气化热ΔVHm和乙醇的正常沸点。

(3)以上数据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并打印图形、结果和相关系数。

六、思考题

(1)说明饱和蒸汽压、正常沸点和沸腾温度的含义。

本实验用什么方法测定乙醇的饱和蒸汽压?

(2)何时读取压力计的读数?

所取读数是否就是乙醇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1:

实验操作:

1.打开电源开关。

2.开启搅拌开关,搅拌器调至慢挡。

3.开启加热开关,加热器先调至"强”位置,(但当温度接近所设温度前20C~30C)将加热器置于"弱”挡位置,以减缓升温速度,使温度上升平稳,避免温度过冲,以达到理想的控温效果。

4.打开SWQ控温器电源开关,调节控温器上的各功能。

5.关机:

首先关断SWQ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电源,然后关闭加热器和搅拌器的电源开关。

附录2:

SWQ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使用方法

1.开电源开关。

按"回差”键,回差将依次显示为:

0.5、0.4、0.3、0.2、0.1。

选择所需的回差值即可。

2.设置恒温温度。

按"▼”,”▲”各键,依次调整设定温度的数值至所需温度值,设置完毕转换到工作状态("工作”指示灯亮)。

3.仪器工作状态:

当介质温度≦设定温度-回差,加热器处于加热状态。

当介质温度≧设定温度,加热器处于停止加热状态。

4.当系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工作指示灯自动转换到恒温态。

5.按下"复位”键,仪器返回开机时的初始状态,此时可重复进行步骤

(1)和

(2)的操作。

附录3:

DP-AF精密数字压力计使用说明

1."单位”键:

接通电源,初始状态KPa指示灯亮,LED显示为计量单位的压力值;按一下"单位键”mmHg指示灯亮,LED显示以kPa为计量单位的压力值。

2."采零”键:

在测试前必须按一下"采零”键,使仪表自动扣除传感器零压力值,LED显示为"0000”,保证测试时显示值为被测介质的实际压力值。

3."复位”键:

按下此键,可重新启动CPU,仪表即可返回初始状态。

一般用于死机时,在正常测试中,不应按此键。

4.关机:

先将被测系统泄压后,再关掉电源开关。

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

2.掌握自冷式凝固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

由于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溶剂化和络合物生成等情况,这些均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分子量。

因此凝固点降低法不仅是一种简单而较正确的测定分子量的方法,还可用来研究溶液的一些性质。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对析出物为固相纯溶剂的体系)与溶液组成关系式为:

(3-1)

式中:

△Tf为溶液凝固点降低值,T0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为溶液的凝固点,bB为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Kf称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是溶剂的特性常数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若已知*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并测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分别为mA,mB的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f,则可通过下式计算溶质的摩尔质量MB。

(3-2)

式中Kf的单位为K·kg·mol-1。

纯溶剂的凝固点为其液相和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

若将液态的纯溶剂逐步冷却,在未凝固前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开始凝固后因放出凝固热而补偿了热损失,体系将保持液一固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而不变,直至全部凝固,温度再继续下降。

其冷却曲线如图1中1所示。

但实际过程中,当液体温度达到或稍低于其凝固点时,晶体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的过冷现象。

此时若加以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晶核产生,则大量晶体会迅速形成,并放出凝固热,使体系温度迅速回升到稳定的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后温度再逐渐下降。

冷却曲线如图1中2所示。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与溶剂的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

当有溶剂凝固析出时,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点也逐渐下降。

因有凝固热放出,冷却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即温度的下降速度变慢,如图1中3所示。

本实验要测定已知浓度溶液的凝固点。

如果溶液过冷程度不大,析出固体溶剂的量很少,对原始溶液浓度影响不大,则以过冷回升的最高温度作为该溶液的凝固点,如图1中4所示。

图1纯溶剂和溶液的冷却曲线

确定凝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外推法,如图2所示,首先记录绘制纯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作曲线后面部分(已经有固体析出)的趋势线并延长使其与曲线的前面部分相交,其交点就是凝固点。

本实验采用外推法来求凝固点。

图2外推法求纯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

三、仪器和药品

SWC-LGe自冷式凝固点测定仪、移液管25mL、天平(0.0001g)、蒸馏水、尿素(A.R)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制冷系统电源、制冷、循环开关,设定制冷温度为-7℃;同时打开凝固点测定仪电源开关与观察窗口。

2.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 mL蒸馏水于干燥的样品管中,塞上样品管盖(带搅拌杆与传感器)。

3.将样品管放入空气套管中,调节搅拌杆位于传感器后方,将横连杆穿过搅拌杆挂钩。

置搅拌开关于"慢”档。

4.打开电脑点击"凝固点实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程序,点击"设置”菜单,第一选择"通讯口”为3,第二选"设置坐标系”纵坐标值设为-3.0 ℃- 3.0 ℃,时间坐标值设为0到50 min,第三"采样时间”设为10 sec。

5. 当凝固点测定仪温度显示为5 ℃左右时,点按"锁定”键,令"基温选择”变为"锁定”,然后当凝固点测定仪温度显示为3 ℃时,点击"数据通讯”菜单,选择"开始通讯”,进行数据采集。

观察温度显示值,其值下降至约-0.5 ℃过冷温度时,搅拌开关调为"快”档,然后当温度显示值稳定不变时 ,持续5 min后, 点击"数据通讯”菜单,选择"停止通讯”,并停止搅拌。

6.点击"数据处理”,选择"计算溶剂凝固点”,系统生成溶剂凝固点温度,记录该温度。

7.用称量纸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尿素约0.3克。

取出样品管,用手心唔热,使管内冰晶完全融化,将称量纸卷成纸槽向样品管中投入尿素,盖上盖子适当摇晃待其完全溶解后,再按步骤3,4,5,6重复实验。

(注意:

