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538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docx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自主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而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

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

关于自主参与,本人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探究自主参与形式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时,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

先由教师演示测量圆的周长,而后学生模仿进行。

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以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问难。

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

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尚未掌握之处,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又初步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参与热情,可谓一举三得。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

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

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

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深有体会。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旅游”的情境,激励学生量地图算旅程。

这时,教师尚未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而故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

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问难。

此时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

“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能自己看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这样,就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了比例尺以及运用比例尺计算路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

所以,学会自主参与的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

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准备题:

“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学生顺利解决后,教师再出示例题: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由于单位“1”发生了变化,使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障碍,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

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心存疑虑,有了合作学习的需要。

这时,教师再顺应学生的需要,安排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系列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参与的方法体系。

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进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如复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考虑到知识点较多且难点集中,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疏导、理解知识要点,复习结束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课后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下节课中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

教师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潮。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课件说明

 

城关小学

雷鹏

 

《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课件说明

设计理念: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索计算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幻灯片1:

揭示课题,明白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幻灯片2:

复习铺垫的题一是让学生在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二是对除数是整十数口算、估算除法的复习。

幻灯片3—4:

通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若干信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

幻灯片5—7:

用竖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本例在用竖式计算时,主要解决3个问题:

①商的书写位置;②如何写横式;③商和余数的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算法),迁移到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中来。

通过摆小棒等直观图,放手让学生先试算,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上述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幻灯片8:

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的做一做。

强调商的书写位置。

幻灯片9:

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格子图,圈的结果告诉学生140里面大约有4个30,也就解决试商环节,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幻灯片10:

(1)题帮助学生巩固“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以及商的书写位置。

(2)题是上下对照排列的4组式题,每组中除数是相同的整十数,被除数很接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前面的估算方法进行试商。

幻灯片11:

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理解用竖式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本步骤: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时,再看前三位。

幻灯片12:

让学生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在纠正错误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幻灯片13:

学生可以用口算,对口算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列竖式计算,同时检查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会除法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城关小学

雷鹏

 

“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1-8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最喜欢看动画片啦!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中的一个片断,请看──(放一段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

师:

这个片段没有配音,同学们,你们想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吗?

那老师就要来进行一个小小的面试,看哪些同学能当上这个动画片的配音员。

2、提出问题。

师:

我们年级有280人,其中有92人报名当配音员,老师每天只能面试30人。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有:

①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

②没有报名当配音员的有多少人?

③报名的人数比不报名的少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1)独立探究:

师:

为了尽快地选出动画片的配音员,上述3个问题中,哪一个问题的解答能达到目的?

(生:

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集中精力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

请每位学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的问题。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路径。

学生1:

30×3=90,92≈90,大约需要3天才能面试完。

(做除法想乘法,利用估算)

学生2:

92≈90,92÷3≈3(天),大约需要3天才能面试完。

(利用除法估算方法)

学生3:

92÷30=3(天)……2(人),需要3天多才能面试完。

(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旧知)

(2)解释过程:

请上面三位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要求每位学生注意倾听有别于自己的不同计算思路,同时检查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吻合。

(3)竖式算法:

告诉学生,本题的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放手让学生利用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算法的旧知迁移到本题的计算中。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竖式写法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水平)

学生的竖式有

(4)重点研讨:

师:

“上面两个竖式和两个横式,哪个正确呢?

引导学生思考:

①商应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为什么?

②余数不为0时,怎样写横式?

③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

集体研讨时,将学生口算的过程与竖式对照,使学生明白商“3”必须写在个位上的道理

(5)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的做一做。

对正时重点检查商的书写位置。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1)提出问题:

现在要求当配音员的学生由92人增加到140人,如果老师仍然是每天只面试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呢?

(2)独立探究:

要求学生列出竖式计算本题,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列式情况。

学生的列式出现以下两种:

(3)合作研讨:

①试商的方法。

请学生叙述自己试商的过程。

学生1:

因为30×40=120<140,所以商“4”。

学生2:

因为30×5=150>140,所以商“4”。

学生3:

因为30×5=150>140,30×4=120<140,所以商“4”。

在学生试商的不同思维中,使多数学生体会,只有学生3的推理是严谨的。

②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

因为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一个十,就要用140个“一”去除以30,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上面两个竖式中,只有右边一个是正确的。

教师还可根据教材上的示意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

(4)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

师:

“比较两个竖式中的被除数和商,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相同的地方:

商都是一位数;不同的地方:

一个被除数是两位数,另一个被除数是三位数。

师:

“为什么被除数是两位数‘92’时,商是一位数,而被除数是三位数‘140’时,商还是一位数?

”(因为92>30,所以92除以30,可以商“3”;而140中的“14”(14个“十”)<30,不够商1个“十”,所以必须用140个“一”去除以30,所以商“4”,仍然是个一位数)

师:

“谁能说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前两位不够除时,应该怎么办?

”(前两位不够除时,应看前三位。

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看书第82页,默读小精灵明明说的那段话,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记忆。

(5)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写出算式:

140÷30=4(天)……20(人)后,请他们思考:

要用几天才能面试完?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多数人明白,实际上约用5天时间才能面试完。

因为余下的20人大约要用一天才能面试完。

(6)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第82页上的“做一做”。

对正时:

从第1题、第2题中挑出1-2题,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2)检查商的书写位置,并说一说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表,看清要求填空。

(将练习十四第2题改编成如下形式)

2、简单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3、4题。

这两题的解答,学生可以用口算,对口算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列竖式计算,同时检查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

3、提高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解决本题的算式是:

500÷60=8(节)……20(吨),在回答问题时,应让学生说一说,“需要几节车厢,为什么?

”通过全班的交流,使学生理解:

剩下的20吨也需要装一节车厢,因此需要9节车箱才能装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