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476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 溶液经典复习题.docx

初三化学溶液经典复习题

考点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

溶解时温度升高的如:

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

溶解时温度降低的如:

NH4NO3

考点2溶解度

1定义: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概念中的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6溶解度曲线

4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D)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44.(2012.北京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

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45.(2012.南京市)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C-30~C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C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C.在20~C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0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46.(2012·成都)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B.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Sg

C.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

47.(2012.日照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48.(2012.上海市)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D)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49.(2012.桂林市)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A)

 

ABCD

50.(2012.泰安市)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2-4、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

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D)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51.(2012.泰安市)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C

52.(2012•滨州)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钠等.下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

该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 C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3.(2012.安徽省)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1{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54.(2012.潍坊市)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71.(2012.桂林市)(3分)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把2.4g甲固体放入10mL水中

(水的密度约为1g/cm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

质量是g。

(3)t2℃时,在90g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

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或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12.4(3)20%(或0.2)

72.(2012.资阳市)(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可能是

气态物质的是_________。

(2)P点表示t2℃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_________g水。

(3)若B是KCl,则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填符号)___________。

(1)C﹥B﹥AC

(2)100(3)K+、Cl-

73.(2012.淮安市)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是 ;

(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

溶液的方法有  (填一种);

(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

(1)B

(2)降温(或加水)(3)不能成功

74.(2012.东营市)(6分)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2)将t1℃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的点表示,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点表示。

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物质。

⑴t1℃时每100克水溶解40gA物质达到饱和

⑵b不饱和cA>B>C

⑶C

75.(2012临沂卷)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_。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0℃以上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30℃以下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只要合理即可);②3:

5

76.(2012.日照市)(6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1)65

(2)加入甲物质(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3)adcb(4)不变

(5)甲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77.(2012.盐城市)(10分)我市正在积极打造“海盐文化之都”。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某学习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主要经过以下操作步骤:

称量→溶解→▲→蒸发→再次称量→计算产率。

在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发现所得食盐产率明显低于其他小组,其原因可能是▲。

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

B.倾倒时,有部分氯化钠溶液溅出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你猜想的依据是。

(1)过滤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AB

(2)①氢气Zn+2HCl=ZnCl2+H2↑(合理答案均给分)放热

②NaOH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78.(2012.佛山市)(6分)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也是人生理活动必须的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要检验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溶液。

(2)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程为溶解、和蒸发。

(3)可用NaOH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右图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

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是;

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能从氯化钠

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有

(从右图的物质中选填)。

(1)AgNO3   

(2)过滤  

(3)MgCl2+2NaOH=Mg(OH)2↓+2NaCl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很小(意思相近即给分) 硝酸钾(或KNO3)

79.(2012•滨州)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时,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关系为a  b(填“>”“<”“=”);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3)在  ℃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  .

(1)>

(2)降温结晶(3)2016.67%

80.(2012•连云港)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以下实验中:

10mL水

x

y

z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

(2)若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1)31.6 y 

(2)蒸发溶剂至饱和 或 加氯化钠固体至不再溶解(3)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81.(2012.宜宾市)(8分)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②。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减少

(2)降低温度或加溶剂水(3)B>A>C

82.(2012.昆明市)(4)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两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

a.、b.;c.A状态由两种不同途径变到B状态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填“是”或“否”)。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现分别向50gM、80g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a.只有N析出晶体;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①a.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

b.可先将A状态的R溶液温度降低到20℃,过滤后再将滤液温度升高到60℃;c、是②ae

83.(2012.江西省)(6分)右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

温度范围;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

至少需要g物质;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1)减小

(2)大于t1℃(3)25(4)a、b

84.(2012.南允市)右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g。

②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填写物质序号)

③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

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小是(填写物质序号)。

①12.5②a﹥b﹥c③a=b﹤c

85.(2012.娄底市)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2℃时,将9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A物质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g。

(1)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A物质(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饱和150

86.(2012.孝感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B的溶解度为g。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

(3)要使B从其溶解液中析出最好采取

(4)将t2℃时A、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C(填“>”、“=”或“<”)。

(1)20

(2)A>B>C(3)蒸发溶剂(4)>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进步的一天。

从今天起步,在明天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