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471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

2010-04-3008:

48来源:

未知作者:

统计数据点击:

1330次

  

铜陵市统计局

2010年3月29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同心同德,奋力进取,果断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43.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3.29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4亿元,增长8.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6449元(折合6800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6921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579元和3570元。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8年的2.7:

67.8:

29.5变化为2.6:

67.9:

29.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1.8%。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343.72

13.7

第一产业

8.99

5.4

第二产业

233.29

16.4

工业

212.49

16.8

建筑业

20.80

12.3

第三产业

101.44

8.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4.98

1.0

批发和零售业

17.10

14.7

住宿和餐饮业

7.91

12.0

金融业

14.22

14.3

房地产业

8.29

5.4

其他服务业

38.95

7.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8年下降1.1%。

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0.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下降6.9%。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6%。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4.87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9.77万人,减少0.09万人;第二产业16.18万人,减少0.04万人;第三产业18.93万人,增加0.47万人。

单位在岗职工10.51万人,减少0.34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1.45万人,增加1.0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09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2、100.99和114.57;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06.61、103.65和113.51。

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16.23,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69.3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7.97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1.23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2.61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2.27亿元,增长1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1亿元,增长6.9%。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6784公顷,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90公顷,增长10.4%;棉花播种面积为4636公顷,下降14.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748公顷,增长17.2%;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322公顷,增长3.0%。

全年粮食产量15.62万吨,比上年增长6.7%;油料产量2.15万吨,增长16.0%;棉花产量0.51万吨,下降15.0%;蔬菜、瓜果总产量12.86万吨,增长3.0%。

全年肉类总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7.7%;禽蛋总产量0.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全年水产品产量2.06万吨,增长3.7%。

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09万千瓦。

化肥施用量(折纯)2.05万吨,增长1.9%。

农村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增长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8%,拉动GDP增长10.1个百分点。

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38.2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工业增加值18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

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81.29

18.5

其中:

轻工业

9.33

24.2

重工业

171.96

18.3

其中:

国有企业

22.19

16.2

集体企业

0.22

17.5

股份合作企业

0.18

24.3

股份制企业

148.20

12.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0.15

172.2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29.09

17.0

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

142.04

11.3

 

2009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57.0万吨,增长15.2%;化肥产量(折纯)为62.1万吨,增长12.3%;水泥产量为699.5万吨,增长35.2%;硫酸产量为308.5万吨,增长10.7%;发电量78.02亿千瓦时,增长71.2%。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万吨

57.0

15.2

铜加工材

万吨

16.2

86.5

硫铁矿(%)

万吨

200.4

3.8

水泥熟料

万吨

1441.3

4.9

硫酸(100%)

万吨

308.5

10.7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62.1

12.3

钢材

万吨

63.8

42.3

万米

1265

82.3

服装

万件

1055.2

18.5

模具

977

-10.7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8.02

71.2

水泥

万吨

699.5

35.2

铁矿石成品矿

万吨

18.7

-15.2

电子元件

万只

109581

29.6

黄金

千克

8414

-18.8

圆铜漆包线

万吨

10.95

30.8

白银

千克

216776

28.2

光膜

9808

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12亿元,比上年下降2.7%;产品销售率98.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7.8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65亿元,增长12.1%。

2009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9.6,比上年下降25.5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

计量单位

2009年实绩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

98.0

-0.8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13.8

7.4

资产负债率

%

70.0

3.3

总资产贡献率

%

6.6

-6.3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5

0.3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227740

-9.6(%)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2.3

-1.0(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9亿元,增长16.3%。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8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1.7%。

其中,城镇投资227亿元,增长64.0%;农村非农户投资9.47亿元,增长117.0%。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7亿元,增长137.4%;第二产业投资118.12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投资161.16亿元,增长106.2%。

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14.73亿元,增长21.2%;制造业完成投资79.35亿元,增长57.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11%。

商品房屋销售额27.49亿元,增长116.5%。

2009年全市在建项目73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1个,增长55.0%;在建项目投资规模867.36亿元,增长71.3%。

