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064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docx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3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最新考纲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知识梳理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半平面)不含边界直线.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半平面)包括边界直线.

(2)对于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x,y),使得Ax+By+C的值符号相同,也就是位于同一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适合同一个不等式Ax+By+C>0;而位于另一个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适合另一个不等式Ax+By+C<0.

(3)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2.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名称

意义

线性约束条件

由x,y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对x,y的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关于x,y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y的一次解析式

可行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可行域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线性规划问题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1)直线定界:

不等式中无等号时直线画成虚线,有等号时直线画成实线;

(2)特殊点定域:

若直线不过原点,特殊点常选原点;若直线过原点,则特殊点常选取(0,1)或(1,0)来验证.

2.在通过求直线的截距

的最值间接求出z的最值时,要注意:

当b>0时,截距

取最大值时,z也取最大值;截距

取最小值时,z也取最小值;当b<0时,截距

取最大值时,z取最小值;截距

取最小值时,z取最大值.

诊断自测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平面区域一定在直线Ax+By+C=0的上方.(  )

(2)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可能是不唯一的.(  )

(3)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点一定在可行域的顶点或边界上.(  )

(4)在目标函数z=ax+by(b≠0)中,z的几何意义是直线ax+by-z=0在y轴上的截距.(  )

解析 

(1)不等式x-y+1>0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x-y+1=0的下方.

(4)直线ax+by-z=0在y轴上的截距是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各点中,不在x+y-1≤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是(  )

A.(0,0)B.(-1,1)C.(-1,3)D.(2,-3)

解析 把各点的坐标代入可得(-1,3)不适合,故选C.

答案 C

3.(教材习题原题)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解析 x-3y+6≥0表示直线x-3y+6=0及其右下方部分,x-y+2<0表示直线x-y+2=0左上方部分,故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为选项B.

答案 B

4.(2017·全国Ⅰ卷)设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3x-2y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由z=3x-2y得y=

x-

,当直线y=

x-

过图中点A时,纵截距最大,此时z取最小值.由

解得点A坐标为(-1,1),此时z=3×(-1)-2×1=-5.

答案 -5

5.(2018·石家庄质检)若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z=

,表示区域内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易知zmax=kOA,由

得A

kOA=

=3,∴zmax=3.

答案 3

考点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1】

(1)不等式(x-2y+1)(x+y-3)≤0在坐标平面内表示的区域(用阴影部分表示),应是下列图形中的(  )

(2)若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且其面积等于

,则m的值为(  )

A.-3B.1C.

D.3

解析 

(1)(x-2y+1)(x+y-3)≤0⇒

画出平面区域后,只有C符合题意.

(2)如图,要使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则-2m<2,则m>-1,

解得

即A(1-m,1+m).

解得

即B

,所围成的区域为△ABC,则S△ABC=S△ADC-S△BDC=

(2+2m)(1+m)-

(2+2m)·

(1+m)=

(1+m)2=

解得m=-3(舍去)或m=1.故选B.

答案 

(1)C 

(2)B

规律方法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直线定界,测试点定域.

2.求平面区域的面积:

(1)首先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若不能直接画出,应利用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为不等式组问题,从而再作出平面区域;

(2)对平面区域进行分析,若为三角形应确定底与高,若为规则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可利用面积公式直接求解,若为不规则四边形,可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别求解再求和.

【训练1】(2018·郑州预测)若不等式x2+y2≤2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N,现随机向区域N内抛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区域M内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与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平面区域N的面积为

×3×(6+2)=12,区域M在区域N内的面积为

π(

)2=

,故所求概率P=

.

答案 

考点二 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多维探究)

命题角度1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2-1】(2017·全国Ⅰ卷)设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x+y的最大值为(  )

A.0B.1C.2D.3

解析 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则当目标函数z=x+y经过A(3,0)时取得最大值,故zmax=3+0=3,故选D.

答案 D

命题角度2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2-2】

(1)若变量x,y满足

则x2+y2的最大值是(  )

A.4B.9C.10D.12

(2)(2018·湘中高三联考)已知实数x,y满足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1)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包括边界),x2+y2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图易知平面区域内的点A(3,

-1)与原点的距离最大,所以x2+y2的最大值是10,故选C.

(2)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又

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与原点连线所在直线的斜率的倒数.由图知,直线OA的斜率最大,此时

取得最小值,所以

.

答案 

(1)C 

(2)

命题角度3 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例2-3】(2018·惠州三调)已知实数x,y满足:

若z=x+2y的最小值为-4,则实数a=(  )

A.1B.2C.4D.8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当直线z=x+2y经过点C

时,z取得最小值-4,所以-a+2·

=-4,解得a=2,选B.

答案 B

规律方法 1.先准确作出可行域,再借助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2.当目标函数是非线性的函数时,常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1)

表示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

表示点(x,y)与点(a,b)的距离;

(2)

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

表示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

3.当目标函数中含有参数时,要根据临界位置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

【训练2】

(1)(2017·山东卷)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x+2y的最大值是(  )

A.0B.2C.5D.6

(2)(2018·新乡模拟)若实数x,y满足

且z=mx-y(m<2)的最小值为-

,则m等于(  )

A.

B.-

C.1D.

解析 

(1)由已知得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故目标函数z=x+2y经过点C(-3,4)时取最大值zmax=-3+2×4=5.

(2)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z=mx-y(m<2)的最小值为-

,可知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过点A,由

解得A

∴-

-3,解得m=1.

答案 

(1)C 

(2)C

考点三 实际生活中的线性规划问题

【例3】(2016·全国Ⅰ卷)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和产品B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需要甲材料1.5kg,乙材料1kg,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需要甲材料0.5kg,乙材料0.3kg,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乙材料90kg,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产品B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元.

解析 设生产A产品x件,B产品y件,根据所耗费的材料要求、工时要求等其他限制条件,得线性约束条件为

目标函数z=2100x+900y.

作出可行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内的整数点,图中阴影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为(60,100),(0,200),(0,0),(90,0),在(60,100)处取得最大值,zmax=2100×60+900×100=216000(元).

答案 216000

规律方法 解线性规划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设出未知量;

(2)列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3)作出可行域并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4)作答.

【训练3】(2018·黄冈联考)一个小型加工厂用一台机器生产甲、乙两种桶装饮料,生产一桶甲饮料需要白糖4千克,果汁18千克,用时3小时;生产一桶乙饮料需要白糖1千克,果汁15千克,用时1小时.现库存白糖10千克,果汁66千克,生产一桶甲饮料利润为200元,生产一桶乙饮料利润为100元,在使用该机器用时不超过9小时的条件下,生产甲、乙两种饮料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设生产甲、乙两种饮料分别为x桶、y桶,利润为z元,

则得

目标函数z=200x+100y.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当直线z=200x+100y经过可行域上点B时,z取得最大值,解方程组

得点B的坐标(2,2),故zmax=200×2+100×2=600.

答案 600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1B.

C.

D.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区域为△BCD,由题意知xB=1,xC=2.由

得yD=

,所以S△BCD=

×(xC-xB)×

.

答案 D

2.(2017·北京卷)若x,y满足

则x+2y的最大值为(  )

A.1B.3C.5D.9

解析 画出可行域,设z=x+2y,则y=-

x+

,当直线y=-

x+

过B(3,3)时,z取得最大值9,故选D.

答案 D

3.(2017·全国Ⅱ卷)设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2x+y的最小值是(  )

A.-15B.-9C.1D.9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B(-6,-3)处取得最小值z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