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221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高二阶段性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

1.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高

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结构都能产生水

D.越冬植物体内结合水比自由水多,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

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2、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 

3、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

 

4、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结构有:

 

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 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 细胞核(合成DNA和RNA的过程中产生水);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时产生水);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脱水缩合形成纤维素时产生水)。

【详解】癌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较正常细胞高,A正确;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B正确;根据分析内容可知,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能产生水,C正确;越冬的植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抵抗干旱、寒冷等不利环境,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以及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熟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归纳总结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结构,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等活动有关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的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缺少Fe2+会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效率,C错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融合

B.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C.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含有少量的糖类。

生物膜的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依靠膜的流动性进行膜融合,A正确;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不同膜结构的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胞吐、胞吞过程中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转化,B错误;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体现出膜的流动性,C错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D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它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科学家利用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卡尔文探明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科学家用3H标记氨基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以上实验方法均属于同位素标记法,科学家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膜具有流动性,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为主线,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带火星的卫生香可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稀释液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斐林试剂可与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3、酶的高效性是指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4、胃蛋白酶的最适适宜pH约是1.5左右。

【详解】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选用斐林试剂可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因为碘液能够鉴定淀粉是否被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水解),A正确;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所以在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左右,在pH为5和9的环境中变性失活,所以缓冲溶液的pH不能设置成5、7、9(应在1.5左右设置),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设计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实验,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C.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

D.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未变化,A错误;衰老的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正确;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调控,C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D错误。

故选B。

7.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2]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通过[ ]________进入细胞核内。

(3)从图中可以看出[3]为________,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真核

(2).电子(3).DNA(4).蛋白质(5).4核孔(6).核仁(7).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1是核膜,2是染色质,3是核仁、4是核孔。

图示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图。

【详解】

(1)图示结构为细胞核,细胞核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图示中能看到核仁、核膜等结构,为亚显微结构图,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2是染色质,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结构,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可以通过4核孔进入细胞核,而DNA不能通过核孔。

(3)3是位于细胞核内的核仁,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点睛】识记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8.图甲表示4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图乙为细胞膜的模式图,图丙、图丁反映了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的物质d对应的是图甲中的___,图丙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与图甲中______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从化学成分上看,它易于让________通过。

(3)图丁所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运输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

(2).CO2(3).磷脂双分子层(4).脂溶性物质(5).主动运输(6).消耗能量(7).需载体蛋白(8).温度(9).氧气浓度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

柱形图表示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Na+细胞外浓度远高于细胞内,K+、二氧化碳的浓度细胞外低于细胞内。

分析图乙:

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a是糖蛋白,b是蛋白质分子,c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物质。

分析图丙:

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细胞外的浓度呈正相关,应为自由扩散的方式。

分析图丁:

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

【详解】

(1)图乙所示的物质d,细胞外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应为图甲的K+。

根据分析可知,图丙表示自由扩散,可表示图甲中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方式。

(2)图乙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

(3)根据分析内容可知,丁所示的运输方式能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