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636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长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长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长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长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工作报告.docx

《校长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工作报告.docx

校长工作报告

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

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石家庄学院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王俊华

2013年11月23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按照我校今年党政工作的总体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筹备,石家庄学院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

这次会议将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教学工作的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面,我代表学校作教学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以来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一五”以来,学校教学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在2008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10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确立

学校按照学科大类和专业方向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社会需求调研,聘请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开放式论证,将行业和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育人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积极探索服务外包、顶岗实习、企业实训等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软件工程专业积极与河北集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创立“石家庄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构建了学校、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目的,与元氏县、高新区、藁城市等县区合作,深入推进“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我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

为落实“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样性、个性化、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我校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了全面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活力,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内涵不断提升

“十一五”以来,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贴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谋划专业格局调整,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工程和应用性专业。

2006年以来,学校新增47个专业(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11个),其中非教师教育类的应用性专业38个,占新增专业总数的81%。

目前,我校有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33个,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群一链”专业格局。

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009年,学校决定对专业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建设,启动了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工作,首批确定通信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以点带面,引领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

几年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4月,学校对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通信工程、英语、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4个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我校办学定位相契合,为学校其他专业树立了标杆,被评定为我校首批重点专业。

学校在总结建设经验,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建设专业工作,遴选了物业管理等4个专业为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

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内涵发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益经验。

通信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积极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法学专业建设了模拟法庭、知识产权与物证技术等实验室,与13家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了既重基础教学又突出实务能力及专项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坚持推进开放办学,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校专业建设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广泛认可。

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制药、政治法律被确定为河北省高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四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制药工程、小学教育两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力地带动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三)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课程质量明显提升

扎实开展重点课程建设。

2008年学校在《石家庄学院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校课程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和建设的原则,实现基本建设、重点建设、精品建设三级联动,带动整体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全校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各学院(部)对课程进行全面梳理,根据课程质量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确定了157门重点建设课程。

学校积极推进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完成了在建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探索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按照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探索基础课程分类教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是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不同特点,深入分析,广泛研讨,积极实施分类教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过程,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优化教学效果,端正考风、教风和学风,学校积极推动教考分离,规范教学大纲,制订考试大纲,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

《C语言程序设计》、《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已率先实行教考分离,标志着我校教考分离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目前,学校建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线路》等7门市级精品课程以及5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网络课程70余门。

2013年6月,教育学院张振平老师主持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每年投入260多万元用于教师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积极引导、鼓励教师按照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转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十一五”以来,教职工数量从771人增加到1047人,教授由35人增加到101人,副教授由135人增加到2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10人增至10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180人增至604人。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由41.7%提高到88.8%。

有“双师型”教师125人,具有行业或工程背景的教师48人。

学校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行访问学习、课程进修、挂职锻炼。

“十一五”以来,共有20名教师到美、英、澳等国的大学培训学习,共有174名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提高,共选派64名教师到河北省知识产权局、河北省环科院、以岭药业、河北师大附中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注重政策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开展了教学名师、教学标兵、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教学奖项的评选。

自2008年以来,我校表彰了三届共22名校级教学名师,第一届校级教学名师柳敏和教授2010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2013年5月启动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首批确定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等11个校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遴选为省级高校教学团队。

2012年以来,我校共评选教学标兵21名、教学优秀奖80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制定并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教学比赛”、“名师讲坛”、“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2006年以来,每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已成为学校检阅青年教师教学成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练兵场”和“比武场”,共有23人获得教学比赛一等奖、49人获得教学比赛二等奖、76人获得教学比赛三等奖。

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比如,文传学院马琳萍老师获得2006年教学比赛一等奖,2008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经管学院马育倩老师获得2009年教学比赛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政法学院青年教师赵艳芳连续三年参加教学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教学标兵。

(五)着力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每年确保1000多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校内实训场所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126个专业实验室;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07个校内实训场所、198个校外实习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从2012年开展了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首批评选出8个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每学期专门安排两周时间开展综合实验、校内实训等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

学校已初步建立起课内与课外互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互相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先后组织了石家庄学院信息技术能力、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思想政治知识等学科竞赛活动。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POCIB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等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竞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十一五”以来,我校学生共获得数学建模竞赛各级奖励4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奖励38项;自2012年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创办以来,我校学生共获奖励47项,其中2012年荣获年度团体一等奖、2013年荣获年度团体特等奖,个人奖励45项。

这些成绩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中均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声誉。

