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659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docx

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剖析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

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前置课:

大学语文、文学概论

后置课:

当代中国文学名篇赏析、唐诗宋词赏析

学分:

4学分

课时:

80课时

主讲教师:

选定教材: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课程概述:

《中国文学史》课程是为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规律;阐明重要作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并评价著名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活动,分析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其文学知识,活跃艺术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生存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文学鉴赏、文章写作在内的各种基本能力。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熟悉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基础知识;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艺术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历代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其得失,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以及文化与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设置的专业课,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有所区别。

教学中既应具备宏观、系统及开阔的视野,又要把握深浅适度,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对于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的了解,能从以往较为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并养成敢于创新的思维品格。

因受课时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其自学方法。

还可采用课堂讲解、重点答疑和作业训练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与阅读指导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相结合,力求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并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空一行)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宋体小三号,加粗,居中)

第一章中国文学的源头(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概念,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远古歌谣的产生与流传,上古神话的性质,中国古代神话的载体、分类和主要内容,中国神话传说与古代希腊神话在体系上的差异。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1、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

游戏说、情感说、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

2、原始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夏商文化,原始宗教文化。

3、上古歌谣。

《蜡辞》,《弹歌》,《候人歌》。

第二节古代神话传说

1、上古神话的性质。

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百科全书式知识体系。

2、中国古代神话的载体。

《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等。

3、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

创世与始祖,洪水,战争,英雄,发明创造等。

4、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历史化,仙话化。

思考题:

1、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不同说法?

2、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3、试比较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二章《诗经》与楚辞(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楚文化的特色和楚辞的形成,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人格,“屈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其他楚辞作家的创作,《诗经》与楚辞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差异,以及二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诗经》

1、《诗经》概说。

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诗教等。

2、《诗经》的主要内容。

风、雅、颂,变风、变雅。

3、《诗经》的艺术造诣。

抒情言志,现实性,比兴,重章叠句等。

第二节楚辞

1、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2、屈原及其创作成就。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

3、宋玉等其他楚辞作家。

《九辩》、《高唐》、《神女》。

4、楚辞的文学史意义。

“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刘勰《文心雕龙》)

思考题:

1、何谓《诗经》六义?

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

2、联系具体作品分析《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各有何特色。

3、“楚辞”的含义是什么?

它产生于何种文化与政治背景之下?

4、屈骚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成就?

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先秦散文(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体皆备于战国”,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性成就,尤其要关注《战国策》的文学色彩,《庄子》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出人意表的想象和虚构、富有诗意的语言等文学特色。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历史散文

1、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编年体史书之祖。

2、《左传》与《国语》。

“叙事之最”;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3、《战国策》。

纵横家书,刘向编校定名。

第二节诸子散文

1、《老子》、《论语》和《墨子》。

2、孟轲与《孟子》。

“浩然之气”,知人论世。

3、庄周与《庄子》。

寓言,想象与虚构,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4、《荀子》与《韩非子》等。

集大成。

思考题:

1、举例分析《战国策》的文学色彩。

2、孟子的“养气”说与其散文在文学上的显著特征有何关系?

3、就文学意义而言,《庄子》一书有哪些重要特质?

第四章秦汉散文(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散文的基本状况,汉代论说散文的特点,两汉抒情散文以书信形式为主的特色,着重掌握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史记》和《汉书》的传记文学特征。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论说散文

1、秦与西汉的论说文。

《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淮南子》。

2、东汉的论说文。

《论衡》,《潜夫论》。

第二节抒情散文

1、西汉的抒情散文。

《答客难》,《报任安书》,《报孙会宗书》。

2、东汉的抒情散文。

书信体为主。

第三节《史记》与《汉书》

1、司马迁对历史的理解。

2、《史记》的文学成就。

叙事、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等艺术。

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班固与《汉书》。

叙事,传记文学。

思考题:

1、汉代政论散文和先秦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

2、举例阐述《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3、试比较《史记》和《汉书》在史学观、艺术性上之同异。

第五章汉代辞赋与诗歌(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渊源、体制和发展概况,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两汉辞赋家的创作、文学特色,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五言、七言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色、艺术风格,乐府的涵义和乐府诗的类别,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秦与西汉辞赋

