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067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docx

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

2012届历史学业水平测评指导理解(B级)与运用(A级)的答案

必修一

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是核心)

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③.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丞相——“百官之首”,下设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虚职)——负责全国军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

中央官制特点: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古代中国政治的特点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

这一制度的核心:

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

本质:

专制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皇权和相权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

发展趋势: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到明代取消宰相制度

②、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③、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④、带有浓厚人治色彩

4、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进步作用:

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

①、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

①、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

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⑤、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三专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

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

性质:

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①、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③、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

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20世纪30-40年代日军侵华暴行

1、侵华战争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

(2)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

(3)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民进行残酷屠杀。

此外,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七三一部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

2、全民族抗战-------分正面战场和敌后两个战场与日军抗战。

(1)、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及其意义

1、四次会战:

松沪会战(谢晋元)、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2)、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2、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3、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4、1941年开始,面对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共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

政治上:

实行“三三制原则”,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

经济上:

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思想上:

开展整风运动。

5、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重要准备。

(3)、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①、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

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

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

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

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

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A、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最大作用)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经济上:

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思想上: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际上:

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社会目标;

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国际:

改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第四、五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1、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民需要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确立的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6年“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目的:

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新时代的“十六字”方针。

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激发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由于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以往政府实行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所造成的的事实的不平等。

为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了民族问题,1954年《宪法》进一步明确。

民族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之后,又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共5个省级自治区。

相应地建立了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旗)、1356个民族乡。

意义:

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调动了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基础差;

②建国以来民主建设曲折发展,特别是“文革”时民主法制被践踏,使党和人民得到深刻教训,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民主法制建立受到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约需要一个过程

3、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

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

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4、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构想的内容

①“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两制”: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①香港的回归:

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澳门的回归:

中国统一历程中的重要一步,科学的“一国两制”理论的又一成功实践,为中葡交往搭建安全和谐的桥梁,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③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2、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

国内意义: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掀进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国际意义:

有利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3、我国为现代化建设所作的外交努力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果断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④、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4、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

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其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影响:

希腊半岛,星罗棋布,依山伴水,小国寡民,不利于专制制度的形成

②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对其文明的影响:

代表希腊古典文明最高成就;重视公民个体自由、责任感,铸就希腊人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促进希腊全面繁荣,产生大批文化巨匠;使希腊文化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以工商、航海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民主的经济基础,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③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3、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树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创立代议制的政治形式。

确立三权分立制衡基本原则。

开创世界政党政治的新时代。

5)形成了参与监督竞争、法制等一系列的政治运行机制。

4、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1)、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

①、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维护了奴隶制度;

③、承认公民平等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罗马法的影响:

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具体体现在社会秩序、安全、自由、平等、正义、效益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6、希腊民主政治的利弊

对内:

把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

对外:

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局限性:

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广大奴隶受压迫和居留的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罗马法的利弊

作用: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局限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第七专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③、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民选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生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虚君,国家的象征)

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从表面上看:

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

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

法国:

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

德国:

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③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第八专题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意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劳动分配上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九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其表现:

①、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在欧洲,德国分裂;在亚洲,朝鲜分裂。

②、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③、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2)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

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

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必修二

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4、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发展特征

①、生产部门增多,分工细化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④、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⑤、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⑥、历史悠久、领先世界,远销海外、广受欢迎

3、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①、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②、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空前繁荣

③、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市场形式多样,草市、夜市等

④、国内贸易,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全面繁荣

⑤、金属货币与纸币并存,出现柜坊,飞钱,典当,票号等金融业务

⑥、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⑦、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⑧、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但重农抑商始终存在,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

和闭关锁国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④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第二专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也起了诱导作用。

③、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利因素: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