(六)全面加强质量监控,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修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认真落实。

坚持期初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期末考试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分析、反馈,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加强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掌控了教学状态。

积极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鼓励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学业考核方式探索。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十一五”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逐年提升,2013年达68%;在校生考研取得可喜成绩,考研上线率逐年提升,2013年达21%,一大批优秀学子考取国家重点高校研究生。

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学生共有179件作品分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电子设计、“挑战杯”、英语演讲大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共获得443项国家级、省级奖励。

在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中,我校学生张智轩荣获冠军,孙祎朗获最佳原创奖。

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不少企业主动约聘学校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6年的64.78%增长到2013年的91.3%,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文理科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上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

“十一五”以来,学校在校生规模从12000人增加到17300人,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努力克服师资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等困难,为学校教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难能可贵的是广大青年教师努力克服教学经验不足、家庭负担重等困难,积极进取,勇挑重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

总而言之,“十一五”以来我校教学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得益于大家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发展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广大教师、教学管理及服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我校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尽管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办学水平与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对此,全校上下都要认真思考,深入剖析,查找原因,积极寻求破解的办法和途径。

(一)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未能很好得到落实

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的工作都应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主动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但是我校随意冲击教学、干扰教学的情况仍然存在,尚未完全形成齐心协力、共抓教学、为教学服务的浓厚氛围。

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做到主动关心教学、服务教学;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做到一切工作从服务教学出发,还存在影响教学秩序、干扰教学活动的现象;一些教学保障部门还没有形成主动服务、定期巡检的工作机制等。

总之,学校还没有真正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局面。

(二)教风学风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中,对教学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少数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对教学没有热情,还存在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的工作态度。

由于存在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专业意识不明确,专业认同感低,学习兴趣不浓。

学风不良主要表现在:

上课迟到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上午第一节课;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差,没有教材、不记笔记、玩弄手机等现象比较普遍;考试作弊时有发生;学生各种活动、兼职多,干扰课堂学习;学生自习时间很少,影响了学习成绩。

学风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尚未取得大的突破。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规律研究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培养计划、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环节都还不够完善。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深化,其专业覆盖面有待拓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型特色还未充分彰显。

(四)专业特色还不够突出

我校专业结构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地方支柱产业契合度不够高,专业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服务地方的能力还比较弱,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标志性的特色专业。

现有专业之间学科属性还没有完全理顺,专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和培育,应用型特色还不够明显。

专业内涵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丰富,专业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近年来,学校引进大批高学历教师,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教学能力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有待加强。

由于教师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尚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师的数量和结构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尤其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学团队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制约着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六)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严格规范

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学工作需要。

管理重心偏高,管理存在上下脱节的问题。

有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等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制约教学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学院(部)教学管理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发挥不够;二是教学管理队伍薄弱,力量明显不足,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尚需提高,责任心和事业心仍需加强;三是教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四是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教研室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助教制度等有待切实落实。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上述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敢于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勇于迎接挑战,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满怀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学校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当前我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将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抓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条主线,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具体措施。

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特色一流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学校外部看,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省实施冀中南经济区域战略,强化石家庄中心城市地位。

石家庄按照“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建设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校的发展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服务地方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经历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在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推进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学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改革,开放办学有待进一步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及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

我们要认真梳理影响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办学水平的新跨越。

四、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石家庄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石家庄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构建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教学工作总体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是大学的应有之意,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理由。

但正是这一大学的核心使命,却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忽略。

我们应当反思学校是否将学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吻合?

“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是否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学校职能部门是否有“为学生着想、为教师服务”的管理文化?

各学院是否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

要进一步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就要把教学质量放在首要地位、把教学投入放在优先地位、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地位,增强全校上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观念,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任何时候,这一点决不能动摇。

领导干部要切实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发现并弥补服务漏洞,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

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学、潜心研究,让学生能够舒心学习、静心思考。

教师要以教学为第一要务,踏踏实实开展教学,开拓进取改革教学,要把学生的需要与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关爱学生成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继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出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和拓展公共选修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继续扩大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参与度,所有专业课程都要再论证,都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以增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适度精简理论课时,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学时)的比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鼓励一些专业特别是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主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打造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要深入总结“服务外包”、“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不断创新“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通过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校企、校政深度合作育人,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和教学目的观;二是改变单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参与实际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三是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四是要推进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改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评。

继续推进教考分离,所有基础平台课全面实施教考分离,加强高质量的试题库、试卷库建设,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

要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导师制,强化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