重复第6点时,点击"数据处理”,选择"计算溶液凝固点”,系统生成溶液凝固点温度,记录该温度。

8.实验完毕,清洗样品管,整理试验台。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将所得数据列表,分别求纯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

2.计算尿素的分子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六、学生设计实验参考

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原理配制不冻液。

七.思考与讨论

1.在本实验装置中,哪些部分是体系,哪些部分是环境"

2.根椐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

3.利用误差理论,分析实验中温差的各种影响因素。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一、目的要求

1.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乙酸乙酯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平衡成分。

2.绘制沸点-组成图。

3.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在常温下,两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体系,在恒定压力下表示溶液沸点与组成关系的相图称之为沸点-组成图。

完全互溶双液系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

(1)溶液沸点介于两纯组分沸点之间(图4-1);

(2)溶液存在最低沸点(图4-2);(3)溶液存在最高沸点(图4-3)。

图4-1

图4-2图4-3

对于

(2),(3)类溶液有时称为具有恒沸点双液系,这两类溶液与第

(1)类溶液的根本区别是溶液在最低或最高沸点时气,液两相组成相同。

因而也就不能像

(1)类溶液那样通过反复蒸馏而使双液系的二组分完全分离。

对于

(2),(3)类溶液,简单的反复蒸馏只能获得*一纯组分和最低或最高沸点相应组成的混合物。

要想获得两纯组分,还要采取其他方法协助解决。

溶液的最低或最高沸点称为溶液的恒沸点,与此温度相应的组成称为恒沸组成。

为了绘制沸点-组成图,本实验是利用回流及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组成溶液的沸点及气液组成,沸点数据可直接获得,气液组成则利用组成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应用阿贝折射仪间接测得。

即通过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来确定其组成。

本实验用的沸点仪如图4-2所示,是一只带有回流

冷凝管的长颈园底烧瓶,冷凝管底部有一球形小室D,

用以收集冷凝下来的气相样品,液相样品则通过烧瓶

上的支管抽取。

本实验的关键,在实验设计上防止过热

现象和分馏效应。

在实验操作上,必须正确取得气相和

液相样品,在取样及加样测定时,动作要迅速,防止药

品的挥发及吸水。

三、仪器和试剂

沸点仪,阿贝折射仪,无水乙醇(分析纯),调压变压器

(0.5KVA)1只,乙酸乙酯(分析纯),超级恒温槽1台,

温度计(50~100℃,1/10)1支,250毫升烧杯1只,

移液管(20mL两支,5mL两支)

图4-4沸点仪

四、实验步骤

1.开启恒温槽,调节至实验所需温度。

2.乙醇—乙酸乙酯溶液的折射率—组成工作曲线的测定

对于乙醇—乙酸乙酯等部分有机液体混合体系,溶液组成(用乙酸乙酯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与折射率基本成直线关系,故只要测定纯乙醇、纯乙酸乙酯的折射率,以乙酸乙酯的百分数为横坐标,折射率为纵坐标,将两点连成直线,就得到折射率—组成工作曲线。

3.样品的测定:

(1)溶液的配制

分别依次加入表4-1中所列数量的乙醇、乙酸乙酯作沸点的测定及取样。

(2)沸点的测定

自支管L加入所要测定的溶液,打开冷凝水,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将液体缓慢加热,当液体沸腾后,且蒸气在冷凝管中回流,如此沸腾一段时间,使冷凝液不断淋洗小球D中的液体,直到温度计上的读数稳定为止(一般达到平衡需沸腾7~10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3)取样

停止加热。

用一支细长的干燥滴管,自冷凝管口伸入小球D,吸取其中全部冷凝液,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干燥取样管中,立即盖好塞子。

用另一支干燥滴管自支管L吸取A内的溶液约1毫升,放在另一支干燥取样管中,立即盖好塞子。

在样品的转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而仔细,并应尽早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不宜久藏。

(4)测定折光率

分别测定所取的气相与液相样品的折射率,每一样品加样两次,测两次折光率,取其平均值。

每次加样前必须用擦镜纸吸去残留在镜面上的溶液。

表4-1实验加样及测温,测折光率及浓度记录表

乙醇/mL

乙酸乙酯/mL

溶液沸点

/0C

液相折射率

12平均值

液相浓度/%

气相折射率

12平均值

气相浓度/%

20

0

0

0

1

2

2.5

4

5

6

0

20

100

100

1

2.5

3.5

4.0

大气压:

室温:

(浓度:

表示乙酸乙酯的百分数含量)

五、数据处理

1.按步骤2做出折射率—组成工作曲线。

2.将气、液两相样品的折射率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组成。

3.作沸点-气液相组成图,由图确定系统的恒沸点温度及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六、思考题

1.在测定时,有过热或分馏作用,将使测得相图图形产生什么变化"

2.沸点仪中的小球D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

3.按所得相图,讨论此溶液蒸馏时分离情况。

附录: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图4-5                              图4-6

   将被测液体用干净滴管加在折射棱镜表面,并将进光棱镜盖上,用手轮(10)锁紧,要求液层均匀,充满视场,无气泡。

打开遮光板(3),合上反射镜

(1),调节目镜视度,使十字线成象清唽,此时旋转手轮(15)并在目镜视场中找到明暗分界线的位置,再转手轮(6)使分界线不带任何彩色,微调手轮(15),使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中心,再适当旋转聚光镜(12),此时目镜视场下方显示的示值即为被测液体的折射率。

图中数值分别代表

(1) 反射镜; 

(2)连接;(3)遮光板; (4)温度计;(5) 进光棱镜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