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333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2分)

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pán()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chǎng()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摘自小说《红岩》)

2.默写。

(8分)

①亲贤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3.名著阅读。

(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毛泽东告诉斯诺,自己在李大钊手下当图书馆助理员时,就迅速拥抱马克思主义,一九二一年出席了共产党成立大会,也曾和陈独秀讨论过马克思主义书籍。

B.得知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大家在那面残留着弹孔、染透血迹的红旗上,一针一线绣出五星,随着红旗被江姐高高地亮开,人们的心也飘扬到远方。

C.在刘四过寿日那天一早,虎妞就让祥子帮忙搭喜棚,并背地里给祥子钱,买来生日大蛋糕,称是祥子送的贺礼,以博取刘四的好感,答应自己与祥子的婚事。

D.潘三带着匡超人来到绍兴府,让匡超人换上童生金跃的衣帽替考,使之赚了一笔横财,又替匡超人说媒,将其招在郑老爹家,和郑老爹的一个女儿成了亲。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1分)

大仙念动咒语,噀(xùn,含在口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

“师父啊!

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明月为何称师傅的故人是“一伙强盗”?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

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①A为何人?

选段所叙何事?

(2分)

②此事直接给A带来怎样的后果?

(1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①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湿巾和口罩等个人防护品,主要成分是由无纺布制成的。

②大部分的无纺布以聚酯纤维为基材,而聚酯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自然降低。

③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着可降解塑料制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缺少统一标准、替代产品供给短期存在缺口等。

④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装备攻关,不仅可以发展新经济,还可以降低成本。

(1)第①处结构混乱,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后增补。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当词典编者把有“忄”的汉字罗列在这里,把有“艹”的汉字罗列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不仅便于查阅,而且也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

(摘自2019年8月19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不少人搜集资料时首选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一大批资料会立刻呈现在屏幕上。

但是,想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精准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就不那么容易了。

(摘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6页)

【材料三】课间,小明主动提及脚上崭新的名牌运动鞋:

“鞋倒是限量版的,可惜我老爸选的这颜色太丑。

”同学小强笑道:

“你现在都会‘凡尔赛文学’了!

”小明不知道“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意思,就去查词典,词典上没有解释,回家上网一查,解说众多,费了很大劲,才明白了大概。

(1)妈妈要给小明买《现代汉语词典》,他却以网上检索便捷为由拒绝。

请拟两条理由,帮妈妈说服小明。

(2分)

(2)请概括“凡尔赛文学”这种说话方式的特点。

(2分)

(3)网络用语“凡尔赛文学”被《咬文嚼字》编辑部选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今后再版《现代汉语词典》,你是否同意收录该词条?

请简述理由。

(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6~8题。

(共6分)

梅岭三章

(一)别云间

陈毅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从《梅岭三章》“”和《别云间》“”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

(各填一句诗)(2分)

7.《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

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

请结合首联分析。

(2分)

8.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

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

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王吉应募。

知州问:

“须几人从行?

”吉曰:

“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

”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

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

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

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

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

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

“官何患不死?

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

若吉不胜,死未晚也。

”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

“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

”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

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

“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

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

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赍(jī):

携带。

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

③中贵人:

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④经:

上吊。

⑤虞:

意料,预料。

⑥若属:

你们这些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请秃发,衣胡服()②走诣府州告急()

③因将所部先登()④手杀数人,然后反()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2分)

②官何患不死?

(2分)

11.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

请概括。

(3分)

12.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

(2分)

褒:

贬: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共10分)

无疆之美

王兆贵

①央视春晚,有个节目叫《对弈》。

舞台就是棋盘,演员就是棋子,两个峨冠博带的人,端坐在舞台后端高台上象征性地下棋。

他们每投下一枚棋子,演员们相应地跃动起舞。

整个节目既有古风遗韵又有时尚元素,显得波诡云谲,如梦如幻。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既像舞蹈又像武术,或者说既不是舞蹈也不是武术。

电视字幕亮出来的名称是“舞·武”。

报幕时,主持人用了一个流行词汇叫“混搭”。

②混搭最初用于服饰,意思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混合搭配出完全个性化的风格。

为让观众便捷地了解《对弈》的表现形式,借用“混搭”一词来表述并无不妥,但从文化艺术概念上说,这样的表现形式并非混搭。

③我们知道,竞技场上搏斗靠的是真功夫。

当它走进健身场所,演化为武术套路,其实用性就不再是格斗;当它被搬上舞台,又演化为艺术表演,可看性也随之增强,这就是所谓的“舞武”。

而“舞武”这种文化艺术样式,并非始自今日,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术道并重为特点创造出来并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表演艺术。

