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237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4)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难点:

法律的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法律保障生活》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由“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两目组成。

第一目通过创设违背道德、纪律、法律三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

第二目首先总述法律的作用,然后结合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中的指引作用和强制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9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师过渡:

同学们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法律的感受,那你们能总结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保障生活”。

学生阅读教材给出的词语,结合自身的经历,完成活动。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关爱,了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为本框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法律的特征

案例分析: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教师提问:

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哪些准则制约?

1.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是相互联系的

展示知识点: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0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展示材料: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

这部法律将个人信息列入保护范围,该法还规定消费者网络购物7日内可无条件退货,取消经营者的霸王条款。

同时,药品、食品、神医等虚假广告的发布也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教师提问:

全国人大制定、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展示知识点: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的“相关链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1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案例分析: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令计划犯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教师提问:

对令计划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展示知识点: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的“相关链接”。

多媒体展示: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相关配图。

展示知识点: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2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学生阅读所示案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选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选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

 

学生阅读所示材料,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选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阅读所示案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选代表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观看图片。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道德、校纪校规和法律三个方面感受行为规范的约束,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通过相关材料和设疑,帮助学生明确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利用“相关链接”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法治建设。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明确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并通过“相关链接”和相关配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帮助学生明确从适用范围来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并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惩治腐败、打击犯罪的坚定信心,进一步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法律的作用

展示材料:

法律名称

主要目的(作用)

《食品安全法》

保障食品安全

《建筑法》

保障居住安全

《产品质量法》

保障生产、生活用品安全

《交通安全法》

保障安全出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

维护社会治安 秩序

《劳动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展示知识点: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3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2.法律的指引作用与评判、预测作用

展示知识点:

(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2)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播放视频:

法治社会,有你更可爱。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3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材料:

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指出: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指出: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六十二条也指出: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教师提问: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能举例说明吗?

3.法律的强制与保护作用

展示知识点: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展示材料: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的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多媒体展示:

 

学生阅读所示材料,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交流心得与体会。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选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

 

学生观看视频,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内交流讨论开展活动,选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阅读所示材料,明晰上面活动小云的父亲所违反的有关法律。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所示材料,了解违法行为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通过相关材料,使学生初步体验法律的作用。

 

利用“探究与分享”活动,启迪学生要知法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评判、预测作用,并通过相关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和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学生体会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尊崇法律、自觉维护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利用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主要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

D.体现全体公民意志的法律

2.与道德等行为规范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A.对全体社会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俗话说:

“养儿防老。

”但陈姓兄妹8人却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8个子女告上法庭。

2016年5月,巴东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有人认为,这样的家务事可以说服教育,没有必要进行法律处罚。

这一案例表明了法律的作用体现在()

①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③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旦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都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法律对人、各种社会组织、各种机关等的各种社会活动、行为及权利、权益、权力和责任,义务的规范、调整与约束上。

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回答问题。

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有人认为,化解社会矛盾只能运用法律手段。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独立搜集资料,按时完成作业,并在班内与同学交流分享。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锻炼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基础知识】

1.法律和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相同点【是什么】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________人们的行为,调整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

2.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是什么】

(1)法律是由________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______________。

(3)法律对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约束力。

3.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是什么】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________和________,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4.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人都没有________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____,平等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__。

5.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

法律______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____________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

(2)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________。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________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行为规范,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约束作用

B.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

D.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下列说法符合法律特征的有(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全体人民同意才能生效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有(  )

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④法律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4.李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

李某报警求助。

最终,李某的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

从法律的作用来看,李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

D.规范全体公民的行为

5.在课堂上,就“什么是法律”问题,小卓和小娅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小卓:

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

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小娅:

我国法律与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致的,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就是自觉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国人民守法是自觉的,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怎样看待小卓和小娅的观点?

并简要说明理由。

 

【能力提升】

1.下列能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B.全国公安系统开展大练兵活动

C.南京市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D.某同学违反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2.陈某某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由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节目主持人郎某某危险驾驶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郎某某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郎某某被依法判处拘役3个月(  )

①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开车接听或者拨打手机这种行为不但违反交通法规,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假期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小磊了解到本地开始抓拍开车拨打、接听手机电话的行为,并将处以罚款50元、扣2分的处罚。

这表明(  )

A.法律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法律是做事所依据的唯一标准

C.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规范作用

D.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使用手机

5.陈姓兄妹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

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在学校的法治教育课上,同学们听取了以下案例: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他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

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

 

(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科素养】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起特大贩婴案,25名被告人结伙拐卖儿童,犯拐卖儿童罪,其中23人获刑,2名被告人免于刑事处罚。

其中被告人章某辉参与实施拐卖儿童次数最多,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

依法严惩拐卖儿童行为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

这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1.约束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2.国家 国家强制力 最主要特征 全体社会成员 普遍

3.制定 认可

4.一律平等 超越 保护 享有权利 履行义务

法律责任

5.规范 保护 安全、健康、有序 权利 义务 社会生活 准绳 保护 制裁

【基础达标小练】

1.A [解析]道德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所以A正确;B、C、D错误,道德自发形成,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鼓励做的,未必是法律要求的;道德靠自觉遵守,法律靠强制力保障实施。

故选A。

2.D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非全体人民同意,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所以②观点错误。

故选D。

3.C

4.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题干中案例说明了法律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因而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

故选A。

5.①小卓和小娅的看法都不全面。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我国法律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一致的,需要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但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综合能力提升】

1.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A符合题意;B属于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行为,不正确;C属于执法行为,不正确;校规不属于法律,D不正确。

故选A。

2.B [解析]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案例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征。

故选B。

3.B 

4.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题中A、B、D的观点都是错误的,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

故选C。

5.D [解析]本题中的案例说明了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一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指引人们向善,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因而我们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法治素养。

①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

故选D。

6.

(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

不同点: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学科素养提升】

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启示:

我们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