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317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ocx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摘要:

现代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了种种挑战与机遇。

同样,网络文化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和行为方式。

如果高校学生不能正确利用网络文化带来的巨大优势资源,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将失去其巨大的政治优势和教育导向作用。

关键词:

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对策

1序言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有关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集体学习,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1]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和鼓舞下,本文以网络文化崛起为出发点,以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为主线,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2网络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2.1网络文化的内容

关于网络文化的内容,不同学者在界定时又有不同,我比较赞同李建明给出的定义,他提出网络文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关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研究、网络所导致的人的工作、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生存方式问题的研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关于网络生存所引发的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社会心理等意识形态或非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全方位研究。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的物质创造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2]

网络文化包括各种积极消极的网络文化、网络新闻与娱乐,还包含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交易、网络广告等诸多内容。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成的文化形态,它触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2.2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点,学界主要有三特点说、四特点说、五特点说等。

其中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特点有以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快捷性、全球性、自由性等。

[3]

网络不仅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同时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传播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即使相隔万里,人们也可以便捷地“当面”讨论问题、交换信息,大大提高人类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所有人都能够自由的参与,人们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2.3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创举,正在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新载体,它以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网络文化的互动平台更好地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需要。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网络文化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与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1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其对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冲击。

作为国家建设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政治观,就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命运和前途。

3.1.1西方“新霸权主义”的渗透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偏差

西方“新霸权主义”在网路化普及以来的文化较量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并强有力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同时,西方文化包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也乘势大量输入我国。

  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它肯定“天赋人权”。

同时反映了私有制基础上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观念和功利主义观念。

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中的“本位价值”,即“钱本位”,它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实质和特征,导致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的普遍盛行。

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互联网加紧了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

比如说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等,还有拜金主义、腐败现象的盛行。

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观念的偏差。

如果一些大学生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会淡化国家意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4]25-26

3.1.2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往大学生在学校日常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及教师的灌输,所有的内容经过教师层层把关,把不良信息都已过滤。

而现在互联网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服从于知识文化的被动灌输,而是通过自己的自我判断能力进行是非选择。

[5]所以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出现在高校学生眼前。

而处于校园中的学生其判断是非的自主性、独立性虽已加强,但是社会经验较浅,判断是非能力不够,其价值观念就有极大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紊乱。

3.2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行为方式的冲击

网络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促使大学生形成现代观念,激发求知欲,增强主体行为,同时它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影响也不断暴露出来。

3.2.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影响

在网络文化影响下,更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获得比现实更多的满足感和快乐,这往往会对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他们迷恋网络。

网络沉溺易造成大学生自制力下降。

网络不受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这对缺乏一定是非鉴别力和约束力、好奇心又强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

由于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上相对减弱,这种影响一旦反馈到大学生身上,易使大学生不自觉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导致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溃烂。

3.2.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产生误导

毫无疑问,网络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它为大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

同样,也不可否认,网络上也有不少颓废甚至反动、色情的信息。

还有一些人利用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误导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

同时,网上有丰富的资料,可能引起学生的抄袭行为,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造成不良影响,使高校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惰性,缺乏自身的思维与创造,依靠网络来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靠自己独立思考。

3.2.3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锐减和冷漠的倾向

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系的,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减少,网络实际上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障碍。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在现实世界中的高校生活中却充满矛盾,当大学生在网上获得的快乐比现实多时,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

[4]35-36这很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就是少数大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中寻求虚拟但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

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现实中的人际障碍,形成人际关系淡漠。

直接给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4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的对策分析

网络文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些挑战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因此,应当从多层面多视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4.1社会层面

当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而目前一些消极的网络文化正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有序上网、良性上网的社会机制。

首先,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文明规范和长效机制,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环节筑牢提防,杜绝“擦边球”,彻底清除侥幸幸存的低俗网站。

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同时也要加强网站行业的自律意识。

其次,加强全民的公共道德教育,督促公众做到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

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

大力宣传力度,让广大网民真切的意识到消极网络文化的危害,将网民的积极性调动与激发出来,对社会上积极抵制、打击网络消极文化的居民给予适当奖励。

4.2学校层面

首先,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它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算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重要性也不曾减弱,反而变得更加突出。

高校除了要求教师在其专业技能方面有严格要求之外,更对教师的思想觉悟以及道德修养方面有严格把关。

在当前网络社会大环境下,不仅是学生与互联网接触很密切,就连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也与网络息息相关。

在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的侵蚀下,教师更要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情操,起到一个导向和表率的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

”师风师德建设就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8]其中,师风师德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学识、品德修养及人格魅力等,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也就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关怀学生,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才能够注意到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的某些改变,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避免走弯路。

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和尊敬感,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健康的发展。

