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334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docx

茅坪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一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830

茅坪小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业务集中学习

(一)

时间:

2018年8月30日

地点:

汉江路中心小学

内容:

张湾区中小学“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说明

1、“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产生背景

新课程改革推行十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主题。

张湾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宗旨下,先后经过了临摹(“361”课堂模式)、出模实践,学习实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到以好课标准和存在问题为导向的“改课”活动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各校进展不均衡,高效课堂没有普遍建立。

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当前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把手重视不够,着力点缺失或不准、推进欠力度等。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

以教师(显性和隐形)传授知识为主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教堂”变成“学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注意不多、着力不够、经验不足、成效不显。

这也是制约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一大“死结”。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调整(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凸现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力和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说通俗一点,就是“以学定教”落实不力,学习究竟是谁的事情,是教师还是学生?

教学的落脚点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教学的成败究竟是看“教师教”还是看“学生学”?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今天可能不会有任何争议,而这个回答正是我们改变课堂的认识基础。

怎样实现“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化?

使教师的“教”真正促进学生的“学”?

通则不庝,痛则不通。

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更多地应该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没有化开学生的困惑,没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解决问题的钥匙。

指给学生的不能都是大道理,更应该指给学生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一样都需要教师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教研中心不断在思考:

如何找到一种办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这就催生了“双主三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2、“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含义

课堂的改变,应从教师的观念、方法和行动上去凸显。

这就集中体现在教者的备课和实施等环节中,其中备课是最重要的前提。

“双主三学”教学设计就是针对“备课方式”的加强和改变而提出来的。

“双主”就是传统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的理念,这不需要展开来说。

只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双主”理念,值得总结反思。

“三学”是指学生、学习、学法。

“三学”课堂是指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会学习”的课堂。

体现以上“双主”和“三学”的教学设计,我们就称之为“双主三学”课堂教学设计。

通常说,备好一节课,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就是要吃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备教材,我们把视野拉一拉,就是四个“看”:

站在学生成长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高度去“看”课程标准,站在课程标准的开度去“看”一个学段教材,站在一册教材的厚度上去“看”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站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体度上去看一节课。

这里的“看”,是指认识、把握、看准、看透。

备学生,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四个“摸”,即摸清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摸清学生的生活、健康和环境,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生活经历经验,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

备教法,直白一些说,就是选取和设计一些办法(步骤),并借助一些手段,把备教材的成果与备学生的成果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获得应获得的收获,最大化地达成教学(学习)目标。

以上,道理上被研究得太透彻了,这里也不再多言。

这仍然是我们备课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再坚持;实践,再实践。

我区教师目前的教案,比较多的仍然是“教师主导大于或远大于学生主体”这种偏失操作的产品,大多数教师只是注重写出了教师怎样去讲、教知识点,而对学生如何去学、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压根没写或写得相对少而略,致使课堂上还是教师唱“主角”甚至唱“独角”,灌输式、一言堂……,顽疾难除。

我们提出“双主三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将“备学生”与“备教法”进行有机整合而做出的一些格式上的引导和规定,目的是为了改变备课、优化备课,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这种方式的推行,对于过去做得好的教师,是一种肯定和延续;对于过去存在问题的教师,是一种矫正和补缺。

所以,“双主三学”课堂教学设计不是一种教学理念创新,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创新,只是为了强调师生“双主”地位的优搭和突出“三学”因素的分量,而实行的“以规范格式倒逼备课到位”的一种新办法。

这就使我们对上述备好一节课的“三备”拓展为“四备”,即增加了“备学法”。

“备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预设和指导。

备课前四问:

一是怎么教学生才想学?

二是怎么教学生才觉得有趣?

三是怎么教学生才彻底清楚?

四是怎么练学生才忘不了?

