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036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docx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

地理复习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传、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绕转对象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更替

形成四季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在纬线和经线上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二)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指向标N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大海: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世界著名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东简单的天气图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温寒冷(纬度位置)。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新疆塔里木盆底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三)居民

1.人口与人种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如何把他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四)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20多个):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150多个):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东部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利于农业发展;沿海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内陆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纬度跨度广,有多种温度带,动植物种类齐全。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国家,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的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陆上邻国:

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朝鲜、韩国。

∆海上邻国:

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

贵州省黔贵阳

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

西藏藏拉萨

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福建省闽福州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京市京北京

上海市沪上海

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内蒙古蒙呼和浩特

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

甘肃省甘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

宁夏宁银川

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2.人口与民族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其界限是大体是自东北的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道西南的云南省的腾冲所画的一条线。

∆形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有:

东部地区多平原,耕地广阔,降水较多,自然条件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盆地,降水少,自然条件差。

∆形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东部地区开发较早,经济发达,西部则差。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形:

复杂多样、种类齐全

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山区面积广大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

高原

∆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

高原、盆地

∆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

平原、丘陵

∆近海大陆架地区水深一般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冬季风:

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内蒙古一带

∆夏季风:

来自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

∆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主要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且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西部地区天然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适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

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轻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特点:

1〉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重大

3〉产品更新换代快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装、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全国主要旅游区都力求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特色,以吸引旅游者。

这类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等都为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即使在少数民族不集中分布的地区,也会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旅游。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1月份0oC等温线

∆800mm年降水量线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oC

高于0oC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

丘陵、平原、高原

农田

多为旱地,种植小麦、大豆

多为水田,种植水稻、油菜

住房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交通方式

水运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果实成熟时间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见上表格)

地形

天气

畜牧业

其他

 

西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河流很少,多为内流河。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则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羚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蓄种。

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寒天气,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最为典型,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对工业、矿业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

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如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跑旱船。

对于艺术方面的影响,如民歌、舞蹈、戏曲等,则不宜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