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421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docx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精练3人教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

1.(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0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题干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带有极强的夸张成分,可判断出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没有反映实际状况,故排除D项;题干中的《人民日报》不属于人造史料,虚假、浮夸反映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业生产政策--高指标,浮夸风,是研究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故排除B、C两项,答案选A。

右图是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我党犯了左倾错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选A。

虽然报纸上的数据是假的,但是并非虚假的人造史料,排除B、C。

上面的数据不能反映当时农业的实际状况,排除D。

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2.(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7题)“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这首山歌最早可能传唱于w.w.w.k.s.5.u.c.o.m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从山歌的内容看,是关于进行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和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好处情况。

而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均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3.(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7题)“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A.“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0年农村经济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4.(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9题)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到B段时间是在1950年——1957年之间。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是上升,正是由于1953年开展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化的目标,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长。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5.(2011年4月皖北联考13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D.自然灾害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CD段指1960---1965年城镇人口数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AB两项可排除,AB项时间上不相符,本题主要原因应选C项,面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1961年对国民经济正式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镇人口当时的下降与国民经济开始的调整有密切关系。

【答案】C

6.(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8题)毛泽东指出: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爆发

【解析】这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论述。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的矛盾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为了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了这一论述。

【答案】C

7.(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17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也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故①项错误,③项正确;②项正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均与民主党派进行了较好的合作;④符合史实。

故选择D项。

【答案】D

8.(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7题)右图提示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解析】从图片中“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文革”运动,选C项。

【答案】C

9.(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20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私人兴办小企业等,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分析各选项最符合的应是A项。

【答案】A

10.(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8题)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浓缩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解析】四个图片分布反映改革开放、文革、三大改造、大跃进,即可判断选择B项。

【答案】B

11.(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23题)读右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粮食产量的提高;1960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我国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综合分析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12.(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7题)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0%,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上述数据说明()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②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③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④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优先发展中国业,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13.(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16题)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从股票内容来分析,是公私合营,也就是三大改选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选,因此,答案应当是B。

【答案】B

14.(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0题)“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本题较容易判断应是大跃进时期的特色。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材料是这一时期大刮浮夸风的反映。

【答案】A

15.(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9题)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相对容易判断但考查的知识很广,第①项从“食堂”“公社”等可判断处于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第②项从“山河归人民”“庆新生”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第③项从“科学发展观”“三十载”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2008年前后;第④项根据“自主权”“责任制”等信息,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据此本题应选②①④③,D项。

【答案】D

16.(2011年3月烟台市一模14题)右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1957年故应排除A项;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故应排除B项;1960年由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经济方针的实行农业产值增加故应排除C项。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17.(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30题)某班学生讨论下面某时期的两幅宣传画时,形成这样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图6

①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②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④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从图片可知此为大跃进,大跃进的错误就体现为B项①②③。

④为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答案】B

18.(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10题)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

“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

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故选D。

【答案】D

19.(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4题)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解析】C到D点变化反映出1960-1965年期间的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应该与党对国民经济进行八字方针有关

【答案】C

20.(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1题)右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解析】图表中反映出19571965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V字型走势,转折点在6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下滑是因左的错误,进行“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增长的原因则中央“八字”方针的调整的结果。

【答案】D

21.(2011年4月济南二模1题)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

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

【解析】从图片信息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轻工业品产量在1959—1961年间出现下滑现象,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结果,故选C。

【答案】C

22.(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7题)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材料分别反映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各项说法中能全面反映的,应是B项,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只反映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项只反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项只反映“新中国的第一批飞机”,本题考查了“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这一知识点。

【答案】B

23.(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19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解析】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的调整是在60年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4.(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8题)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遭受挫败,毫无成就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

【解析】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错误。

1956—1966年为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C错误。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故D错误。

而三大改造的完成,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它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25.(2011年3月衡阳市一模27题)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

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

A.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B.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解析】材料反映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由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B项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C项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说法完全错误。

本题选A项。

【答案】A

26.(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17题)毛泽东曾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②一国两制③大跃进运动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人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①②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故选D。

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不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故③不选。

【答案】D

27.(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12题)2010年元旦,凤凰卫视采编部总监吕宁思谈到“元旦献词”时说:

“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元旦献词或者元旦社论,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变化的见证……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的记录。

”下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元旦献词标题,其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9年:

《将革命进行到底》

B.1958年:

《为全年产钢1000万吨而努力奋斗》

C.1967年: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1981年:

《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故C项错误。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28.(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34题)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变革并且发生在1981年以前;A项是指政治事件故应该排除;C项有着严重的左倾错误故也应该排除;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故也应该排除。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29.(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7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

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ABC都符合,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50年代末以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30.(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25题)(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阅读材料一两段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商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一)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失。

(7分)

【解析】

(1)变化据材料信息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回答原因时,万变不离其宗,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即可。

(2)分析现象是要仔细观察茶叶在1836~1838年与1894年产量的变化,可以发现近代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再观察茶叶在1836~1838年与1894年内销和外销的比例变化,可以发现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内销。

注意纵向横向的观察。

回答成因时要考虑内因和外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考虑。

影响据所学知识很好回答。

(3)理由依据材料“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归纳出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概括出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概括出扩大工业品市场。

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失时,要了解当时组织农民的具体做法包括三大改造中的对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评价分析即可。

【答案】

(1)变化:

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2分)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

(4分)

(2)现象:

近代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内销。

(4分)

原因:

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2分)

影响: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分)

(2)理由: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1分);扩大工业品市场(1分);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1分)。

得失:

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2分)。

1958年开始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31.(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27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

(1分)结果如何?

(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4分)

【解析】第一问据材料“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