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题 压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377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床题 压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矿床题 压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矿床题 压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矿床题 压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矿床题 压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床题 压缩.docx

《矿床题 压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床题 压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床题 压缩.docx

矿床题压缩

岩浆矿床复习题

早期岩浆矿床与晚期岩浆矿床,并举例

答: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2分)。

如层状铬铁矿矿床(0.5分)

随着硅酸盐矿物的大量晶出,金属组分在残余岩浆中相对富集,形成了含矿残余岩浆。

含矿残余岩浆中的金属矿物组分,就地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的粒间,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似层状矿体。

由于残余岩浆是大量造岩矿物晶出后产生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故所形成的矿床被称为晚期岩浆矿床(2分)。

如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得矾钛磁铁矿矿床(0.5分)

以岩浆矿床为例说明岩浆岩成矿专属性

答:

所谓成矿专属性是指岩浆岩与内生矿床间在成因上表现出有规律的联系,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经常产有一定类型的矿床(1分)。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有以下几类:

1.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

根据岩相和组合不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分为三个类型。

①超镁铁质岩体:

由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单斜辉橄岩和辉岩等组成。

纯橄榄岩相经常和斜方辉橄岩相伴生,相互渐变过渡。

这类岩体岩石的镁铁比值(F/M)多大于7,我国的铬铁矿矿床多与此类岩体有关。

单斜辉橄岩一般不与纯橄榄岩伴生,与这类岩体有关的主要为铜-镍硫化物矿床。

(2分)

②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

岩体的岩相组合复杂,镁铁质岩相往往分布在超镁铁质岩相之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垂直分带特征。

岩体内有时有稳定而显著的层状构造,火成层理清楚,著名的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便具有这些特征。

由纯橄榄岩-辉长岩组合成的这类杂岩常与铬铁矿有关;由斜方辉橄岩-辉长岩组合成的这类岩体主要与铜、镍矿床有关。

(2分)

③镁铁质岩体:

有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斜长岩和单独的斜长岩侵入体三类组合,前者与铜镍矿床有关,后二种组合主要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床。

(2分)

2.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这类岩石大多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内不同成分的岩相带常呈环状分布,与其有关的矿床有霞石-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

(2分)

一定程度上,此种专属性以成矿岩体岩石的MgO含量和镁铁比值(F/M)表现极为清晰(1分)。

如我国的含铬铁矿的超镁铁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纯橄岩、斜辉橄榄岩和斜辉辉橄岩等,F/M值为6.5~15;含铜、镍、铂的超镁铁岩的岩石类型属橄榄岩-辉石岩(含斜长石),其F/M值为2~6.5;含钒钛磁铁矿的超镁铁岩是由辉长岩、辉石岩和橄榄岩组成的层状岩体,其F/M值为0~2;含铂族元素的成矿岩体情况较为复杂,以锇铼为主的和含铬岩体关系较为密切,而以铂为主的和含铜镍的岩体关系密切。

简要论述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答:

(1)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介于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之间。

其中Cu、Ni易形成硫化物,而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

(2分)

(2)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

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

与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矿床有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与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矿床有霞石-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

(2分)

2)岩浆中挥发性组分的作用

岩浆中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及成矿组分的运移、富集也有一定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

(1分)

3)岩浆同化作用对岩浆矿床成矿的影响

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即同化作用。

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同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浆的成分,也影响着其中的成矿组分的分异和聚集能力。

(1分)

4)岩浆的多期次侵入作用对成矿的控制

大量的资料表明,含矿岩体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①从区域上看,它们常常是同一构造运动形成的岩浆岩带中的较晚期产物;②从一个矿区看,矿化主要与复式岩体的晚期岩相关系密切。

(1分)

(3)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对岩浆矿床的类型、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地壳中不同构造单元的结合带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中次级构造单元的交接处,常常是深大断裂的所在部位,它们常控制着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及其中的岩浆矿床的空间分布。

按板块构造学说,两个板块的交接带,是地壳的强烈活动部分,它提供了地幔物质熔化、分异所需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上升通道,因此它是镁铁-超镁铁质岩的侵入地带。

(3分)

