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757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精品文档.doc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陈红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

以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为基础,提出今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建议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场地设施,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807.01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K124(2008)01-0047-03

1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1.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收稿日期:

2007-11-02

作者简介:

陈红宇(1972-),女,福建长乐人,助讲,研究方向:

公共体育教学。

由于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总是片面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

这种思想和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另一方面,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1.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技术型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传统教学模式,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进行三基教育(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高职院校也是如此。

常以规定的套路为主,课堂结构始终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较为固定的程序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在教师的操纵和控制下进行的,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更系统,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教会学生套路,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往往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为了记忆和掌握一套技术动作要反复琢磨和练习,特别是复杂多变的动作,长时间从事就会感到枯燥、厌烦,导致学习兴趣下降,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材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部分还在沿用以前中专或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没有较为适宜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的教材。

现行的教材大都是以一些运动项目的解剖式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笼统地提到体育运动对人的思维、情感的作用,明显呈现出一种将体育科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教材语言缺乏趣味性、赏析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公式化,回避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许多情绪、情感等人文因素[1]。

因此,原有的传统体育教材内容显得过于陈旧、繁多,缺乏时代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忽略了体育的健身性与娱乐性,从而导致学生学过这些教材之后便弃之不用,在之后的生活中很少利用其中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锻炼。

1.4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师资薄弱

我省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

然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

就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而言,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教师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趋于单一和老化,而且掌握的综合性知识面过窄。

另一方面,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合格体育师资数量的紧缺现象更加凸显。

1.5体育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采用以绝对性标准为主来进行评价。

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使用较为单一的以绝对性为主的评价,无疑将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6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校一直存在着场地设施与招生规模的不协调,教学班级的增多和班级人数的扩大,场地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招生规模的发展,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的需要。

领导、教师和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学习,却往往忽视了公共体育教育的功能,没有同等比例地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致使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非常紧缺,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2.1转变思想观念,明确高职公共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是创新的过程,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

只有摒弃那些影响、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使其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既具有共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特点。

其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与沉着果断的精神、竞争与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自我控制与自我心理调节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同时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应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改变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2.2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它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也应该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要不断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并对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以更好地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多年来,随着体育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外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可行的或具有新意的体育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源于日本的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等。

[2]在教学实践当中,发挥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3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改革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特点,调整高职院校现有公共体育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

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教材内容还可以精选或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现代健身气息强的符合学生个性和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和时尚有活力的项目,例如:

瑜伽、体育舞蹈、拓展、攀岩、网球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兼顾不同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开展教学。

例如,综合型人员(如营销员、地质、测量、农林等)的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艰苦复杂,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郊游、球类、游泳等锻炼项目。

2.4解决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很难配备足够的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因此,应根据各校实际广开渠道,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学院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如加强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对年轻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在岗培训等多渠道、多方位的提高学历及教学水平;在晋升、评聘工作中应把科研与教学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定期举行研讨班、讲座,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聘请知名体育教育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等。

这样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培养了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的学识水平。

2.5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学生的生理、体能、知识、技能的状态;同时,按照职业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应更侧重评价学生的职业体能和体育教学对职业操作技能的促进效果。

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差异性评价相结合[3],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教学目标,控制教学各阶段顺利进行。

2.6改变场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2.6.1增强体育经费的投入

领导、教师在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公共体育教育的功能,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2.6.2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些高职院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器材设备进行开发与利用,或是对现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还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3结语

目前的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鉴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及目前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规范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

为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及合理利用场地设施。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思想、兴趣、意识和积极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乔亚军.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3:

103-1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