这“四问”是指导教师“备学法”的基本思想。

要做好学法指导,就必须研究学习规律和学生个性心理特征。

这是我们要开发的大有可为的疆域,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备课案例中设计好师生的课堂活动特别是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优秀教师优于普通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志性法宝。

市二中教师黄承洪是一位教学能手,他的教学设计就是体现“双主三学”的典范(我们在案例中还要进一步说明)。

“双主三学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格式,就是具体到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一步骤都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写出安排或设想。

“教师活动”,要写明教师要做什么,如示范、领读、讲解、板书,出示教具,观察,提问,指导学生方法等;“学生活动”,要写明教师组织学生做什么,如听讲、阅读、检查、笔记、试验、猜想、交流、练习、答问等。

如下表所示:

知识点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2.

3…

“双主三学”教学设计,可以统一用表格式教案(学校可以印制),也可以不用表格格式。

我们推行“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直接目的是为了构建“双主三学”课堂。

“双主三学”的课堂必须要体现四要素的内在统一:

教师高质量的教是“双主三学“的前提;学生主动的学,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根本保障;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双主三学”有效实施的环境基础;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双主三学”的根本条件。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关系。

学校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让师生形成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五要素课堂。

课堂五要素包括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间;有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真实学习反馈;以及有民主平等、积极反馈的学习。

“双主三学”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互动互学共生共享”的课堂。

3、“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1、必须坚持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备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在推行“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做好课后记,记下成功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以积累经验。

3、“双主三学”教学设计要与教育局《学生学习9.25常规框架》意见结合起来实施,并将“学生学习9.25常规”在教师手中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4、要注重理论学习、同事共商、案例研究,从中提升自己在“双主三学”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5、要注重资料积累、经验总结和提炼,形成教学成果。

4、“双主三学”教学设计宣传语

第一句:

上好每节课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

第二句:

向旧习惯宣战,变课堂为学堂。

第三句:

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理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去。

第四句:

在教学设计中准备好“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第五句:

让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成为教师课堂的一种新习惯。

附:

“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的模板(参考)

课题

上课时间

备课人

教材分析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知识点1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知识点2

……

课后作业

课后记

(课后反思)

 

“双主三学”教学设计示范案例

《平方根》教学设计(A)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平方根

学科

数学

总课时数

3

单元章节名称

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

页码

160—161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教版

年级

七年级

册次

下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主要介绍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本节内容首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其边长,由此引出求某数的平方根的问题,在涉及到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开方时,则引进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计算器对任意正数进行开方,这样将有理数与无理数沟通起来成为实数。

由于实际中所求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正数的情况,因此教科书采用了先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再学习平方根,本节共需要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第二课时通过求一些不能用有理数的平方表示的数的算术平方根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并能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第三课时学习平方根的概念。

这里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会用

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求一个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从中抽象出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的问题,这与学生以前熟悉的已知边长求面积的问题是一个互逆的过程。

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探究,引出算术平方根,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会求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有理数的知识,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

这节课是全章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他们生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生活就是数学,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应通过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前面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平方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体会到学习知识产生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的完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探究活动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问题和已有知识的冲突,从而对为什么要学习新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使数学知识的引出水到渠成。

同时在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求一个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以及符号表示,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学会基本的探究方法,增强参与探究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PowerPoint演示文稿,相关的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为参加美术作品比赛,小欧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作画,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2)若面积是1、9、16、36、

时,边长又是多少?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与解答:

(1)、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

0,-1,5,-5,,-3,3,1,

(2)、根据

(1)的解答,你能说出下列式子中x的值吗?

①X2=1②X2=25

③X2=9④X2=0

(3)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怎么样求出这个数?

学习新知,解释疑难

1、提出课题,出示自学目标,并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相关内容。

自学目标: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___________.

(3)32=9,则3是9的__________,表示为______.

(4)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表示为________.

2、板书相关的内容: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双基练习,巩固知识

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阅读课本中的例题:

(1)熟悉解题格式;

(2)进一步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3)学会用符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然后提出练习,要求学生解答: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900

(2)0.09(3)

(4)0.25(5)121(6)

(2)求下列各式的值:

(3)3x-4为25的算术平方根,求x的值.

(4)已知a为9的算术平方根,b的绝对值为4,求a-b的值.