早期岩浆矿床与晚期岩浆矿床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随着硅酸盐矿物的大量晶出,金属组分在残余岩浆中相对富集,形成了含矿残余岩浆。

含矿残余岩浆中的金属矿物组分,就地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的粒间,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似层状矿体。

由于残余岩浆是大量造岩矿物晶出后产生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故所形成的矿床被称为晚期岩浆矿床。

简述岩浆矿床特征(本题10分)

1.矿床主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有成因联系,如纯橄榄岩、橄榄岩、辉岩、苏长岩、辉长岩以及斜长岩等,少数岩浆矿床与碱性岩或酸性岩有关。

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往往同时进行,属于典型的同生矿床。

2.岩浆矿床中的矿体多数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等产于岩浆岩体内,含矿围岩即为母岩;少数情况下矿体呈脉状、网脉状进入母岩之外的围岩中。

矿体和围岩之间一般为渐变或迅速渐变关系,只有贯入式岩浆矿床的矿体和围岩界线清楚。

3.除花岗岩中的稀有元素矿床由于成因特殊而有一定的围岩蚀变外,绝大多数岩浆矿床的围岩不具有明显的蚀变现象。

4.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围岩(成矿母岩)基本相同,当岩体内的有用矿物富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就成为矿体。

5.岩浆矿床的矿石常具浸染状、条带状、眼斑状、致密块状以及角砾状等矿石构造;矿石结构也十分特征而复杂,大体有以下几类:

①堆晶、自形晶、嵌晶、链状晶、海绵陨铁结构等分异岩浆冷凝结晶或堆积作用的结构;②球粒、填隙和包含等反映不混溶流体结晶过程的结构;③双晶胞群等共结交生和出溶、片晶等反映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结构;④退火“熔结”、角砾等后生结构。

6.由于成矿作用是与岩浆作用大体同时发生的,因此多数岩浆矿床的形成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700˚C,但某些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温度可低至650˚C,甚至300˚C左右。

成矿深度变化也较大,一般都形成于地下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简要论述岩浆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及形成的主要矿床类型并举例

岩浆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包括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岩浆熔融成矿作用、岩浆爆发和喷溢成矿作用四种类型。

1.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岩浆冷凝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岩浆中晶出而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的地质作用。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为岩浆分结矿床。

结晶顺序按矿物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方向进行。

(1)岩浆结晶过程中,有用矿物如铂、钛铁矿、铬铁矿、金刚石等较早从熔桨中结晶出来,与其同时或稍晚如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等,在重力及岩浆对流作用下,发生轻重矿物分离和聚集。

形成的矿床为早期岩浆分结矿床。

如布什维尔德铬铁矿矿床。

(2)岩浆结晶过程中,有用矿物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由于自身结晶温度低,而且由于挥发分含量大,又大大降低其结晶温度,有用矿物较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形成的矿床为晚期岩浆矿床。

如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2.岩浆熔离成矿作用:

成分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成两种成分不同熔融体的作用。

熔离成矿作用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表现最明显。

温度在1500˚C以上的镁铁质岩浆,当其富含挥发性组份时,可熔解一定数量金属硫化物。

随温、压降低和挥发分外逸及同化作用使溶体中硅、铝、钙含量增加,金属硫化物溶解度降低而发生熔离作用。

熔离初期硫化物呈微滴状分散在熔体中,随后聚合变大,下沉,在岩浆槽底汇聚成熔融金属硫化物层。

随温度继续降低,硅酸盐熔体先结晶,硫化物后结晶,形成岩浆熔离矿床。

如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

3.岩浆爆发成矿作用:

指金伯利岩岩浆,连同早期晶出的橄榄石、镁铝榴石、金刚石晶体及捕虏体一起,迅速地沿深断裂上升,侵位于地表2~3公里处产生爆发并形成矿床的作用。

地幔中原生碳,在200-300Km,1200-1800℃,6~7×109Pa.条件下结晶成金刚石,金伯利岩浆迅速达地表,否则被分解、溶蚀。

如我国山东省蒙阴、辽宁省复县地区的金刚石矿床属于这一类型。

4.岩浆(矿浆)喷溢成矿作用:

岩浆喷溢成矿作用是指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

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喷溢矿床。

就目前所知,安山岩类中的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矿床是唯一有工业意义的由矿浆喷溢作用形成的矿床。

