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323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桂林崇左市届高三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西桂林市、崇左市

2019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联合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9年5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英国伦敦的二战地下防空洞被改造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

地下防空洞有12层,其温度可稳定保持16℃。

第一阶段的作物包括豌豆苗、芥菜、香菜、红苋菜、芹菜等。

防空洞内部环境密封干净,有特定的通风系统、先进的照明以及成熟的灌溉系统,能确保作物在低能耗情况下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下农场采用先进的照明系统,该系统的核心作用是

A.促进光合作用B.增强昼夜温差

C.提高大气温度D.加快水汽蒸发

2.与传统的地上露天种植相比,该类地下农场

A.经营成本低廉B.推广难度小

C.产品种类多样D.受天气影响小

3.世界首个地下农场的建立得益于

A.先进的技术B.丰富的劳动力

C.肥沃的土壤D.暖湿的气候

【答案】1.A2.D3.A

【解析】

【1题详解】

地下农场的作物是在密封环境生长的,先进的照明系统可替代阳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A正确。

先进照明系统能保障温度恒定,而不是增加昼夜温差或提高温度,BC错误。

蔬菜需水量大,照明系统加快水分蒸发,不利于作物生长,D与题意不符。

2题详解】

与传统地上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需要更多设备和技术指导,生产成本更高,A错误。

地下农场需要资金、技术支持,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故地下农场相比地上种植推广难度更大,B错误。

地上露天种植因地域气候类型多样,产出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地下农场气候较单一,品种有限,C错误。

相比露天种植,地下农场恒温,可全年种植,受气象影响小,无季节性,D正确。

【3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世界首个地下农场是英国防空洞改造的,且成功种植出作物,说明其出现和运营需要先进技术支持,A正确。

材料得知,这个地下农场的运转均为先进系统和设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而不是大量低素质劳动力,B错误。

地下农场是通过技术操作满足作物生长条件产出产品,土壤肥沃与否不是关键因素,C错误。

农场内温度恒定,与暖湿气候无关,D错误。

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

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

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

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

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

④疏解非首都功能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5.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

【答案】4.B5.B

【解析】

【4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小,故常住人口下降

原因与①不符。

北京市经济活动频繁,增长快,区内经济活力大,故③错误。

北京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问题突出,人口和产业过渡集中,政府对人口分布进行调控,市内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下降,②正确。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缓解北京首都职能,北京市常住人口外迁,所以这两年市内常住人口持续下降,④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得知广东省和山东省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外来人口增多,市民居住面积减少,A错误。

人口迁入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

人口迁入,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

人口增多,可能出现社会治安混乱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大,D错误。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B.政策C.地势D.气温

7.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

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A.净水B.蓄水C.拦水D.分水

8.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

下列行为正确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答案】6.C7.D8.C

【解析】

【6题详解】

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

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

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

【7题详解】

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

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

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

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

【8题详解】

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不选。

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

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做法可取。

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与甲地相比,乙地

A.降水较少B.气压较高

C.对流较弱D.风力较大

10.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B.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

C.烈日炎炎,茶树大量枯萎D.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

11.此时,地球上与丙地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

A.等于1/4B.小于1/4C.大于3/4D.小于3/4

【答案】9.D10.A11.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气压值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锋面气旋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A错误。

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压更低,B错误。

乙地气流上升,对流较甲地强,C错误。

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乙地风力比甲大,D正确。

【10题详解】

从图得知,虚线范围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等压线密集,大风天气多,此时地表干燥,易起沙出现沙尘暴,故最可能是黄沙满天飞,A正确。

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此时前方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不可能出现洪灾,B错误。

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壤区,排除C。

从材料得知,图为4月份天气图,秋高气爽与题不符,D错误。

【11题详解】

根据丙的经度计算,丙位于东八区,丙地此时为北京时间4月6日18时。

通过区时计算得知,西五区为4月6日0时,即与丙同一天的区域面积比例为20/24,大于3/4,C正确。

【点睛】日期范围计算类法:

解法一: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解法二: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

(1)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

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2)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3)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是一个古老的沙漠,沙丘广布,滨海气温多为10-16℃之间,内陆边缘地区可能超过300C.源于山脉岩石的细沙和粉尘含有丰富的铁,经氧化后变成红色,形成众多红色沙丘二该沙漠除了几个城镇外,几乎杳无人烟,但独特的地貌与动植物资源,吸引了来自垒球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下图为A沙漠位置图和沙丘景观图。

(1)分析A被称为“凉快”的沙漠的原因。

(2)分析A沙漠有众多红色沙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该沙漠设立摄影基地?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A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岸线平直,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降温。

(2)原因:

岩石风化作用显著,多细沙和粉尘,沙丘物质来源丰富;盛行东南风,有搬运一堆积沙丘的动力;地势低平,堆积空间大;历史悠久,积累时间长,沙丘众多;沙子含有丰富的铁,经氧化后变成红色。

(3)赞同。

有独特的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滨海沙漠气候较凉爽;沙漠中有小镇分布,可利用基础设施;知名度高,摄影需求量大;可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不赞同。