1、辞赋兴盛的原因与特点。

2、秦与西汉前期辞赋。

《吊屈原赋》,《七发》。

3、司马相如与西汉中期辞赋。

《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王褒《洞箫赋》。

4、西汉后期辞赋。

扬雄“四赋”,班婕妤等。

5、其他辞赋作品。

出土竹简《神乌赋》。

第二节东汉辞赋

1、东汉前期辞赋。

《两都赋》,《显志赋》。

2、东汉中期辞赋。

张衡《二京赋》、《思玄赋》,马融,王延寿。

3、东汉后期辞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蔡邕《述行赋》等。

第三节五、七言诗的形成

1、楚歌的兴起。

《垓下歌》,《大风歌》,《舂歌》。

2、关于五言诗。

《佳人歌》,《怨歌行》。

3、关于七言诗。

《郊祀歌》。

第四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生命,人生,离人相思。

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评价。

“五言之冠冕”,长于抒情。

3、其他东汉文人诗。

班固《咏史》,张衡《四愁诗》、《同声歌》,蔡邕五言诗。

第五节两汉乐府诗

1、“乐府”概说。

乐府与新乐府,《乐府诗集》。

2、汉乐府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3、《古诗为焦仲卿作》。

长篇叙事诗和爱情诗,357句、1785字。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评价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其在两汉是怎样产生与演变的?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色和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3、联系具体作品的内容,分析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4、《孔雀东南飞》作为叙事诗的杰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

第六章魏晋文学(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之世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学自觉的时代,掌握建安文学(包括“建安风骨”)、正始文学、两晋文学的概况,以曹植为代表的“三曹”和“七子”以及“阮嵇”、“陆潘”、左思等作家的创作成就,并着重关注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质性自然”的品格和自然平淡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魏晋社会思潮与文学意识

1、士族的兴起与专制制度的削弱。

2、思想的多元化。

玄学,佛学,清谈。

3、文学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

“建安风骨”,“诗赋欲丽”,“文学的自觉时代”。

第二节建安诗文

1、曹操。

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改造文章的祖师”。

2、建安七子及其他作家。

王粲、刘桢等,蔡琰。

3、曹丕与曹植。

《燕歌行》等乐府歌辞,《典论·论文》;“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第三节正始诗文

1、阮籍。

《咏怀诗》,“阮旨遥深”。

2、稽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师心以遣论”。

第四节西晋诗文

1、陆机、潘岳等。

“缘情绮靡”,《赴洛道中作》;《悼亡诗》;“陆海潘江”。

2、左思与刘琨。

《咏史诗》,《三都赋》,“左思风力”;“壮而多风”。

第五节东晋诗文

1、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

2、玄言诗风。

王羲之、孙绰等,《兰亭诗》。

3、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饮酒》。

4、陶渊明的其他文学成就。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5、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典型意义。

“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然平淡。

第六节魏晋小说

1、志怪小说《搜神记》。

“志怪”与“志人”,“游心寓目”。

2、《搜神后记》等。

思考题:

1、为什么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何谓“建安风骨”?

2、曹植的诗歌创作前期与后期在思想内容上有何不同?

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哪些艺术特色?

3、阮籍的《咏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何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4、综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南北朝与隋代文学(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南北朝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得失,文学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于诗歌声律的有益探索;掌握谢灵运、谢脁的山水诗创作成就,鲍照、庾信等作家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内容与风格之差异,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概貌。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南北朝与隋代文学思潮

1、南朝文学的唯美倾向与“新变”要求。

“感荡心灵”,“文”、“笔”之分;骈文。

2、《文心雕龙》与《诗品》。

集大成,风骨与文采;120家分为上中下三品。

第二节刘宋诗文

1、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开创山水诗派。

2、鲍照及其创新。

《拟行路难》,七言歌行体。

第三节齐梁陈诗文

1、沈约、谢脁与永明体。

声律和对偶,“四声八病”说;“大小谢”。

2、江淹与孔稚珪。

《别赋》,《北山移文》。

3、何逊、吴均等。

写景,小品。

4、萧氏父子与宫体诗。

《昭明文选》,“放荡”,“轻艳”,“新变”。

5、徐陵、阴铿等陈朝作家。

《玉台新咏》;清灵之感。

第四节北朝及隋诗文

1、北朝土著作家。

“北地三才”,《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2、庾信与王褒。

南北文学融合,《拟咏怀》、《哀江南赋》。

3、隋朝诗人。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第五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

吴歌与西曲,清丽哀婉,《西洲曲》。

2、北朝乐府民歌与《木兰诗》。

粗犷,刚健。

第六节南北朝小说

1、《幽明录》及其他。

《刘阮入天台》,《卖胡粉女子》。

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名士风流。

思考题:

1、山水诗是怎样取代玄言诗的?

2、元嘉三大家指的是谁?

谢灵运、鲍照的诗歌有何重要成就?

3、为什么说庾信是集南北文学之大成者?