智利的拉科铁矿床为典型代表。

 

热液矿床复习题

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并举例

答:

同生矿床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2分)。

如岩浆矿床、沉积矿床等。

(0.5分)

后生矿床是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2分)。

如各类热液矿床。

(0.5分)

简述热液矿床成矿介质和成矿物质的来源

答:

成矿介质来源包括:

(1).岩浆成因热液: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1分)

(2)变质成因热液:

指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1分)

(3)建造水:

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

(1分)

(4)大气水热液:

包括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

(1分)

(5)幔源初生水热液:

指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可以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

(1分)

成矿物质来源包括:

(1)岩浆熔体: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岩浆中的成矿物质随着岩浆热液的析出,多以络合物的形式进入热液,形成含矿热液。

(2分)

(2)地壳岩石:

不同来源的热液,在其源区或其运移过程中与不同类型的地壳岩石发生反应,从而捕获其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进而成矿。

(2分)

(3)上地幔:

地幔流体可以把分散在上地幔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到地壳中成矿。

(1分)

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

①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与热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②成矿方式主要是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③成矿过程中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且常具有分带性;④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明显,既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也是矿质富集沉淀的主要场所;⑤成矿介质(热液)、矿质以及热源直接控制着热液矿床的形成,三者来源往往复杂多样,既可来自同一地质体或地质作用,也可具有不同的来源;⑥热液矿化往往呈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原生分带(以矿物或元素的变化表现出来);⑦形成的矿床种类多,除铬、金刚石、少数铂族元素矿床外,许多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热液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伟晶岩矿床复习题

金兹堡的伟晶岩矿床岩相分类

答:

金兹堡等按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深度分出四个伟晶岩相:

(1)较小深度的水晶伟晶岩相,深度为1.5~3km;

(2)中等深度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相,深度为3.5~7km;

(3)较大深度的云母伟晶岩相,深度从7~8km到10~11km;

(4)极深的陶瓷原料伟晶岩相,形成深度超过10~11km。

伟晶岩的水平分带

答:

发育完好的带状构造,从伟晶岩的边缘到中心,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带:

边缘带:

伟晶岩边部与围岩接触带,由细粒结构的石英和长石组成;(1分)

外侧带:

由文象结构及粗粒结构的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有时可出现绿柱石;(1分)

中间带:

呈粗粒结构和伟晶结构,除长石、石英、云母外,出现大量的稀有、放射性、稀土元素矿物,且交代作用发育,是伟晶岩矿床产出的主要部位;(1分)

内核:

由石英块体或石英和锂辉石块体组成;(1分)

上述带状构造系伟晶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属于原生带状构造。

一般情况下,从边缘带到内核带其形成顺序由早到晚。

(1分)

矽卡岩型矿床复习题

论述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期次

答:

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2分)

矽卡岩期:

主要形成各种钙、铁、镁、铝的硅酸盐矿物,无石英形成。

该成矿期又可分为以下三个成矿阶段:

(1分)

(1)早期矽卡岩阶段:

形成硅灰石、钙铝-钙铁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和方柱石等无水硅酸盐和少量符山石等含水硅酸盐,组成矽卡岩的主体,一般又称干矽卡岩阶段,是在高温的超临界条件下形成的。

这一阶段除少量磁铁矿外,一般不形成有用矿物,通常是不具工业意义的,故这一阶段也可称之为无矿矽卡岩阶段。

(2分)

(2)晚期矽卡岩阶段:

形成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等含水硅酸盐,故又称湿矽卡岩阶段,是在接近超临界状态条件下形成的。

这一阶段形成的矿物明显地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且磁铁矿大量出现,有时构成富集的磁铁矿矿体,故又称为磁铁矿阶段。

(2分)

(3)氧化物阶段:

这一阶段中硅酸盐类矿物已很少见,开始出现石英、萤石等矿物。

它介于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是由温度较高的热液作用形成的。

金属矿物除赤铁矿、白钨矿、锡石外,还有少量磁铁矿。

后期同时开始出现少量硫化物。

(2分)

石英-硫化物期:

