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0186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福建日报]2010-02-05——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小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坚决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195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增长1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32亿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62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797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533亿美元,下降6.4%;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7元,实际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实际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6.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对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高度重视。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闽视察,对加快海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组织修编《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及时细化分解相关任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加强汇报沟通衔接,迄今已有65个国家部门、央属企业推出支持措施。

全省上下主动融入全局,着力工作落实,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加快构建十大支撑体系。

海内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闽籍乡亲、国际友人积极呼应、协力推进。

周边地区与我省的协作更加紧密,沿海与内地的通道更加顺畅,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

一是启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编制总体规划,赋予特殊政策,推进项目开发前期工作。

二是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完善台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政策,吸引台商投资建设专业园区。

三是制定台商投资区、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拓展提升方案,申报设立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和福州保税港区,推进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扩区。

四是推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组建两岸合作的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对台离岸金融试点,福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新台币现钞兑换试点扩大到全省。

五是完善两岸人员往来及旅游发展机制,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两岸游客经我省双向旅游,首家台资旅行社落户厦门,“海峡旅游”品牌影响扩大。

六是加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综合研究,促进对台经贸、航运、邮政、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

七是加大港口整合力度,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北岸;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快形成。

八是组织研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深入探讨土地、金融、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政策举措。

九是制定引进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首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成为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协商后的又一个两岸交流沟通重要平台。

先后两次组织大型交流团赴台推介海西,加强闽台行业、园区、企业间的对接,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5.3亿美元,对台贸易额70亿美元。

新增清流、仙游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

率先开通对台海上直航客滚航线、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邮邮路,“小三通”航线客运量138.2万人次,增长31.7%。

建立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技、体育合作基地,全面开放对台职业技能鉴定,成规模选派大学生入岛学习。

积极开展向台湾中南部受灾民众捐款赈灾活动。

省台湾文献信息中心建成使用。

“5·18”等涉台经贸活动成效明显,闽台各领域交往更加深入。

  

(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推出加强“三农”、振兴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稳定出口等一系列举措,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运行逐季回升,增长态势持续向好。

  “三农”工作力度加大。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全省财政支持“三农”投入438亿元,增长2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连续三年增产。

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9%,农产品出口增长12.8%。

“五新”推广步伐加快,实施94个示范项目,建设9个集成推广示范县。

实施土地整理7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5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渔港17个,修复病险水库120座,完成海堤除险加固152.5公里、农村路网工程4650公里,解决农村13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面实现。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供销社作用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

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效防控,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建成,因灾倒房的受灾户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全年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12.1%,建筑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18.6%。

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福建炼化一体化、南纸林纸一体化、液化天然气冷能空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光电、软件、微波通信、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制定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深入推进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完成工业改扩建投资936亿元,增长49.7%。

帮扶企业力度加大,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36条政策等措施,建立完善信用担保补偿、再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和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设立创投资金,全年省级财政扶持企业资金达25.7亿元;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累计达147家;取消、停止、减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为企业减负25亿元;支持企业拓展营销联盟和电子商务,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42%。

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有力,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30.5%;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服务外包迅速成长,一批物流园区、节点和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4.8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高。

拓宽科技投入渠道,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全省重新认定57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推进科技重大专项,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陶瓷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水稻转基因育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等专项列入国家计划。

8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平台加快拓展,新建4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通过验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个、专利授权量11282件,新制修订国家标准90项。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深入开展,技术经纪队伍逐步壮大。

第七届“6·18”成功对接5008个项目,有效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

“数字福建”建设扎实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开工和投产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资1493亿元,增长23.4%。

海西跨入高速铁路时代,温福、福厦铁路建成通车,干线铁路运营里程新增504公里,累计突破2100公里。

泉三高速泉州段、永武高速上杭至武平段、福泉高速莆秀支线等项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46公里,累计突破2000公里。

港口吞吐能力新增6220万吨,全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厦门港步入亿吨港行列。

厦门翔安隧道全线贯通,福州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

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铺开,一批火电、气电、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400万千瓦,总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提前建成全省500千伏大环网。

  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落实减免居民自住房交易税、下调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67.5%和107.4%。

鼓励和支持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全年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8%。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集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对外经贸平稳发展。

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35条政策等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和大宗商品出口,加大对企业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全省外贸运行好于全国,居十大外贸省市前列,降幅小于全国7.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分别提高7.5个和4.9个百分点。

电子口岸覆盖面扩大,通关环境继续改善。

厦门翔安B型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漳州成为全国光机电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利用外资质量提升,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9%,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鼓励企业“走出去”取得进展。

闽港闽澳合作不断深化,实际利用港澳资金47.6亿美元,闽港闽澳贸易额36.3亿美元。

侨务、外事工作继续加强。

“9·8”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果丰硕。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商品林采伐和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农信社改制试点启动。

新组建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断健全。

出台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组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和海峡世纪影视公司,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2万人。

鼓励企业少裁员、不减员,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

开展“八闽行巡回招聘”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和创业培训,支持农民工流动就业和返乡创业。

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行业范围进一步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增至60个,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序开展。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新增8个职教集团和31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服务海西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