4、举例说明南朝乐府民歌与北朝乐府民歌之差异。

第八章初、盛唐诗文(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初唐诗歌发展及格律诗定型的概况,盛唐诗歌兴盛繁荣的局面,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的形成和空前盛况,“四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和创作实践,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代表性诗人的诗歌成就与特色,尤其是李白的传奇式人生和独特的个性,豪迈奔放而清新俊逸的诗歌风格。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初唐诗歌

1、初唐的宫廷文人。

“上官体”,杜审言,“沈宋体”。

2、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王绩。

3、陈子昂、张若虚等。

《感遇》、《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

第二节盛唐诗歌

1、王昌龄、李颀等。

寒俊诗人,才高位卑,各有擅长。

2、孟浩然、王维。

山水田园诗派,兴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高适、岑参。

边塞诗派,长于古诗体。

4、李白其人。

“谪仙”。

5、李白诗歌的艺术。

乐府、歌行、绝句,清新俊逸。

第三节初、盛唐散文的变化

1、初唐散文。

王勃,骆宾王。

2、盛唐散文。

李白,王维。

思考题:

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与创作实践对于唐诗有何作用与影响?

如何评价其“汉魏风骨”的主张?

2、比较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诗歌之异同。

3、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各有什么特色?

4、联系具体作品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中、晚唐诗文(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唐诗在中、晚唐时期所形成的异彩纷呈的局面,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的兴起、理论和实践,杜甫诗歌的“诗史”之誉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的地位和重大影响,韦应物、李益、孟郊、韩愈、元稹、李贺、刘禹锡、柳宗元等中唐诗人的诗歌成就,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诗作的艺术风格,韩、柳散文的突出成就。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中唐诗歌

1、杜甫的生平与创作。

“诗圣”,“诗史”。

2、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律诗,沉郁顿挫。

3、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

4、顾况与李益。

“意外惊人语”;《夜上受降城闻笛》。

5、孟郊、韩愈与李贺等。

元和诗风,“奇崛险怪”。

6、元稹、白居易及新题乐府诗。

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讽喻、闲适、感伤诗,平易。

7、刘禹锡、柳宗元。

咏史诗,《竹枝词》;冷峭,空灵淡泊。

第二节晚唐诗歌

1、贾岛、姚合等。

苦吟,苦境;姚贾。

2、杜牧、许浑等。

怀古咏史诗,《泊秦淮》、《赤壁》,《山行》;“许浑千首湿”;张祜。

3、李商隐、温庭筠等。

《无题》、《锦瑟》,朦胧,“绮密瑰妍”;秾丽,艳情。

4、晚唐后期的诗歌。

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韦庄。

第三节中晚唐散文

1、关于“古文运动”。

“文以明道”,由骈入散,“不平则鸣”。

2、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文起八代之衰”,横绝奔放,笔力雄健;简古峭拔,清冷晶莹。

3、晚唐散文。

小品文,骈文复兴。

思考题:

1、联系具体作品评析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现实意义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2、何谓唐代新乐府运动?

何谓古文运动?

并分别评价其得失。

3、李贺诗歌意象的奇特有何个性特色?

他与“韩孟”诗派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何区别?

4、举例说明白居易的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5、以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例,具体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唐代词、传奇与俗文学(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词的产生的源头和初步形成于唐代的历程,作为古典小说的成熟标志的唐代传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其他俗文学因素也在孕育之中,温庭筠等中、晚唐词人的艺术探索和创造。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唐代词

1、词的起源与形成。

燕乐之起,早期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2、中唐的文人词。

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

3、温庭筠与晚唐词。

花间派鼻祖,“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皇甫松等。

第二节唐传奇

1、初、盛唐时期的传奇。

发轫期,《古镜记》、《游仙窟》。

2、中唐时期的传奇。

兴盛期,沈既济,李朝威,元稹,蒋防,白行简,陈鸿,李公佐等。

3、晚唐时期的传奇。

衰落期,牛僧儒,裴铏,薛用弱,李复言等。

第三节唐代的俗文学

1、俗赋与词文。

敦煌俗赋,《韩朋赋》;《季布骂阵词文》。

2、讲经文与变文。

敦煌讲经文,敦煌变文。

3、话本小说。

“说话”,《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

思考题:

1、温庭筠的词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有哪些创造性特色?

温词对于后世有何影响?

2、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

它具有哪些特点?

第十一章五代与北宋词(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词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繁荣的概况,《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李煜、柳永、秦观、周邦彦等词人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苏轼词的创新和艺术特色,苏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一五代词

1、西蜀词人与《花间集》。

韦庄,欧阳炯等;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2、南唐词人与李煜。

冯延巳,李璟,李煜“故国之思”;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

第二节二北宋词

1、晏殊、柳永及张先。

疏淡清丽;慢词,“浅近卑俗”,市民情调;“张三影”。

2、欧阳修与晏几道。

因循中求变;闲雅而有情思。

3、苏轼。

诗词一体,“自是一家”;“以诗为词”;风格多样,豪放词风。

4、秦观、黄庭坚及贺铸。

“词手”,情韵兼胜;雅俗并存;豪气柔情并存。

5、周邦彦。

低沉感伤,“皆有法度”。

思考题:

1、李煜词的思想性、艺术性有何特点?