在这一成矿期中,SiO2独立形成大量石英,并有典型的热液矿物如绿泥石、方解石等和大量金属硫化物形成。

该成矿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分)

(1)早期硫化物阶段:

矽卡岩矿物被大量交代,开始形成绿泥石、绢云母等,这一阶段中出现大量石英和萤石,成为矿石的主要脉石矿物。

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毒砂和部分辉钼矿等,金属氧化物已很少见,所以也可称为铁铜硫化物阶段。

它们是在高-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2分)

(2)晚期硫化物阶段:

这一阶段中,除交代早期形成的硅酸盐矿物如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外,石英和萤石的数量继续增加,开始出现大量方解石。

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所以也可称之为铅锌硫化物阶段,是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矽卡岩和金属氧化物是气化热液交代的产物,硫化物则是纯粹的热液作用产物。

(2分)

上述成矿期次和顺序只是接触交代矿床的一般规律,不同矽卡岩型矿床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

它和侵入岩浆的演化、构造裂隙的间歇活动以及含矿气水热液的成分等密切相关。

(1分)

论述矽卡岩矿床特征及形成条件

答:

(1)矽卡岩矿床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

(2分)

矿石特征:

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辉石及其他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

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2分)

成矿阶段:

矽卡岩期:

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

石英-硫化物期:

早期硫化物阶段、晚期硫化物阶段。

(2分)

矽卡岩型矿床是由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

(1分)

(2)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物理化学条件: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温度范围由900~200℃左右。

形成压力为3×107~3×108Pa。

因此,矽卡岩型矿床可形成于从浅成到中深成的环境。

(2分)

岩浆岩条件:

岩浆岩的成分、形成深度、形态、规模等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侵入岩的类型对矽卡岩型矿床具明显的成矿专属性。

和矽卡岩型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大多属于中深成相到中浅成相。

成矿侵入体的规模以小型为主。

(2分)

围岩条件:

围岩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有利的围岩是碳酸盐类岩石。

(2分)

构造条件:

构造对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态、分布和规模有重要影响。

主要有下列几类:

接触带构造、围岩层理和层间破碎带、断裂和裂隙、褶皱构造、围岩捕虏体。

(2分)

在碳酸盐岩为主分布区能找到哪些矿床类型,并简述其特征(12分)

在碳酸盐岩为主分布区能找到的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似层状汞锑矿床、银矿山型S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以及钙红土型(喀斯特型)铝土矿床。

1.矽卡岩型矿床:

产于中酸性岩浆岩和碳酸盐岩接触带上,硅化和矽卡岩发育,矽卡岩存在明显分带,矿化和矽卡岩分带对应,主要由热液发生硅钙双交代形成,矿种主要有铁、铜、钨、锡、钼、铅锌等。

2.卡林型金矿:

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围岩主要为海相不纯碳酸盐岩,控矿构造主要为高角度正断层和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分别控制脉状矿化和似层状矿化,围岩蚀变包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以及泥化。

金主要为微细浸染型,存在明显的卡林组合(Au、As、Sb、Hg、Tl)。

3.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

主要产于沉积盆地中,受一定层位控制,主要岩性为厚层白云岩为主,少量石灰岩;矿化主要铅锌矿化,多呈浸染状沿微层理分布,表现为似整合层状似层状矿体,也有不整合脉状矿体,成矿流体为沉积建造水(含矿热卤水),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白云岩化为主。

4.似层状汞锑矿床:

矿体主要产于薄-中厚层灰岩、白云岩中,矿体之上常有页岩、泥灰岩等遮挡层,灰岩和白云岩的层间断裂控制矿体产状和形态,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白云岩化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或辰砂,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

5.银矿山型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

具有沉积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特点,产于陆架上受同生断裂控制的盆地内,主要围岩为灰岩和白云岩,矿化主要为层状,下盘存在少量网脉状矿化,与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

6.钙红土型铝土矿床:

为残余红土型矿床,是含粘土质石灰岩和不纯石灰岩在长期风化过程中形成,常和喀斯特地貌有关,风化作用通过去碱作用和去硅作用最终形成红土,其中富含铝土矿而成为红土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复习题

简述斑岩型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

答:

