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67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所表现的政治理想。

2.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很多同学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醉翁亭记》。

(板书课题、作者)

二.文体、作者、时代背景简介

“记”是古代一种不定的文体,相当于现今的散文,是作者对某些事物独到想法的记录,可以兼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六一”的意思是: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谓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贫寒,四岁丧父,母亲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经过刻苦学习,24岁考取进士。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创作以散文价值最高,诗词次之,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他早年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关切国事,同情人民的疾苦。

他指责那些“先荣而饱”的人不知为天下忧,主张轻赋税、除积弊,实行“宽简”的政治。

由于他直言敢谏,屡遭诬陷和贬斥。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滁州任太守时所写的一篇文情俱美的抒情散文。

三.课文分析(逐段进行)

步骤:

①读课文,注意字音;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字词(见书);③尝试翻译;④概括本段大意;⑤研析课文写法。

1.

(1)〖参考翻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远看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是酿泉。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只见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造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2)§1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引出太守寄情山水之乐。

(3)本段是怎样交代出醉翁亭所在位置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句“环滁皆山也”先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鸟瞰全貌,然后从“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写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再写到“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最后写到“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由大到小,由远到近,把读者的视线一步步地引向本文的主体“醉翁亭”。

这样,不仅让读者了解到醉翁亭的所在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4)本段为何要交代“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两句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巧妙地引出“乐”字,表明“醉”与“乐”互为表里,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寄情山水之乐,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交代命名者时只说“太守”而不称名,为全文结句埋下伏笔。

醉翁的意思是表明醉态,其实作者自称醉翁时不过40岁,欧阳修在《题滁州醉翁亭》中说: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又在《赠沈遵》一诗中说:

“我生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文中所说的“年又最高”、“苍颜白发”也都是夸张的写法,是作者借以表达贬官后愤懑心情的一种方式。

2.

(1)〖参考翻译〗看吧,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散尽;暮云靠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林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2)§2写太守欣赏醉翁亭周围朝暮和四季不同景色之乐。

(3)本段中描写山间景色的是哪几句?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朝暮的变化?

在描写四时之景时,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

〖明确〗1、2两句写醉翁亭所在山间朝暮及四季的景色变化。

首先描绘的是“朝暮图”,按一天时间纵向展开描写,“出”、“归”、“开”、“暝”四字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作者描写了迥然有异的“四时之景”,在写四季变化之美时,作者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写出了繁花争艳、幽香扑鼻的春光,万木竞秀、枝蘩叶茂的夏景,天高气爽、霜华洁白的秋色,水枯石瘦、草木凋零的冬季。

(4)本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叙事、抒情)本段与上文有何联系?

〖明确〗最后一句写出了流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直接抒发了作者深受陶醉的欢乐心情。

此段紧承上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3.

(1)〖参考翻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小小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

各式各样的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就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3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宴琅琊山之乐。

(3)本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滁人之乐?

哪些词语体现了众宾客之乐?

哪些词语体现了太守之乐?

〖明确〗“歌”、“休”、“呼”、“应”、“往来不绝”表现了滁人和平生活之乐;“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射覆对弈、觥筹交错、笑语欢腾,表现了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苍颜白发”、“颓然”写出太守醉中之乐。

(4)本段与前一段有何联系?

〖明确〗本段以“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呼应前段“朝而往,暮而归”,由写山中景转而写到山中人,由前面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到写众人游宴之乐(着重写了三件事:

滁人之游、太守之宴、太守之醉。

这三件事互有关系,是全篇的主要部分)。

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也暗示了太守治理滁州的政绩。

4.

(1)〖参考翻译〗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下山回去了。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鸣声,游人离去后,鸟儿就欢乐起来了。

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2)§4写太守饱游归来,自得其乐。

(3)本段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太守之乐其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太守的真乐便在于与民同乐。

滁州之民能尽兴欢乐,表明治理滁州的太守极有政治才能。

而才能出众的太守,却是在朝廷受排挤、遭贬斥的不幸者。

“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是丰富而复杂的,既包含寓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着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这种复杂的情感自然不是随从的“宾客”们所能理解的了。

本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最后点出人所不知的太守之乐。

(4)本段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最后补出作记人的姓名,点明自己的身份,抒发了自豪的感情。

四.主题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当地百姓欢乐游玩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寓情山水以排遣内心抑郁的复杂情感。

五.写作特色

1.以“乐”为主线,贯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以作者的醉中之“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按“山水乐——四时乐——游人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的发展脉络层层展开。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应当说,太守之醉不在酒,亦不止在山水之间,更在众人皆乐。

滁民乐、众宾乐,人人皆乐,太守便在众人之乐中自己也乐得陶醉了。

大而言之,后面三段写太守四时游山之乐、醉中之乐、与民同乐是和首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相照应的;小而言之,后面写太守的颓然醉态和前面说的“饮少辄醉”相呼应,写夕阳在山、太守率众归去与前面说的“暮而归”相呼应,末尾交代籍贯、姓名和第一段“名之者谁”相呼应。

2.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得十分巧妙自然。

文章围绕“乐”这条情感主线叙事、写景,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3.写景抓住特征,动静相宜(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景物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人们之间的动静对比),远近错落有致(如§1),富有层次感。

4.语言上的运用也很有特色,骈散相间,长短参差,节奏富于变化;25个“而”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所表达的语气有差异,作用也不尽相同(①表示判断的:

“环滁皆山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表示解释的: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表示肯定语气的: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人知从太守之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表示感叹的: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六.板书

亭的环境:

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总写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亭的命名:

太守自谓

一日之景——朝明暮晦

山间景乐亦无穷也

四时之景

由|情

分景|景

述及|交

人↓融

滁人游

山间人众宾欢

太守醉

禽鸟之乐

(陪衬)

醉归乐游人之乐

再述太守之乐其乐(主旨)

作记人(照应开头)

七.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