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docx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窗体顶端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上传:
张冬兰 更新时间:
2014-11-1117:
20:
12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
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
有的说: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有的说: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
“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
”教师启发学生:
“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
”有的说:
“啊!
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
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
”……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
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
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
“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形容珊瑚的:
“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
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
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
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 进行教学。
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
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
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它有什么特点?
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
有什么作用?
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读议。
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
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
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
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
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
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
“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
”“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
”“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
”“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
”“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
”……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
“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
”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
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
“你们想想吧!
看谁能想出来?
”有个学生回答说:
“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
”教师接着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答:
“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
”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
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
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
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
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
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
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
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
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
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
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
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
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
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
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
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
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
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
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