在中国词史上有何地位?

2、柳永为什么称作“白衣卿相”?

其词有哪些特点是值得肯定的?

3、如何认识和评价苏轼以诗为词的新变?

联系具体作品分析苏轼在词风上的创造性特色。

第十二章北宋诗文(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北宋时期诗文的继承发展和革新的历程,以欧阳修为首的新“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大力实践,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诗风及其影响,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秦观等作家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尤其要关注艺术全才苏轼的生平仕履、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其诗文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北宋前期的诗文

1、王禹偁与“白体”。

“独开有宋风气”;白体诗风。

2、“晚唐体”和“西昆体”。

“九僧”,林逋;杨亿,钱惟演,刘筠,《西昆酬唱集》。

第二节北宋中期的诗文

1、梅尧臣、苏舜钦的诗。

“以深远闲淡为意”;“以超迈横绝为奇”。

2、欧阳修与宋诗文主流风格的确立。

“诗穷而后工”,流丽宛转;尊韩崇道。

3、王安石。

简洁峻切的文风,丰神远韵的诗格。

4、苏轼。

儒道禅融合,自然雄放,行云流水,刚柔相济。

第三节北宋后期的诗

1、黄庭坚。

“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山谷体;江西诗派。

2、陈师道等。

学苏与学黄;寒士写照,简练朴拙。

3、秦观等。

“秦少游诗如词”。

思考题:

1、如何评价欧阳修等倡导与实践的新古文运动及其道统文学观?

2、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诗学观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它在文学史上有何影响?

3、联系具体作品评析苏轼诗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苏轼诗歌题材内容的多样性和艺术风格的丰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南宋与金代文学(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南宋文学的主流是洋溢着赤子心、故园情的爱国文学,辽金文学也是汉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的特点,代表性作家李清照、范成大、杨万里、姜夔和元好问等诗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尤其要关注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南宋初期的诗词

1、陈与义等。

“涉老杜之涯涘”,奇巧。

2、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感受敏锐,文化内涵,细腻深婉。

3、张元幹、张孝祥。

境界阔大,波澜起伏;感怀时事,《六州歌头》。

第二节南宋中期诗词

1、范成大与杨万里。

使金诗,田园诗;“诚斋体”。

2、陆游。

爱国情怀,复国主题,平易晓畅,恢宏雄放。

3、辛弃疾。

将略才情,雄豪壮大,以文为词,刚柔兼济,多样风格。

第三节南宋后期诗词

1、姜夔与吴文英。

别有寄托,幽冷悲凉,因词制曲;亦梦亦幻,密丽深幽。

2、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

赵师秀,徐玑,徐照,翁券;戴复古,刘克庄。

3、周密、张炎、王沂孙。

由宋入元的词人群体。

4、文天祥和汪元量等。

《过零丁洋》;《湖州歌》。

第四节宋代的小说与戏曲

1、宋代的说话艺术与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2、宋代的文言小说。

志怪与传奇两类。

3、宋代的戏曲。

早期杂剧。

第五节金代的文学

1、元好问与金代的诗词。

《中州集》(附《中州乐府》),《论诗》绝句30首,高古沉郁。

2、《西厢记诸宫调》及院本。

董解元;金院本。

思考题:

1、如何评价李清照的词及其词学理论和主张?

2、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有哪几个主要方面?

3、为什么说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与苏词比较,辛词有何不同特色?

4、元好问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何特色?

第十四章元代文学(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元代文学及其成就最高的戏曲的发展概况,元代小说的突出成就,元曲四大家尤其是关汉卿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王实甫及其《西厢记》、高明及其《琵琶记》的艺术成就,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元代前期杂剧

1、元杂剧的体制。

四折一楔子,旦、末、净、外、杂,旦本与末本。

2、关汉卿的杂剧。

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单刀会》;冲突与悬念,本色当行。

3、白朴的杂剧。

沧桑感;《梧桐雨》,《墙头马上》。

4、马致远的杂剧。

“曲状元”;《汉宫秋》,神仙道化剧。

5、王实甫与《西厢记》。

体制创新,题旨改造,矛盾冲突;人物塑造,文采与本色相生。

6、《赵氏孤儿》、《李逵负荆》及其他。

纪君祥,康进之,尚仲贤,石君宝,李潜夫等。

第二节元后期杂剧

1、郑光祖的杂剧。

《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2、秦简夫的杂剧。

《东堂老》等。

3、乔吉、宫天挺的杂剧。

《两世姻缘》,《扬州梦》;《范张鸡黍》。

第三节元代南戏

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

“永嘉戏曲”,《张协状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