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07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_精品文档.doc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RSS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

2010-09-1321:

04:

02

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学习。

砼麻面

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蜂窝

现象: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露石子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砼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

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合适的振捣现象为:

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治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孔洞

   现象: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的1/3,其局部地或全部地没有混凝土。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

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露筋 

   现象:

露筋是指构件的钢筋未在或未完全在混凝土里。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原因分析: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

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缺棱掉角

   现象: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施工缝夹层

   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

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

   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慎重。

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

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案例八(有争议):

某一住宅楼为六屋砖混结构,其建筑面积约为4700㎡,四坡脊屋面,屋面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为12cm。

在进行屋面板混凝土施工时,正好赶上夜间施工,•而且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待脱模后发现,有两间屋面板分别出现了单块面积约为2㎡,和1.6㎡,的以孔洞为主,边缘为蜂窝的质量问题。

在有蜂窝及孔洞范围内的屋面板的底筋均裸露,而且出问题部位在靠近承重墙1米的范围内成矩形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蜂窝、孔洞、露筋的概念作一说明。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露石子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的1/3,其局部地或全部地没有混凝土。

露筋是指构件的钢筋未在或未完全在混凝土里。

这样,我们对上述质量问题就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经分析产生这一起质量事故的原因并不是混凝土的配比不准确,也不是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及漏浆,而是现在施工中的通病所造成。

什么通病呢?

就是工期太紧趋于不合理或是建筑企业为了早日封顶得到下一批的工程款,总之一切均匀为工期开道。

本工程也不例外,属于“还迁”工程,真称得上是“时间紧,任务急”,在施工人员不足及施工条件不良的情况下,仓促施工,因为采用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施工人员还没振捣就已平整完毕,致使混凝土漏捣。

     面对如此问题,如果凿掉重新浇筑混凝土,恐怕不易保证其边缘混凝土不受损坏,也不易保证其钢筋的位置,更何况现在的混凝土及钢筋已在受力状态,所以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首先对不合格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必要的鉴定,鉴定其上部混凝土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其上部混凝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则只采用板底封闭压力灌浆去补救;如果其上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除采用板底封闭压力灌浆法外,再增加碳纤维带补强。

本工程经鉴定后,问题部位的上层混凝土均达到设计要求,所以只采用了板底封闭压力灌浆法,其施工的基本步骤如下:

   1.清理基底:

用钢刷清扫蜂窝及孔洞,去掉悬浮物,再用毛刷清扫干净。

   2.安置注浆嘴:

根据孔洞的具体形状特点找出中心点,把铁嘴子插入孔洞,外露出构件表面5cm。

铁嘴选择直径10—15mm的铁管为易,平均每0.2m2—0.4m2插一铁嘴,然后用环氧树脂将铁嘴子与周围混凝土粘结牢固。

   3.板底拉毛:

出问题的整间屋面板均应清扫后,用界面剂与水泥搅拌均匀成糊状,用浆辊在整间屋面板下推滚拉出毛尖。

   4.封闭板底:

待拉毛24小时以后,用防水砂浆把该屋面板全部抹厚度为6—9mm的面层,将该屋面板全部封闭并在日平均温度为15cC以上养护14天(如果平均温度太低应增加养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