司马迁笔下的项庄舞剑和杜甫描述的公孙大娘舞剑器,也都是以舞蹈形式来表现武术的。

“舞武”以舞蹈的节律和美感演绎武术的气韵,以武术的招式和功法充实舞蹈的语汇,舞蹈与武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兼具双重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④由此可知,“舞武”这种艺术样式,并非拼凑和混搭而成,而是两种艺术的化合和再造,其本质仍然是舞蹈而不是武术。

现代舞蹈团体云门舞集从书法艺术中汲取灵感,创作演出的经典舞蹈《行草》,让我们耳目一新。

墨色衣着的舞者将身体化为毛笔舞动,挥洒出酣畅淋漓的行草,媒体将其称作“墨·舞”。

虽然墨字当前,欣赏演出的人都不会把它看作是书法表演,而仍然把它看作是舞蹈。

这种舞蹈样式,靠的同样是化合再造的功夫,而并非混搭。

⑤各门类文化艺术自成熟后,就开始了从有界到无疆的演变。

【甲】与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最大的不同是开放性和融通性。

它在纵向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横向延伸,伸出开放的触角,吸纳姊妹艺术的营养,以丰富自己,变化自己。

【乙】我们把眼光再放宽一些就会发现,在当今文化体育的舞台上,随着智能化,数字化创意的广泛应用,各门类艺术之间已了无边界,相互吸纳的现象相当普遍。

【丙】

⑥我们在欣赏舞蹈、武术、体操、杂技等表演艺术时,已能够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渗透的痕迹,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但是,不论是你吸纳了我,还是我吸纳了你,都不会是简单的混搭和拼凑,而是化合基础上的创新和再造。

我中有你,依然是我;你中有我,依然是你。

就像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还是自家的孩子,喝牛奶、羊奶的人不会变成牛羊一样,吸收的养分变了,自己的基因没有变。

(选自2021年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3.针对各门类艺术相互借鉴和渗透这一文化现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14.如果用“我中有你,依然是我”来评价经典舞蹈《行草》,那么这一评语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5.请将以下三则材料放在第⑤段相应的位置。

(只需填材料前的字母)(3分)

甲处应放()句;乙处应放()句;丙处应放()句。

A.如摄影艺术:

不论是在构思还是构图上,都在向美术靠拢,有些创意独到的摄影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幅写意画。

B.如杂技与体育;杂技中原本靠身体技巧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经过多年的演变,已更多地吸纳了体操、武术、舞蹈及音乐元素;同样,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也融入了舞蹈、杂技、武术及音乐元素。

C.如书法与绘画:

书法借助美术中的形象性元素,能挥洒得像一幅画;绘画吸收书法的技巧,能体现出书法一样流畅的线条。

16.列入体育中考项目的“武术操”,为什么不是武术和“节拍体操”的混搭,而是“节拍体操”?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共16分)

我坐了木船

叶圣陶

①从重庆到汉口,我坐了木船。

②木船危险,当然知道。

一路上数不尽的滩,礁石随处都是。

要出事,随时可以出。

还有盗匪——实在是最可怜的同胞,他们种地没的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子,没奈何只好出此下策。

假如遇见了,把铺盖或者身上衣服带了去,也是异常难处的事儿。

③但是,回转来想,从前没有轮船,没有飞机,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

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统计起来,人数该比坐轮船坐飞机的多得多。

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

我又不比人家高贵。

至于危险,不考虑也罢。

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

安步当车似乎最稳妥了,可是人家屋檐边也可能掉下一片瓦来。

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

④要坐轮船坐飞机,自然也有办法。

只要往各方去请托,找关系,或者干脆买张黑票。

先说黑票,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单单一个“黑”字,就叫你不愿领教。

“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轨。

你买黑票,无异帮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

一个人既不能独个儿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帮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的事儿,总可以免了吧。

