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72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docx

西京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

西京学院:

机电类人才培养

西京学院:

机电类人才培养

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实验区基本情况

1、实验区的沿革 

  2005年实施本科教育之初,围绕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我们确定了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的宽口径、柔性化专业教育思路,推进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创新意识和潜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宽厚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为此,学院2006年设立实验区,并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区的建设。

2、实验区的依托力量

  硬件设施齐全、师资团队学术功底深厚,科研成果具有广泛影响。

目前创新实验区所在系拥有资深教授1人(李诚人教授、省教学名师),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工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0人。

学院地处西安西部大学城,聘请了多所公办名校的资深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客座教授。

3、实验区已经完成的工作

  

(1)认真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拥有机械创新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工程光学、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等41个比较先进的专业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大力开展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并建立了部分开放实验室,同时还建成了面积达3900多平方米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

  (3)在学院图书馆中为创新实验区购置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并设置了专门的阅览室。

  (4)试行了学术导师计划。

  (5)截止到2014年,已建立了48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12个校企合作项目。

  (6)已经建成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动》和《数控技术实训》3门省级精品课程。

  (7)重视日常教学管理,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外聘了专职教学督导,形成完善的教学监督体系。

  (8)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立了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年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专业)。

4、实验区已经培养的学生

  迄今为止,创新实验区已经向全国各地企业、高校和实际工作部门输送本科毕业生三千余人,仅2014届就有11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就业的同学中部分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工作。

二、指导思想

  坚持办学目标不动摇。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宽口径、强基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面和竞争力。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动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需求,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精选主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块,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办学的特色和水平。

构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突出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强化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贯彻教学计划的系统性。

  坚持办学特色不动摇。

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

在培养过程中坚持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为了一切学生”理念。

  坚持个性教育不动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搞“千人一面”,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致力于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和机电类专业的认识,结合我院生源特点,确定了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复合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企业一线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四、实验区建设

1、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二个机电类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机电类“4+3+1”教学课程体系,即大学阶段前4个学期不分专业,选修相同的基础课程;第5、6、7学期,按专业方向分流;第8学期即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各专业学生在同一大平台上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二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一个课题下,或在一个指导教师下进行毕业设计,为实行学科交叉渗透创造了条件。

  制订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即通识教育基础平台;学科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及专业前沿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

通过通识教育基础奠定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宽口径的学科大类基础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通过专业与专业前沿课程培养掌握机电系统发展的人才。

同时,将机械设计、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并融入学习内容之中。

2、构建利于机电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配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构建了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为主线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重视双证教育,将技能证纳入教学计划,与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合作主办“见习工程师认证工作”。

依据机电类专业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

基础教学实践、机电类基础大平台实验课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及专业教学实验课程)、专业课程设计及实习、综合实践。

改革机电类基础大平台实验课程,减少纯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包括课程设计),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其综合性、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建立有特色的专业综合实验(习)平台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是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否在机电某一领域内“精”,或在机电多领域“通”的关键所在。

因此,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课程、专业课程设计及实习、综合实践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立有特色的专业综合实验(习)平台,要充分体现其综合性、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且在实验(习)内容上要充分体现机械设计、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技术。

  专业综合实验(习)平台内容要覆盖各专业的多门课程。

平台内容为:

机械原理、机械创新设计与仿真、传感器实验、PLC控制系统实验、基于工业控制网络、工业控制软件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单片机实验、模具设计专业实习、软件综合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工业生产线过程控制的专业实习、数控机床专业实习等。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验条件,开设机器人控制系统实验、计算机柔性制造系统综合实验等紧跟机电学科发展的专业综合实验(习)。

4、实行开放的实验区管理模式

  为实现“实践教学开放、内容开放、科技活动开放”等目标,需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

利用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实验区尽可能限度的开放,以使学生完成课时内未做完的实验,或对实验课内的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让学生参与应用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项目的建设、新实验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开放式实践教学。

设立优秀实验奖、奖励学分等办法引导学生参加多层次的开放实验。

5、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式实践教学不仅是实验室的简单开放,由于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融入,教学内容也要开放,给学生以更多自由发挥的领域和空间。

  (3)建立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

建立网上实验预约系统,成绩查询、实验学习服务台、信息公告、实验室介绍等多项网上服务功能。

  (4)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教学法,采用一些新的实践教学方式。

6、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的建立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掌握实验基本理论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及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2)实验中强调过程,给每位学生建立平时成绩档案,记录每次实验成绩,为计算实验总成绩提供数据。

  (3)公正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主要由三块内容组成:

  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②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实际应用情况等。

  ③实验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及综合分析能力。

采用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虽然操作比较烦琐,但能比较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五、保障体系

1、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近年来,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更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验区建立了60人专职教师队伍。

其中中青年教师43人,博士学位4人,教授职称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人。

  

(2)学历结构。

专职教师队伍中共有4名博士,占比例为6.7%;30人为硕士,占比例为50%。

  (3)职称结构。

专职教师队伍中共有教授4人,占比例为6.7%,副高以上职称10人,占比为16.7%。

  (4)年龄结构。

专职教师队伍中,55岁以上教师10名,占16.7%;40-54岁教师7名,占11.7%;39岁以下教师43名,占71.6%。

  (5)学缘结构。

实验区骨干专职教师全部来自国内外其他高校、企业。

师资队伍成员中有出国(境)学术访问经历的有5名,还有2名教师出国访问次数在2次以上。

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

2、已获得的主要教学成果奖励

  

(1)2007年李诚人教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

  

(2)2007年9月《数控技术实训》课程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为李诚人教授。

  (3)数控中心2007年9月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2008年《数控技术》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

  (5)2008年6月李诚人教授主持的项目《突出特色,加强实训,培养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7)201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8)2011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

  (9)2011年机制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更新与课程体系革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教改项目;

  (10)2012年西京学院-商洛比亚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1)2013年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3、专业图书资料

  西京学院图书馆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图书7.609万册,含电子读物1.8623万册,外文图书879册,中文期刊210种和电子类期刊756种,图书资料可以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机电工程系设有专业图书阅览室,藏书4500余本,杂志100多种,有宽带网接入,可以随时获取学科最前沿的科研信息。

能够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4、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有完备的实习、实训方案,对实习目的要求、内容形式、时间安排、成绩评定等均有明确的要求。

除校内数控工程训练中心外,还建有适合机电类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

按教学计划共开设实习项目12项,全部按计划执行。

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尤其是加强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六、培养效果

  由于实验区定位明确、培养方案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激发创新意识、训练战略性思维和训练动手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机电类专业无论是从学生还是整个专业都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是西京学院高考招生理工科最热门的专业。

  1、用人单位都反映我们的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和能力。

  2、在校期间,实验区的同学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个人和集体都获得了包括全国性、陕西省和学院等多项奖励。

如:

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薛彬山同学实践能力特别强,仅在校期间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

  3、同学们在校期间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例如2005级同学郑伟(目前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2008年暑假期间中做志愿者英语翻译,得到很高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