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077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羁旅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羁旅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羁旅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羁旅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羁旅诗.docx

《羁旅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羁旅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羁旅诗.docx

羁旅诗

 

诗歌鉴赏之羁旅思乡诗

一、什么是羁旅诗

羁旅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三.羁旅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虚实结合。

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

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

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

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

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

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说明。

(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ó):

装在车马上的铃。

槲(hú),树名。

枳:

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

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

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

惊醒。

②故乡:

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什么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

伟大诗人屈原说过:

“悲莫悲兮生别离。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也慨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苏东坡也曾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二、送别诗表达的几种情感:

  1.依依惜别的情谊: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乐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哀情)

  2.情深意长的劝勉: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哀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乐情)

  3.真挚情谊的抒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哀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哀情)

  4.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留别的真心感谢: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三、送别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春江渺茫,境界廓大而苍凉,包孕着作者无边的离情别绪。

后两句在联想中开发意境,在沉挚的“天涯一望”中深化感情,顿使全诗情景浑成一体。

它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不如此。

2、虚实相生。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后两句即是推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恬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3、直抒胸臆。

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四.常见意象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

离别之歌。

关城:

潼关、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①呜。

   【注】

(1):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列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

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认为呢?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

下阕借惜春表达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

  

   

(2)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4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阙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闺怨诗抒发的情感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二.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三.风格特色

1.浓重的感伤色调。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实战演练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

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寄夫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

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

请具体分析诗

的第二句。

(4分)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请具体分析。

(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

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诗歌鉴赏之登临诗

唐代登临诗的繁荣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诗人众多,诗作繁荣,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如果将全唐诗比做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里,有一丛枝繁叶茂、鲜艳夺目、闪烁着异彩的奇葩———登临诗。

它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是唐代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

历代诗人在登高诗歌的创作中,不断注入新的情感,使登高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多元,从而赋予它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舒展怀抱、怀古论今。

很早陈子昂就发出《登幽州台歌》的感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思接千载,心骛八荒,远望遐思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显出天地间的孤苦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色浩瀚壮阔,气魄雄浑,但更有岁月的无情流逝;“千古兴亡多少事”,“六朝旧事随流水”,盛衰无常,荣辱谁知,又有几多家国难为的思索。

于是,许多诗人开始借登高来喻寄哲理讽谏时世并痛伤怀抱。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的《登楼》将自然景象与国家灾难个人情思融于一炉,虽春色锦绣,但国家动荡的政局仍使人心怀忧郁,无路请缨,也只得空自惆怅了。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山河破碎、故土难归的情形,苦闷悲愤而又绝不甘沉没的壮烈情怀,尽在痛拍栏杆中表露无遗,也奏响了登临诗的最强音。

 

一、登临诗抒发的情感

1.表达思念之情。

这是诗人们在登高诗中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当然思念的情感又因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感旧》)

2.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这是登高诗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千古登高路,悠悠思古情。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又如李益的《上汝州郡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4.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这一类登高诗的代表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杜甫也曾经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

 

5.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

这类诗歌可以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为例: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菱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整首诗洋溢着作者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二.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

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