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21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XX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从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

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3)生机勃勃、白发苍苍(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是一个________结构的段落。

(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语意未尽                      B. 引文的省略                      C. 说话时断断续续                      D. 列举的省略

(5)请你用“____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答案】

(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D

(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解析】【分析】

(1)总分结构式很简单的,也就是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分析可知,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插说。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D(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1)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纵     蹿     歪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在老虎的心里,“漏”像________;在贼的心里,“漏”像________。

②老虎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贼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

(3)你觉得文段的哪个地方有意思?

为什么?

(4)看到老虎和贼狼狈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答案】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点评】

(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

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_______→________→晒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______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

为什么?

________

【答案】

(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既、又

(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①大概、②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________。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________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________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________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________,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________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奔   跑   甩   扯   扑   挂

①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________。

②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________在了后面。

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________住了。

④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________过来。

⑤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________,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________去。

(2)读句子,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鹿不敢犹豫。

________

A.迟疑     B.果断

②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

________

A.愁眉苦脸     B.心灰意懒

(3)根据下面的提示及课文内容,填空。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

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原本十分________自己________的角,而________四条腿长得________。

后来当狮子向他

扑来时,两只美丽的角却让他________,而难看的腿帮他________。

【答案】

(1)跑;甩;挂;扑;扯;奔

(2)A;B

(3)欣赏;美丽;抱怨;难看;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选择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

迟疑不决。

灰心丧气: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1)①跑、②甩、③挂、④扑、⑤扯、奔

(2)①A②B(3)欣赏、美丽、抱怨、难看、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

【点评】

(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关羽和周仓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降伏了一个叫周仓的人。

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狂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

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成武而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关羽看见树下有一群妈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仓()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

那你输定了!

于是说:

"好哇,怎么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

"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

   "什么,打蚂蚁?

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耗将,打蚂蚁那是小菜一碟!

"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妈蚁!

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

   "那你看我的吧!

"周仓不以为热,伸出拳头,用力一砸。

"砰”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

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妈蚁。

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

"关公意味深长地说。

周仓惭傀地低下了头。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三国时期,________(谁)降伏了周仓,周仓是个________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________。

(3)关公是通过什么事来教育周仓的?

(4)关公想告诉周仓什么道理?

(5)请分别说说关羽和周仓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关羽:

________

周仓:

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刺猬和青蛙

   狐狸、刺猬和青蛙一起走路,突然看到了一块黄油。

青蛙说:

“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刺猬赞成,可是狐狸想独吞这块黄油,不同意。

他想了一个歪点子,说:

“这里有一个坑,比赛一下,看谁先跳进坑里去,又最先从坑里跳出来,谁就得到这块黄油。

”刺猬听了,就绕着坑来回转,想跳进去。

   狐狸也朝坑边走来。

只有青蛙慢慢在后爬,跟着狐狸走。

狐狸走到坑边时,青蛙把他的尾巴咬住了。

青蛙暗想:

狐狸从坑里跳出来时,一定会向上翘尾巴。

果然是这样。

青蛙借着狐狸的尾巴先跳到了坑里,并且还比狐狸出来得快。

狐狸失算了,但总想捞到这一块黄油。

狐狸又想了一个比赛办法:

“我们三个谁活的年岁最大,这黄油就是谁的.”

   刺猬说:

“我活了一百年。

   狐狸说:

“我活了一千年。

   青蛙难过得哭了。

   “为什么哭?

”刺猬、狐狸一齐问。

   青蛙说:

“我大儿子假如在世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

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这样,狐狸、刺猬只能跟青蛙的孩子比,更别说青蛙自己了。

狐狸、刺猬都被说住了,狐狸又失算了。

狐狸一转身,又想出了一个比赛办法:

谁喝酒醉得快,谁就拿这块黄油。

刺猬说:

“我喝一杯酒就会醉。

”狐狸说:

“我一闹到酒就醉了。

”这时,青蛙摇晃着身子,好像喝醉了酒。

刺猬、狐狸问:

“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我一听别人说洒就会醉。

”青蛙大声地说。

刺猬、狐狸都愣住了。

狐狸又失算了。

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他们想平分黄油。

________

②狐狸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但都没得逞________

③刺猬也有正义感,但缺少智慧。

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3)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青蛙________说:

“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

②青蛙________说:

“我大儿子假如在世上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③刺猬、狐狸________问:

“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4)故事结尾说:

“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

”请你设想一下,青蛙会独享黄油吗?

请说明理由。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每当看着可爱的小麻崔时,我不禁______(jīn jìn)想起发生在去年暑假里的一件事。

   那天,我一走进院子,就听到几个小孩议论着。

原来,他们打伤了一只小麻崔我对这些孩于说:

“这只小麻崔是一个小生命啊,我们应______(爱惜  珍惜)它,把它放了吧!

”孩子们很听话,把小麻雀交给了我。

   我双手摔着这只小麻雀,回到家里,拿了一个小盒子,在里面铺上一层妈妈刚买回来的白白的新棉花。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生命垂危的小东西放到里面。

我行细地给它检查病情:

小麻雀的右翅膀被石子打伤了,鲜血直流;再摸摸它的心脏,心跳十分缓慢,仿佛随时能终止似的。

小麻雀一双黑眼睛惊恐地看着我。

我悄悄地安慰它:

“小麻雀别怕,我一定把你医好。

”我从药箱里找出药,小心地涂在小麻雀的伤口上,用纱布包扎好。

然后把装小麻雀的小盒放在窗台上,抓了把小米,撒______(sā sǎ)在盒里,又找了一个塑料盒盖,接满水,放到小麻雀面前。

小麻雀大口地吃着小米,吃饱了,又美美地喝了两口水用完餐,小麻雀用快活的黑眼睛望着我,伤痛似乎减轻了许多。

   过了一个星期,小麻雀的翅膀已经能活动了,只是身体还很______(软弱  虚弱),需要滋补。

我翻阅着一本知识台历,看见一段关于饲养的话。

我如获至宝,按上面介绍的方法,给小麻雀做营养价値很高的鸡蛋糕,喂食小麻雀。

这样,小麻雀,的身体果真一天天好起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麻雀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站在窗前,双手捧起小麻雀,轻轻地说:

“再见了,小麻雀我们该分手了。

”小麻雀仿佛明白了,两只黑眼睛深情地盯着我,似乎有些湿润。

我对它点点头,松开手。

小麻雀扑扑翅膀,飞到窗外,飞向蓝天。

我目送它远去,直到它消失在碧空里

(1)给这篇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

(2)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3)生命垂危的意思是生命即将结束,从哪里看出小麻雀生命垂危,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有三处写小麻雀的眼睛,请你找出来,分别画上波浪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