——这自然是书生之见①,不值通达的人一笑。

⑤再说请托找关系,听人家说他们的经验,简直与谋差使一样的麻烦。

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幸而见了那要见的人,他听说你要设法买船票,或是飞机票,爱理不理的答复你说:

“困难呢……下个星期再来打听吧……”于是你觉得好像有一线希望,又好像毫无把握,只好挨到下星期再去。

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又得往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看种种的脸色,候种种的传唤,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证据,可以去换张票子。

票子到手,身份可改变了,什么机关的部属,什么长的秘书,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亲,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总之要与你自己暂时脱离关系。

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换姓,还要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一条皮带。

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

即使饿得要死,也不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为了一张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了。

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公共汽车站排队往往等上一个半个钟头,天天为了票子去奔跑,实在吃不消。

再说与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换上他人的身份,虽然人家不大爱惜名气,我可不愿滥用那些名气。

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我是我。

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或是暂时。

为了跑一趟路,必须易地而处,在我总觉得像被剥夺了什么似的。

至于穿灰布棉军服更为难了,为了跑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岂不亵渎了那套衣服?

亵渎的人固然不少,我可总觉不忍。

——这一套又是书生之见。

⑥抱着书生之见,我决定坐木船。

木船比不上轮船,更比不上飞机,千真万确。

可是绝对不用请托,绝对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

你要船,找运输行,或者自己到码头上去找,找着了,言明价钱,多少钱坐到汉口,每一块钱花得明明白白。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坐木船可以不说一句讨情的话,不看一副难看的嘴脸,堂堂正正凭我的身份东归。

这是大多数坐轮船坐飞机的朋友办不到的,我可有这种骄傲。

⑦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

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溪,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

他们说了种种理由,预想了种种可能的障碍,结末说,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

我真感谢他们,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考虑,只好带玩笑的说“吉人天相”,安慰他们激动的心情。

现在,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了,他们也真的安慰了。

(原载1946年4月7日《消息半周刊》第1期,有修改)

【注释】①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17.文中有个词语直接传达出“我坐了木船”所蕴含的主要情感,该词语是“”。

(2分)

18.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

(3分)

①。

②。

③不愿为买票请托找关系。

④。

19.作者为什么将自己的观点多次说成“书生之见”?

(3分)

20.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两位朋友特来劝阻”和“我”的回应,有哪些深层含义?

(4分)

三、作文(共50分)

22.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字。

其实,有的数字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有的数字,又不只是一个数字。

请以“只是一个数字”或“不只是一个数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选择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镇江市202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2分)xiè蹒shí敞(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或四个得2分)

2.(8分)①远小人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潮平两岸阔⑤了却君王天下事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匹夫不可夺志也(每空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3.(6分)

(1)(2分)C

(2)(1分)偷吃人参果,推倒人参树。

(意思对即可)

(3)(3分)

①(2分)宋江(1分);浔阳楼吟(题)反诗(1分)。

(意思对即可)

②(1分)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若将之具体化亦可,比如答“被黄文炳告发”或“被蔡九知府捉拿”)。

(意思对即可)

4.(3分)

(1)第①处应删去“成分”(或“由”“制成的”)。

(3)第②处应将“降低”改为“降解”。

(或“分解”,或“腐烂”,意思对即可)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等”后增补“问题”(或“难题”)。

(意思对即可)

(4)第④处语序不当,将“发展新经济”与“降低成本”互换位置。

(改对一处得1分,满3分为止)

5.(6分)

(1)(2分)评分要点:

①网上搜索会出现大量信息,要精准找出所需信息,反而费时(或“网上出于众手的百科词条,让人真伪莫辨,容易出错”,或“词典信息更精准”);②词典不仅便于查阅,而且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学习;③教育部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在校上网查找不便。

每点1分,满2分止;意思对即可)

(2)(2分)故意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或“表面是不满或贬低自己,实质是炫耀”,或“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等)。

(若仅答出“炫耀”的意思,得1分;意思对即可)

(3)(2分)不设置统一答案。

示例:

应该收录。

理由:

①既是流行语,表明其含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已经约定俗成;②时代在发展,新的词汇不断涌现,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③语言只有不断丰富,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表达的需求;④网上解释众多,缺乏权威性(或“网上解释不够精准”)。

不应该收录。

理由:

