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165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docx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共10篇

 

篇一:

高中数学说课稿: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范文

高中数学说课稿: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

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

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好学教育: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

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

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

定系数法求的过程.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深入探究获得新知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反馈训练形成方法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首先:

纵向叙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

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由用勾股定理求线段cd的长度转移为用曲线

的方程来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

车不能通过的结论的同时学生自己推导出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很

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实际,应用于

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

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

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入,进入第二环节.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

好学教育: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一进行归纳,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

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再让学生对圆心不在原点的

情况进行探究.我预设了三种方法等待着学生的探究结果,分别是:

坐标法、图形变换法、向

量平移法.

得到圆的标准方程后,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应用平台,进入第三环节.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经过点,圆心在点.

2.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题是直接或间接的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1.求以点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2.

求过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3.

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什么?

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题有了刚刚解决问题三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求出半径,

 

根据圆心坐标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第二个小题有些困难,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再求解,从而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第三个小题解决方法较多,我预设了四种方法再一次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空间.最后我让学生由第三小题

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想,在论证经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的过程中,又一次模拟了真理发

现的过程,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

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

 

好学教育:

我选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三个参数的又一次应用,同时也与引例

相呼应,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建模的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1.求过原点和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2.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3.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接下来是第四环节——反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三个小题作为巩固性训练,给学生

一块“用武”之地,让每一位同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增强学习

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另外第3题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由于学生

刚刚归纳了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因此很容易产生思维的负迁移,另外这道题目有两解,

学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时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初中已有的圆的知

识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把圆的标准方程与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加以小结,提炼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数

的方法①圆心为,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圆心在原点时,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

2.分层作业

(a)巩固型作业:

教材p81-82:

(习题7.6)1,2,4.(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表示什么图形?

在本课的结尾设计这两个问题,作为对这节课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起

点与终点都蕴涵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知识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学生

探究的热情.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圆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准备.

以上是我纵向的教学过程及简单的设计意图,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横向的进一步阐述

我的教学设计:

横向阐述教学设计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好学教育:

求圆的标准方程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布设了由浅入深的学习环境,

先让学生熟悉圆心、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逐步理解三个参数的重要性,自然形

成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思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了难点.

第二个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是学生固有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应用问题的

题目冗长,学生很难根据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为此我首先用

一道题目简洁、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

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

了信心.最后再形成应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并尝试应用该模式分析和解

决第二个应用问题——问题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了方法,难点自

然突破.

(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主线

本节课的设计用问题做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从圆的标准方程的推

 

导到应用都是在问题的指引、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点设计了两次思维发散点,分别是问题二和问题四的第三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

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真理发现的复杂与艰辛,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侧面帮助、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走向成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培养思维提升能力激励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问题一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

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

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

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具体的教学过程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适当

调整,向生成性课堂进行转变.最后我以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发挥我们的创造

性,力争“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篇二: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简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正文开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

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可以在这时候板书课题,以缓解紧张)。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而且思维逐步地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

维,并由此向逻辑思维发展,但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他们只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学生在概念的

掌握上缺少系统性、严谨性,在教学中注意加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

思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

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

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

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

一次函

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

 

-

∞,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

(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

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

的单调区间。

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

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

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

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

范总结证明步骤。

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

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

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

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一组习题1.3a

3,二组习题1.3a组2、3、b组1、2

 

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一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篇三:

高中数学说课稿:

《三角函数》说课稿范文

高中数学说课稿:

《三角函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

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

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

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

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

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可以说精辟地道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本节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4.8节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

(三)目标和重、难点

5课时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

节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探索;

(2)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结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师生共同探索发现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让学

生学会正确表述正、余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理解体会周期函数性质的研究过程和数形结合

的研究方法;

好学教育:

(2)能力层面: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自学能

 

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情感层面: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重、难点

由以上教学目标可知,本节重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数的性质,在探索中体会数

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

函数周期定义、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对称性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确定呢?

因为周期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上易错;单调区间从图上容易看出,但用一个区间

形式表示出来,学生感到困难。

如何克服难点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举反例说明;

其二,利用函数的周期性规律,抓住“横向距离”和“k∈z的含义,充分结合图象来理

解单调性和对称性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说明教法的确定基于如下考虑: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只有内化的东西才能充分外显,只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他才能灵活应用,所以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2)本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教师始终要注意的是引

导学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学生观看,所以教师要引导,而且只能引导不能代办,否则不但没有教给学习方法,而且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倦怠。

(3)本节内容属于本源性知识,一般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为主的方法,以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

所以,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问题为解决为中心、启发

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结构形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手段说明: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整个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探索新知,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

好学教育:

(2)为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事先制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表,让学生当堂完成表格的填写;

(3)为节省课堂时间,制作幻灯片演示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也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连贯。

三、学法和能力培养

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直接记住函数性质,在解题中套用结论,对结论的来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应用中不能变通和迁移。

本节的学习方法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培养学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转换角色,站在初学者的位置上,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体验数形结合

的研究方法,体验周期函数的研究思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

学习方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

教师要做到:

授之以渔,与之合作而渔,使学生享受渔之乐趣。

因此

1.本节要教给学生看图象、找规律、思考提问、交流协作、探索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本课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类比、归纳的学习能力及数形结合(看图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程序

指导思想是:

两条线索、三大特点、四个环节

(一)导入

引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强调其含义和重要性,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利用数形结合方法来研究,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采用这样的引入方法,目的是打消学生对函数学习的畏难情绪,引起学生注意,也激起学生好奇和兴趣。

(二)新知探索主要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师生共同研究得出正弦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值域2.周期性

3.单调性(重难点内容)

为了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函数性质,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

好学教育:

(2)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反馈课堂信息,使问题成为探索新知的线索和动力,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将被调动起来。

(3)单调区间的探索过程是:

先在靠近原点的一个单调周期内找出正弦函数的一个增区间,由此表示出所有的增区间,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认识过程。

**教师结合图象帮助学生理解并强调“距离”(“长度”)是周期的多少倍

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呢?

因为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意义建构,有助于以后理解记忆正弦型函数的相关性质。

4.对称性

设计意图:

(1)因为奇偶性是特殊的对称性,掌握了对称性,容易得出奇偶性,所以着重讲清对称性。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知识再现过程。

(2)从正弦函数的对称性看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体现了数学的审美功能。

5.最值点和零值点

有了对称性的理解,容易得出此性质。

第二部分————学习任务转移给学生

设计意图:

(1)通过把学习任务转移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利于学生作自我评价;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促进生生交流,利于教师作反馈评

价;

(3)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三)巩固练习

补充和选作题体现了课堂要求的差异性。

(四)结课

五、板书说明既要体现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