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818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docx

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

语文2020.07.0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7页,共三个部分,18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直接提交至网络平台。

3.笔答题(含作文)答案一律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笔答题(含作文)答案照片提交至网络平台。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

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

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

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

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

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

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

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

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

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

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

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

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

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

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

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通其美不厌。

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

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

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释:

①魏国忠献韩公:

韩琦,北宋名相,谥忠献。

②伊、周:

指商朝贤相伊尹与西周摄政周公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行乎利害之涂涂:

通“途”,道路

B.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谟:

谋划,计谋

C.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

寄托

D.而皆有侈心焉侈:

奢侈腐化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岂其所欲哉!

人亦念其家

B.天之生是人也始臣之解牛之时

C.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为国以礼

D.乃泣而书之官知止而神欲行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B.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C.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D.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代了“醉白堂”建造及得名由来。

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作者认为韩琦辅佐三朝皇帝安定天下,晚年欲告老还乡却被天下人挽留,这时他有羡慕白居易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

C.第三段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烘托出韩琦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D.结尾“泣而书之”表现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

全文集议论与抒情于一体,体现了苏文挥洒自如、晓畅疏放的艺术风格。

6.作者将韩献公与白居易进行对比,“尊韩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矣”。

结合文本,分条概括“韩献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体现在哪些地方。

(二)背诵默写(每空1分,10分)

7.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劫不灭,薪火相传。

为了文明的创建,华夏民族的先祖们①____,②______(《六国论》),蒙尘触雨,跋涉山川。

文明的图景值得人们永恒仰望,面对孔子期冀的目光,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高咏的动人景象:

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然而,文明也常遭屠戮,文明的产物甚至被如此对待:

⑥_____,⑦________,弃置逦迤……(《阿房宫赋》)因此,我们应对历史进行反思,否则将如杜牧所言:

“⑧____,而后人哀之;⑨_____,⑩_______。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禺传

田本相

①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

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②“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

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

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

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

好长的时光啊!

猛不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③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

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

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

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

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④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

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

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

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

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⑤《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

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

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

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要点,是这样一句话: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

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

他曾这样说:

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节选自田本相同名作品)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创作《雷雨》之前,曹禺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并且进行了文学创作实践。

B.文本第二段大量使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曹禺青年时代困苦的生活环境和苦闷的情绪。

C.《雷雨•序》道出《雷雨》创作的“秘密”:

曹禺天才般地领悟到了戏剧创作的规律。

D.压抑的情感成为曹禺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动力,《雷雨》文本创作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宣泄。

9.曹禺创作文学名著《雷雨》一经发表,名动天下。

请结合文本,概括曹禺创作《雷雨》前后的情感变化历程。

10.曹禺说,他并不清楚《雷雨》的创作目的,只是凭着感情的驱动完成: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则是创作前有明显目的性,主题鲜明,如《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你更欣赏哪种创作方式?

请简述理由。

(二)(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

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作者曾参加黄巢起义军,任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1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因而对其充满怜悯与同情。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前者语言直白浅近,后者语言典雅脱俗,各具特色。

12.这两首以“蟹”为写作对象的诗作,都使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是。

A.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C.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14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

“好个所在!

”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

“这一处还罢了。

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

“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

”贾政笑问:

“那四字?

”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贾政道:

“俗。

”又一个是“睢园雅迹”。

贾政道:

“也俗。

”贾珍笑道:

“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

”贾政道:

“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

”众客道:

“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

”贾政忙道:

“休如此纵了他。

”因命他道:

“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

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

”宝玉见问,答道:

“都似不妥。

”贾政冷笑道:

“怎么不妥?

”宝玉道:

“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

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贾政道:

“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

”宝玉道:

“这太板腐了。

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众人都哄然叫妙。

贾政点头道:

“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因命:

“再题一联来。

”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

“也未见长。

”说毕,引众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4.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

“好个所在!

”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

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15.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

下面三段话中都有“妹妹”二字,请分别指出说话人的身份,并结合原著人物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①“正

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16.巨著《红楼梦》历经曹雪芹十年辛苦,五次增删。

在刊印过程中,此书曾使用过五个书名,分别是:

《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你认为哪个书名最佳?

请结合《红楼梦》文本内容及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7.微写作

受疫情影响,湖北农民工老吴失业。

回乡前,他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写到: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读完老吴的留言,你有何感想?

请你任选下列某一身份,给老吴写一封200字左右的短信。

可选身份:

①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小编

②老吴的儿子

③陌生网友

18.大作文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医者的墓志铭,这句话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人文之光。

“治愈”常指身体恢复健康。

生活中,具有治愈能力的不只是药物和医者。

温暖的话语,默默的陪伴,人间草木、清风明月、高山大川都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些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作品也常常治愈我们的心魂……

请以“治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1.D2.B3.D4.D5.A

6.①平定叛乱,安抚国家;②带荐贤才,轻视爵禄;③讨伐果敢,号令六军;④征战边陲,让人仰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

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D项,“侈”,应译作“奢求、夸耀自大”。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

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A项,前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作“他

”;后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作“自己的”。

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因为”;后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用”。

D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但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本题中,“其处己也厚”和“其取名也廉”是对称结构,“其”指代“古之君子”,因此“古之君子”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B项;“而世诵其美不厌”的意思是“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归纳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句子在原文中一一找到对应的地方;其次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件中来分析其性格特;最后是根据每个选项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分类总结,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中,首先要注意文后注释②关于“伊、周”的释义:

指商朝贤相伊尹与西周摄政周公旦。

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表现“无愧于伊、周”的一组,也就是要选出能直接表现韩琦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一组。

其中,①是泛指担任治理天下工作辛劳繁重,体现不了韩琦辅佐帝王的特点,由此排除A、B项;④说的是白乐天而非韩琦,由此排除C项;⑥写韩琦不在乎个人得失,也不属于直接表现“无愧于伊、周”的内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

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

A项,“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说法错误。

原文中说的是“”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这是说韩琦在自己府第的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

他选取了白居易《池上》一诗,把它作为醉白堂之歌。

并不是说“醉白堂”取自于《池上》诗。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再次是逐一考量传主在这些事件里表现出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这些态度能说明传主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最后分类概括、归纳。

本题中,“韩献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的答题区域关键在于文章第二自然段。

“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中的“此”的内容,正是指代上文的“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

根据“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可见韩公能平定叛乱,辅佐帝王,安抚国家。

根据“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可见韩公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不重名利。

根据“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可见韩公讨伐果敢,号令六军。

根据“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可知韩公征战四方,为天下所仰慕。

【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

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

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

(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

(2)找对话词语:

“曰”“云”“言”,定说话区域。

(3)找虚词:

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

(4)查句式:

定语序,防误断。

(5)看对称,定上下句。

(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

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

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

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的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

他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把它作为醉白堂之歌。

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

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什么道理呢?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笑着说:

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忠献公想做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够啊。

上天降生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

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

这难道是他所愿意做的吗?

忠献公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治理国家。

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推拒。

在这个时候,他羡慕白乐天,是不值得奇怪的。

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

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

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

勇敢征战,安定六军。

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

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

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

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

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

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

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而是推崇两人共同的地方作为寄托。

当他在酒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

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

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极低。

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

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

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

臧武仲自比为圣人,白圭自比为禹,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

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请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

死后,忠彦把这件事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二)背诵默写(每空1分,10分)

7.【答案】

(1).暴霜露

(2).斩荆棘(3).浴乎沂(4).风乎舞雩(5).咏而归(6).鼎铛玉石(7).金块珠砾(8).秦人不暇自哀(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0).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