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68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docx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及相关强制性

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

及相关强制性条文介绍

序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近几年来省公司加大了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基建任务繁重。

一些工程在编制里程碑计划的时候,往往对外界影响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工程开工后工期紧,为了赶工期而牺牲了部分工程质量的控制,再加上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差异,工程施工中难免出现少数质量问题。

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艺水平,省公司各级领导对工程质量及工艺水平高度重视,经常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而且还经常主办一些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培训班,目的是为了创精品工程,使工程零缺陷移交,达标投产,创国家电网优质工程,甚至创国家优质工程。

正是如此,省公司质量监督中心站经常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对输变电工程各阶段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质量监督检查、竣工验收、达标投产、创国网优质工程和甚至创国家优质工程活动的开展,全面使我省的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地基处理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常见质量通病

挖方边坡塌方

填方边坡塌方

填方出现橡皮土

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场地积水

冲沟

地面隆起及翻浆

夯击不密实

基坑泡水

填方基底处理不当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房心回填土下沉

二、混凝土工程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常见质量通病

蜂窝

麻面

孔洞

露筋

缝隙、夹层

缺棱掉角

表面不平整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干缩微裂

混凝土构件制作脱模运输过程中的裂缝

混凝土基础外观缺陷

三、钢筋加工与安装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常见质量通病

1表面锈蚀

2箍筋不方正

3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4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5双层网片移位

四、模板工程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常见质量通病

1轴线位移

2标高偏差

3结构变形

4接缝不严

5脱模剂使用不当

6模板未清理干净

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9杯形基础模板缺陷

五、砌体工程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常见质量通病

1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2基础轴线位移

3基础标高偏差

4基础防潮层失效

5砖砌体组砌混乱

6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7“螺丝”墙

8墙体留楂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9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0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11、填充墙裂缝

1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第四部分一般抹灰工程

第五部分抹灰表面施涂乳液薄涂料施工

第六部分墙面饰面砖粘贴施工

第七部分地面砖镶贴施工

第八部分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

第九部分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

地基处理

施工质量规范强条: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1.5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应至少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有1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4.1.6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

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1.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应不少于2根。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7.1.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7.1.7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7.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3.7.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3.7.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

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

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

15.4.1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4.2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

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6.3.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防振或隔振措施。

6.4.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9.4.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

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长件提出处理意见.

(二)常见质量通病

1挖方边坡塌方

1.1.现象

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

1.2.原因分析

(1)   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

(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

1.3.预防措施

(1) 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 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3) 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1.4.治理方法

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塌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块石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作成台阶式搭接,使接合紧密。

2填方边坡塌方

2.1.现象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坡顶上部土体裂缝。

2.2.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过陡,坡体因自重或地表滞水作用使边坡土体失稳而导致塌陷或滑塌。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填方土料采用了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密实度差,粘聚力低,自身稳定性不够。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土的粘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而造成塌方。

2.3.预防措施

(1)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

当填土边坡用不同土料进行回填时,应根据分层回填土料类别,将边坡做成折线形式。

(2)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在10m以内,可采用1:

1.5;度超过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为1:

1.5,下部采用1:

1.75

(3)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作边坡填料。

边坡施工应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水平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

当采用机械碾压时,应注意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不要求边坡修整的填方,边坡宜宽填0.5m,对要求边坡整平拍实的填方,宽填可为0.2m。

机械压实不到的部位,配以小型机具和人工夯实。

填方场地起伏之处,应修筑1:

2阶梯形边坡。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1:

1.5斜坡形,以保证结合质量。

(4)在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对粘土、粉砂、细砂、易风化岩石边坡以及黄土类缓边坡,应于施工完毕后,随即进行防护。

填方铺砌表面应预先整平,充分夯压密实,沉陷处填平捣实。

边坡防护法根据边坡土的种类和使用要求选用浆砌或干砌片(卵)石及铺草皮、喷浆、抹面等措施。

其中以铺砌草皮较为经济易行,不受边坡高度限制,边坡坡度亦可稍陡。

(5)在边披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4.治理方法

边坡局部塌陷或滑塌,可将松土清理干净,与原坡接触部位作成阶梯形,用好土或3:

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修复,并做好坡顶、坡脚排水措施。

大面积塌方,应考虑将边坡修成缓坡,作好排水和表面罩覆措施。

3填方出现橡皮土

3.1.现象

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

在人工填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3.2.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

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内不易消失。

3.3.预防措施

(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

工地简单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0.5m以下。

(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3.4.治理方法

(1)   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2)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3:

7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

4.3.预防措施

(1)选择符合填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