其中,新开工项目50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2个,增长42.7%。

从项目规模看,在建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0个,增长44.1%,完成投资140.29亿元,增长41.5%,占全部城镇投资的比重达61.8%,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71.51亿元,增长18.0%;县零售额5.62亿元,增长23.4%;县以下零售额6.69亿元,增长21.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77亿元,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61亿元,增长21.6%;其他行业零售额0.44亿元,增长45.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0.9%,化妆品类增长38.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2.9%,金银珠宝类增长7.4%,日用品类增长57.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0%,汽车类增长53.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比上年增加5家。

合同外资额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94.5%。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8%。

其中,出口1.77亿美元,下降7.9%;进口20.38亿美元,下降32.3%。

全年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01家,其中,23家企业实现了进出口零突破。

全年旅游总收入1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GDP比重为5.8%。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25万美元,增长8.3%;接待海外游客12067人次,增长16.3%;接待国内游客355.54万人次,增长18.5%。

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 17个,房间数1423间;共有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点)13个。

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7.2%。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68.6万人,比上年下降17.3%,货物发送量180.8万吨,增长8.9%。

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37.8亿吨公里,增长1.3%;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17.4亿人公里。

港口货物吞吐量3152万吨,增长9.7%。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7.64万辆,比上年增长20.9%,其中汽车拥有量3.38万辆,增长24.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亿元,增长18.6%;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4.62亿元,增长12.8%。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55万户,比上年减少0.2万户;PHS(小灵通)用户1.56万户,减少1.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09万户,新增8.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11万户,新增1.58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7.01亿元,下降18.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05亿元,增长38.9%。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0.2%、3.7%和18.6%。

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48.49亿元,下降5.6%;区级共组织收入12.73亿元,增长19.5%;铜陵县组织收入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全年财政支出47.09亿元,增长3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5.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2.8%,教育支出增长27.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347.65亿元,比年初增加85.74亿元,增长32.8%。

其中,企业存款115.29亿元,增长3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9.09亿元,增长16.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12.89亿元,比年初增加63.49亿元,增长25.5%。

其中,短期贷款119.60亿元,增长24.2%;中长期贷款164.04亿元,增长21.0%。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228.03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谐教育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

全年新建改造校舍28476平方米,加固32578平方米,维修4118平方米。

2009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4681人,比上年增加58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464人,减少42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257人,减少40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536人,增加119人;小学在校学生42229人,比上年减少2072人。

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159人,比上年增加224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3411人,增加168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4280人,减少975人;小学毕业生8718人,减少373人。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5773人和2808人。

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846人次,其中,本科6969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469人,其中,本科400人。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2009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61项(含国家级项目22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249万元。

全年安排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政策兑现、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活动的资金2500万元。

2009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656件,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实用新型346件,外观设计130件。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225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不断推进。

完成23个农家书屋工程点建设,建成78个社区文化家园,实现城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

2009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站)18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5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26.79万卷册,馆藏资料2.83万册。

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星收转站1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1%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6%。

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7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581张。

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14人,其中,执业医师1816人,注册护师、护士1803人。

“全民健身、健康铜陵”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力持续提高。

成功举办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2009年沿江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

全年完成15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奖牌86.5枚,其中金牌35.5枚。

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586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216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3.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1人。

200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81‰,比上年下降0.6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6‰,下降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5‰,下降0.67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比上年增长10.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114元,增长5.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0%,衣着支出增长9.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1.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0.4%,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10.0%,居住类支出增长29.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5%,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94元,比上年增长11.1%。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7元,增长15.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8%,衣着支出增长15.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5.8%,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4.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9.0%,居住类支出增长23.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

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034元,增长12.5%。

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2869元,比上年末增加3103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有73.89万人次的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

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9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51万人。

2009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4.74万人。

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2092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38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68人。

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116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14人,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061万元。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2009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6万人。

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3个,拥有床位1763张,在院人数875人。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245万元。

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2个,社区从业人员4543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双十”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1.90亿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6.56亿元。

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8.5%。

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经省环保局初步核定,全年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为9962吨和40760吨,完成省控制指标。

初步核算,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893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98%。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8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57人。

全年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240起,火灾事故44起。

 

 

注:

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