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150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docx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

第二讲 新闻阅读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的统称。

(一)新闻的分类

1.广义上分:

消息、通讯、特写、访谈、速写、评论等。

2.狭义上讲:

新闻就是消息。

3.从新闻传播方式分:

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

(二)新闻的结构形式

1.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之分。

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

新闻标题应力求简练生动,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

2.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尾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

好的导语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与报道的主题相一致,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

3.主体

主体部分在事件的顺叙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1)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取材,避免横生枝节。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3)叙述要生动,行文要有波澜,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4.背景

与主体新闻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及新闻产生的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5.结尾

结尾,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三)新闻的主要特点

1.真实性:

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2.新鲜性:

报道内容一般是新人新事,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3.及时性:

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4.公开性:

新闻是面对大众的,选择新闻应以社会需要为取舍标准。

典题探究

【典题】(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①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

“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

那是下午4点钟。

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

其中一个走向汽车:

“是柯利蒂大夫吗?

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

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

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

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勃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

①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特定的环境下,“时间”也就有了特定的内涵,文本对于“时间”的特殊关照也就有了特殊的作用。

结合新闻内容所陈述的主要事件,可以从主要事件——小女孩生命垂危、援救进展、行动过程等角度分析,同时要考虑事件陈述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读者阅读感受的影响。

参考答案:

①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情况;②突出时间,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援救效率之高,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仁慈的爱心,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解题思路: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本重要语句的理解。

理解分析时要抓住语句的重要词语,如本句中的“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同时要密切联系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

答案必须体现“协力找到”“及时送到”等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

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

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

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这段文字除了具有新闻报道语言“客观平实”的一般特点外,其中两处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来修饰具体的人和物,使这篇新闻材料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和感染力,而分析这两个“仁慈”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恰恰是分析这段新闻语言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

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

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爱心的赞颂。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

“社会价值”就是新闻材料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就是新闻材料的社会意义。

分析时要考虑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抢救生命的社会意义,同时要注意注释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③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方法归纳

1.新闻的阅读方法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

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就可以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2.新闻的答题方法

(1)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2)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①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②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③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3)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作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4)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

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凸显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5)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③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6)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

同时注意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第1~4题。

网络与文学

主持:

窦文涛

嘉宾:

顾彬(德国汉学家)

窦文涛:

今天咱们来说说网络和文学。

顾教授,您了解德国文学,又十分了解中国文学。

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觉得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

因为网络的出现,好像人人都可以写了,而且电子化了,那种我们想象的像德国那种大部头的小说,将来还有位置吗?

顾彬:

文学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死掉。

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因为人的存在和书和文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好的文学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

基本上不是在网络发表,而是在出版社发表的。

在出版社发表水平不高的文学作品很困难。

出版社会注意到一个作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是低的,就不会发表。

在网络上,谁都可以发表东西。

窦文涛:

您自己上网吗?

顾彬:

根本不上网。

德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谁想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很难;作家需要出版社专门有编辑调查他的文学作品,看你的德文是对的还是不对,所以我写的那些作品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审校,可能我的文字水平没有现在高,肯定会很低。

窦文涛:

我明白了,您是说出版社的编辑甚至能培养出一个好作家。

在中国,有些成了腕的作家,改一个字都不行。

但德国出版社的编辑,真的敢和作家商榷。

你觉得作家和编辑之间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

顾彬:

应该是合作关系,应该做好朋友。

窦文涛:

我发现现在的网络上,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比以前接近很多,可是当代的中国作家,比起五四的那辈作家,跟世界的距离其实远很多。

为什么?

顾彬:

你想想,鲁迅接待萧伯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