斑岩型铜矿床的围岩蚀变围绕侵入体中心呈同心圆状或椭圆状产出,直径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

各蚀变带的矿物组合常呈有规律地分布。

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带模式,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4个蚀变带:

(2分)

蚀变类型

钾化带

似千枚岩化带

泥岩化带

青盘岩化带

边缘带

主要蚀

变矿物

黑云母、钾长石,石英、绢云母

石英、绢云母、黄铁矿

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绢云母

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

空间位置

中心蚀变带

内部蚀变带

中间蚀变带

外部蚀变带

矿化类型

铜、钼

贫铜

铅、锌、金、银

矿物组合

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及少量斑铜矿

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

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

黄铁矿

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

矿石构造

浸染状为主+细脉状

细脉状+浸染状

细脉状

细脉状、脉状

脉状

(上表中答对每个“蚀变带”内容得2分)

简述斑岩型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本题10分)

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蚀变带模式,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4个蚀变带:

(1)钾质蚀变带:

蚀变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钾长石;

(2)似千枚岩化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

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

(3)泥质蚀变带:

蚀变矿物主要为高岭石、蒙脱石、石英;

(4)青盘岩化带:

蚀变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低温热液矿床复习题

简述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分类

答:

1.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

(2分)

2.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

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

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2分)

3.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2分)

4.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2分)

5..据研究,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

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2分)

6.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以及似层状汞、锑矿床等四大类。

(2分)

试述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的类型及特征

答:

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2个亚类:

一类是高硫化型(简称HS),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另一类为低硫化型(简称LS),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

(3分)

主要特征

低硫化型(LS型)

高硫化型(HS型)

矿体形态

明显的脉状为主(石英脉),有网脉状

不规则体型(残余多孔状硅核)

矿石构造

脉状、网脉状构造为主,可见孔洞充填状(条带、胶状、晶簇状)和角砾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为主、可见角砾状、脉状构造,少见网脉状

矿石矿物

黄铁矿、银金矿、自然金、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

黄铁矿、硫砷铜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铜蓝、自然金、碲化物等

脉石矿物

石英、玉髓、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碳酸盐等

石英、明矾石、重晶石、高岭石、叶蜡石等

围岩蚀变

在靠近矿脉壁的围岩中发育冰长石、硅化(石英和玉髓)和绿泥石化;向外为绢云母化、伊利石化,再向外为泥化蚀变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最外带为青磐岩化

核部为强硅化的残余多孔状硅核、其外为高级泥化带、再向外为泥化带;最外带为青磐岩化

元素组合

以Au、Ag、Zn、Pb为主

以Cu、Au、Ag、As为主

成矿流体特征

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来自岩浆的挥发分S和C,属还原、近中性流体,盐度小于3.5wt%NaCl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性质为氧化、酸性流体,pH值<2,w(NaCl)小于5%

(答对每项得1分,满分15分)

MVT型铅锌矿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ississippivalleytypePb-Zndeposits,简称MVT),该类矿床是主要产于一定层位碳酸盐地层中的低温热液矿床,以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发育的层状铅、锌矿床为代表,因而得名。

以其品位低、规模大、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埋藏较浅和易于开采为特点。

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围岩主要为海相不纯碳酸盐岩,控矿构造主要为高角度正断层和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分别控制脉状矿化和似层状矿化,围岩蚀变包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以及泥化。

金主要为微细浸染型,存在明显的卡林组合(Au、As、Sb、Hg、Tl)。

似层状汞锑矿床

似层状汞锑矿床:

矿体主要产于薄-中厚层灰岩、白云岩中,矿体之上常有页岩、泥灰岩等遮挡层,灰岩和白云岩的层间断裂控制矿体产状和形态,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白云岩化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或辰砂,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喷流沉积矿床,并举例

答: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泛指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水在喷溢出海底的过程中,在喷流口以下的热液通道中通过充填、交代作用,在喷流口以上的海底则通过与冷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热水中所携带的物质组份分别在热液通道和海底沉淀下来而富集成矿的过程。

这种作用使热水中的矿质富集并形成的矿床,称之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4分)。

如火山岩中得块状硫化物矿床(1分)。

试述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及特征

答:

块状硫化物矿床分为VMS型和SMS型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