其次,建立校园网络,对局域网外的有害信息加以抵制,并且对校园网内部用户信息严格管理,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

再就是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的、有害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6]9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严格校园网络有效规避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校园范围内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令校园文化繁荣起来。

比如说在校内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认知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树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防止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同时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这样也可以增加网络的应用,开设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征文比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用丰富又实用的网络活动吸引大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避免大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网络活动。

[9]此外,还要引导沉迷网络的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对于他们的用途和功效,教他们应对网络诱惑的方法,使他们早日摆脱网瘾的困扰。

4.3学生自身层面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上,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6]8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人群与未来世界的主宰,一定要从自身作起,抵制“工具主义”猖狂的吞噬“价值理性”的趋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实现而言,既提供了前提保障又开辟了未来之路。

[7]

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因为加强网络文化的教育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让大学生更充分的认识到网络信息和各个上网场所的利与弊,了解选择网络信息和上网环境对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明确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工具。

例如在宿舍上网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宿舍网络文化,合理的规划学习、生活、娱乐时间,还要规范宿舍管理,在宿舍实行限电等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

还可以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评比”、“共建和谐宿舍”等创建文明宿舍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友爱互助意识和自律能力。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还要坚决抵制网络所带来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4.1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首先就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上来,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6]8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人群与未来世界的主宰,首先要从自身作起,抵制“工具主义”猖狂的吞噬“价值理性”的趋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实现而言,既提供了前提保障又开辟了未来之路。

[7]

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因为加强网络文化的教育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让大学生更充分的认识到网络信息和各个上网场所的利与弊,了解选择网络信息和上网环境对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明确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工具。

例如在宿舍上网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宿舍网络文化,合理的规划学习、生活、娱乐时间,还要规范宿舍管理,在宿舍实行限电等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

还可以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评比”、“共建和谐宿舍”等创建文明宿舍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友爱互助意识和自律能力。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还要坚决抵制网络所带来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4.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关爱学生的成长

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这是由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所决定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算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重要性也不曾减弱,反而变得更加突出。

高校除了要求教师在其专业技能方面有严格要求之外,更对教师的思想觉悟以及道德修养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在当前网络社会大环境下,不仅是学生与互联网接触很密切,就连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也与网络息息相关。

在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的侵蚀下,教师更要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情操,起到一个导向和表率的作用。

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导向和表率作用,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易形成准时重教的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网络文化冲击下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良性运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

”师风师德建设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广泛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培育学生感情的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8]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也就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关怀学生,才能够站到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才能够注意到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的某些改变,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避免走弯路。

不管是在网络环境下还是在传统方式下,教师如果做到真正的关怀学生,以高尚的师风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就可以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健康的发展。

4.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上网的正确航向

网络文化令校园文化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许多新现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才能适应网络环境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引,引导大学生将网络运用于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为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存在交互式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严格校园网络有效规避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校园范围内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令校园文化繁荣起来。

比如说在校内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认知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树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防止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同时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这样也可以增加网络的应用,开设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征文比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用丰富又实用的网络活动吸引大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避免大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网络活动。

[9]此外,还要引导沉迷网络的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对于他们的用途和功效,教他们应对网络诱惑的方法,使他们早日摆脱网瘾的困扰。

4.4利用高科技手段维护网络安全

各大高校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就忽视了它强大的正面力量,必须提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学术研究。

这里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是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很多消极的思想观念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首先是通过建立校园网络,对局域网外的有害信息加以抵制,并且对校园网内部用户信息严格管理,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

再就是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的、有害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只有做到制度、技术、人员的共同推进,校园网络文化才会呈现出朝气的态势,令高校教育工作实现各方面有机协调。

[6]9

5结语

网络文化的发展引发了世界文化的巨大碰撞。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参与共建全球网络文化,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使网络文化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2-5.

[2]李建明.基于网络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8-29.

[3]王鸿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4]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25-36.

[5]李义军.浅谈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河南社会科学,2008(3):

163-164.

[6]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9):

8-10.

[7]李爱敏刘辉.网络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J].管理教育,2008

(1):

142-143.

[8]《教师职业道德》编写组.教师职业道德[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

(2):

65.

[9]柴旭梁瑞英陈连福.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与行为浅析[J].教育研究,2011

(1):

62-63.

文婷同学:

文已阅过,总体还是不错的。

为了达到发表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点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的对策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突出,思路上可以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自身等层面的视角分析对策,这其中孰轻孰重,排列应有讲究。

这一部分需要进一步开掘。

第二,重点部分以后外的文字尽可能少些,不必面面俱到、五内俱全。

第三,语言尽量个性化一些,要“言必己出”。

可以大量参考别人的“意”,但不可大量参考其“言”,这一点必须做到。

希望再改一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