气候条件恶劣;沙漠广布,容易迷路;缺乏淡水等必要的资源;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生态独特脆弱,不文明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以区域独特的地理景观为背景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大。

题目包含文字材料、区域地图和景观图的解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图文转换的综合思维。

【详解】

(1)审读题目得知,题目要求解读A地气温较低的原因,影响气温的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根据A所在纬度位置得知,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炎热干燥,形成沙漠。

位于信风带背风坡,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远离,深层冷水上泛,气温较低。

区域内海岸线平直,水汽难以深入,且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2)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沙丘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关键点是解析沙丘的物质和动力条件,附带阐析“红色”由来即可。

从材料得知,区域内降水少,炎热干燥,风化作用显著,沙丘物质来源丰富。

加上区域内东南信风盛行,具有形成沙丘的动力条件。

从堆积环境看,区域内地势平坦,加上发育历史长,泥沙堆积环境好,易于形成大面积沙丘。

材料得知区域内细沙富含铁,易氧化变成红色,所以区域内有众多红色沙丘。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需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赞同沙漠地区开设拍摄基地,可从其区域内拍摄资源丰富、带来较大经济效益表明理由。

不赞同角度可从拍摄条件恶劣、拍摄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生态环境破坏等阐述理由。

1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农业是海南经济的优势产业。

海南冬季种植瓜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冬季瓜菜有80%以上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50多个大中城市,也有少部分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下图为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描述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评价海南岛发展冬季瓜菜基地的条件。

(3)结合海南地理特征,请为海南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特征:

南高北低;中部低四周高。

成因:

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昼较长,太阳辐射较丰富(或北部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昼较短,太阳辐射较少);中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或四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2)有利:

纬度低。

冬季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热带土地面积大,种植面积大;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廉价;政府支持。

不利:

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为岛屿,距离主要市场远,运输费用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有利、不利条件各两点)

(3)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发展交通,提高运输效率;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品种,发展种植技术;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加强宣传,完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以区域等温线图为载体考查等温线分布特点及成因、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难度中等。

等值线分布特征,从等值线数值变化和分布方位、关注闭合等值线分布。

【详解】

(1)最冷月等温线分布看,从北向南数值逐渐增大,即温度南高北低。

中部等温线闭合,数值较低,周边气温较高。

等温线南北方向更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大,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昼长长,太阳辐射丰富,气温高。

中部等温线与地形有关,中部地势高,气温较低,四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2)考查农业区位的评价,包括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可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解读,自然区位如地形、气候(光照、降水、气温)、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涵盖市场、交通、农业基础等。

海南冬季发展瓜菜的气候条件好、热带土地面积大、冬季瓜菜内陆供应市场大,经济欠发达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不利区位是冬季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岛屿内市场需求小,距离冬季瓜菜主市场远,运输成本高;海南农业种植历史短,农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农业现代化进程慢。

(3)考查符合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具体的途径有:

加强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如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破坏等。

【点睛】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

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请考生在第43、44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穆朗玛峰,不仅是旅行者的终极目标,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珠峰景区实施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提出促进珠峰景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答案】制定保护珠峰景区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设立保证金制度,严惩不文明行为;进行景区区域分级,核心区禁止游客参观;限制游客人数,合理安排旅游时间,避免游客过度集中;要求游客返回时带走垃圾,增强游客的环保责任;聘请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清洁维护,将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增设复制核心区的景观,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以珠穆朗玛峰的旅游业现状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可从立法机关、政府、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等角度提出建议,难度较低。

【详解】措施类题目注意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材料解读得知,珠峰景区出现了游客增多和国家重视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的现象,为了景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立法机关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保证金制度,从法律角度严惩不文明行为。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旅游,聘请专业保洁公司管理和维护。

旅游开发商方面,注意景区分级、重要核心区禁止参观;限定游客人数,合理安排游客进出;复制核心区景观,供游客观赏;强烈要求游客把垃圾带走,注重景区环保。

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可客观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交由当地政府参考,大力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等。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秸秆“用则利,弃则害”。

近年来,有科研机构和企业联手。

完成了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一土壤改良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

该技术的核心和要点是:

秸秤集中收集一打包一造粒后,经低温限氧热裂解,生成生物质炭、生物质气和木醋液。

生物质气作为系统燃料可供循环利用,木醋液含有大量有机养分并具有杀虫功能,与N、P、K等营养元素复配到生物质炭中,经造粒后制成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指出秸秆炭化还田一土壤改良技术的意义。

【答案】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减少存放秸秆的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打造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破解秸秆利用难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中国绿色农业循环发展;为生物质能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资源打下基础。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以秸秆还田为背景考查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意义,包括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难度较低。

【详解】秸秆炭化还田与土壤改良技术从资源效益看,把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为替代化石资源创造可能性,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

从经济效益看,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打造了有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从社会和环境角度看,该做法解决秸秆堆放占用土地,秸秆焚烧排放大量有害气体等问题,绿色环保,粮食安全可靠,实现了秸秆再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