①网络用语,随意性大,不规范;②网络流行语也可能昙花一现,难以长久,不能固定下来;③作为学生的小明都不懂这个流行语,表明其含义不够明确,未被广泛接受。

(每点1分,满2分止;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6.(2分)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1分);已知泉路近(1分)。

7.(2分)“三年”写时间之长,“羁旅客”言漂泊异乡(或“抗击清兵,远走异乡”)(1分);“今日又南冠”说明现在已经是第二次被捕(1分)。

(意思对即可)

8.(2分)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1分,意思对即可);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1分,意思对即可)

9.(4分)①穿②到③率领④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

①(2分)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

(倒装句式没译出扣1分,意思对即可)

②(2分)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

(疑问句式没译出扣1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

(1)乔装求援;

(2)率部先登,射杀敌军大将(或“擒贼先擒王”);(3)以快制敌,敌军无法应对。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

褒:

对王吉功高的赞美(或“欣赏”,或“充分肯定”)。

(意思对即可,1分)

贬:

对朝廷没有重用王吉的批评(或“不满”)。

(意思对即可,1分)

参考译文:

庆历初年,元昊(的军队)围困麟州二十七天。

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

王吉响应招募。

知州问(王吉):

“需要几个人跟你一起去?

”王吉说:

“现在敌军骑兵重重包围,人多了没有用。

”(于是)请求剃光了头发,穿上胡人的服装,带着弓箭,携带钱粮,扮成胡人。

晚上,让人用绳子绑着自己从城墙上放下,逃出城,遇到胡人盘问,就用胡人的话回答。

花了两天两夜,才出了敌人的营寨,跑到府州报告了紧急情况。

府州派人率领大军前往救援,王吉又从小路进城,城里的人都高呼万岁。

王吉曾经跟从都监王凯和中贵人,带领一支几千人军队,突然遇到几万人的敌军骑兵。

中贵人惊慌恐惧,用手撕开布帛,上吊自杀,王吉说:

“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

为什么不暂且让我与敌人打一仗?

如果我没有胜利,(您)再死也不迟。

”(他)就让自己身边的几个人保护中贵人,说:

“如果大人有不测,就把你们全杀了。

”于是率领自己部队抢先进攻,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敌军溃逃,众人乘胜追击,坠崖而死的敌军就有一万多人。

王吉每次对敌作战,射箭不超过一支,就放下弓赤膊冲入敌阵,亲手杀死多人,然后返回,说:

“等到敌人张弓搭箭的时候,直接去抱住他,让他在仓猝之间无法抵御我,就成了我的俘虏。

我前前后后多次冲入敌阵,不曾放过两支箭。

当时还有张节,与王吉齐名,(他们)都没有升迁到显赫的官位就去世了。

13.(2分)各门类艺术相互借鉴和渗透是在化合基础上的创新和再造(1分),其本身的特质不会改变(1分)。

(意思对即可)

14.(2分)虽然该舞蹈借鉴(渗透)了书法艺术(或“虽然舞蹈中有书法元素”)(1分),但是舞蹈艺术的本质特点并未改变(1分)。

(意思对即可)

15.(3分)甲处应放(C)句;乙处应放(A)句;丙处应放(B)句。

(每空1分)

16.(3分)

武术操是在节拍体操的动作中借鉴了演化后的武术套路,不是武术和节拍体操的简单拼凑(1分);武术操是节拍体操和武术在化合基础上的创新和再造(1分);武术操中有武术的成分,其本质依然是节拍体操(1分)。

(意思对即可)

17.(2分)骄傲

18.(3分)①“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或“如今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或“人家能坐木船,我也能坐”);②不愿买黑票;④可以堂堂正正凭自己的身份东归。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3分)表明“我”的观点不合时宜(或者“表明别人对‘我’观点的不认同”,1分),但自信是正确的(1分);表达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意思对即可)

20.(4分)①只有达官贵人(或“有身份人”)才能买到船票或飞机票(1分),普通人要想买到船票或飞机票,必须换上别人的身份(1分);②表明坚决不愿改变自己身份,坚决不愿滥用别人名气(或“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或“爱惜自己声名”,1分);③表达对当时腐朽、不平等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1分)。

(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坐木船确实危险;②“请托找关系”非常普遍,人们习以为常;③“我”决定坐木船的态度坚定(或“坐木船也能够顺利到达汉口的自信”);④有堂堂正正坐了木船抵达汉口的自豪。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共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