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792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docx

会考考纲知识点梳理

2015年历史会考基本要求

水平层次

层次要求

A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B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C

初步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阐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2015年历史会考内容标准

必修1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宗法制: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肖总,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天子{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天子

{小宗}余子分封为

诸侯{大宗}嫡长子继任为诸侯

{小宗}余子分封为

卿大夫{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士

分封制: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

宗法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特点为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特点: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A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格局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呼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1.1.4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B

中央官制: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作用:

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但另一方面,由于朝议后皇帝裁决,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1.1.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C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C

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封国的力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B

三省六部制: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作用: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1.8宋的集权措施B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1.9元的中央官制A

设立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上乘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1.10明朝废丞相,建立内阁制度B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废除城乡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1.1.11清朝的军机处B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提高了行政效率,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1.1.12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1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史实B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A 

1.2.3 侵华日军的罪行A

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B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A

1.3.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A

1.3.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C

1.3.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C

1.3.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

1.3.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B

1.3.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B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1.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1.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1.4.4“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A

1.4.5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A

1.4.6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B

1.4.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B

1.4.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C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5.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A

1.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1.5.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A

1.5.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B

1.5.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B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6.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城邦制B

1.6.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B

1.6.3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1.7.1《权利法案》的制定B

1.7.2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B

1.7.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B

1.7.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B

1.7.5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C

1.7.6法国革命的艰难历程A

1.7.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1.7.8《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A

1.7.9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B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B

1.8.2巴黎公社的成立A

1.8.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A

1.8.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B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A

1.9.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B

1.9.3欧共体的形成A

1.9.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

1.9.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

1.9.6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B

1.9.7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发展及影响C 

 

必修2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2.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A

2.2.2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A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B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B

2.1.6“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B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

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史实B

2.2.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B

2.2.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B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3.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经验教训B

2.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C

2.3.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B

2.3.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B

2.3.5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2.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C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4.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A

2.4.2影响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B

2.4.3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

2.4.4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A

2.4.5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B

第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5.1迪亚士的航海活动A

2.5.2哥伦布开辟新航路A

2.5.3地理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

2.5.4荷兰的殖民扩张A

2.5.5英国的殖民扩张A

2.5.6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B

2.5.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A

2.5.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A

2.5.9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2.6.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B

2.6.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B

2.6.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C

2.6.4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

2.7.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B

2.7.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及评价B

2.7.3赫鲁晓夫改革A

2.7.4勃列日涅夫改革A

2.7.5戈尔巴乔夫改革A

2.7.6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B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8.1“布雷顿森林体系”B

2.8.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B

2.8.3欧洲联盟B

2.8.4北美自由贸易区A

2.8.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

2.8.6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B

2.8.7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A

2.8.8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B

2.8.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

2.8.10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C

必修3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1.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

3.1.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

3.1.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B

3.1.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

3.1.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B

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2.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学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B

3.2.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A

3.2.3汉字、绘画的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A

3.2.4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

3.2.5京剧的产生和发展A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3.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B

3.3.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B

3.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C

3.3.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B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4.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B

3.4.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B

3.4.3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B

3.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A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5.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A

3.5.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定A

3.5.3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C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6.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B

3.6.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

3.6.3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

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3.7.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及影响B

3.7.2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及历史意义B

3.7.3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C

3.7.4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A

3.7.5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8.119世纪以来的文学主要成就A

3.8.2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A

3.8.3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A

3.8.4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