2、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给出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创新提升,探究拓展

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评价

(1)、已知2a-1的算术平方根是3,3a+b-1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a、b的值.

(2)、若

互为相反数,求xy的算术平方根.

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1)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布置作业

1、教材p167,习题10.1复习巩固1、2、10,

2、反思所学内容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课题:

算术平方根学生练习区域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

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2、注意几点:

(1)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平方根》教学设计(B)

设计者:

黄承洪工作单位:

十堰市第二中学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平方根

学科

数学

总课时数

3

单元章节名称

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

页码

160—161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教版

年级

七年级

册次

下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主要介绍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本节内容首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其边长,由此引出求某数的平方根的问题,在涉及到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开方时,则引进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计算器对任意正数进行开方,这样将有理数与无理数沟通起来成为实数。

由于实际中所求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正数的情况,因此教科书采用了先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再学习平方根,本节共需要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第二课时通过求一些不能用有理数的平方表示的数的算术平方根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并能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第三课时学习平方根的概念。

这里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会用

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求一个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从中抽象出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的问题,这与学生以前熟悉的已知边长求面积的问题是一个互逆的过程。

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探究,引出算术平方根,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会求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有理数的知识,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

这节课是全章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他们生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生活就是数学,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应通过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前面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平方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体会到学习知识产生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的完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探究活动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问题和已有知识的冲突,从而对为什么要学习新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使数学知识的引出水到渠成。

同时在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求一个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以及符号表示,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学会基本的探究方法,增强参与探究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PowerPoint演示文稿,相关的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为参加美术作品比赛,小欧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作画,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2)若面积是1、9、16、36、

时,边长又是多少?

2、倾听学生的解答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1、针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尝试独立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与同学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

3、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对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提出问题:

(1)、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

0,-1,5,-5,,-3,3,1,

(2)、根据

(1)的解答,你能说出下列式子中x的值吗?

①X2=1②X2=25

③X2=9④X2=0

(3)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怎么样求出这个数?

2、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提出课题。

1、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意见。

3、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新知,解释疑难

1、提出课题,出示自学目标,并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相关内容。

自学目标: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___________.

(3)32=9,则3是9的__________,表示为______.

(4)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表示为________.

2、板书相关的内容: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1、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完成相关目标

2、理解相关的知识要点,并能用书中的观点解释前面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双基练习,巩固知识

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阅读课本中的例题:

(1)熟悉解题格式;

(2)进一步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3)学会用符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然后提出练习,要求学生解答:

(一)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900

(2)0.09(3)

(4)0.25(5)121(6)

(二)求下列各式的值:

(三)3x-4为25的算术平方根,求x的值.

(四)已知a为9的算术平方根,b的绝对值为4,求a-b的值.

2、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给出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在自学例题的基础上模仿完成相关的练习,练习的过程中要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

创新提升,探究拓展

1、提出问题:

(1)、已知2a-1的算术平方根是3,3a+b-1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a、b的值.

(2)、若

互为相反数,求xy的算术平方根.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评价。

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在尝试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1)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并积极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167,习题10.1复习巩固1、2、10,

2、反思所学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

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整合。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课题:

算术平方根学生练习区域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

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2、注意几点:

(1)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平方根》教学设计点评

课堂教学首先是教人,其次才是教书。

何况即使是为了把书教好,也要认真对待读书的学生。

认真对待学生,就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

“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表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要充分分析学情,并充分设计好学生活动。

分析学情,要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学生的学习经验。

设计学生活动,就是精心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

《平方根》教学设计(A)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流程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水准,这里不做论述。

如果没有《平方根》教学设计(B)的对比,我们似乎能够认可《平方根》教学设计(A),并且还要就其诸多亮点多加点赞。

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平方根》教学设计(B)的教学流程与教学设计(A)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学设计(B)一直关注学生的情况,并预设了学生的活动。

如在教师活动中作出了这样的文字:

“倾听学生的解答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提出课题”;“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阅读课本中的例题”;“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给出适当的评价和点拨”;“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等。

这些语句凸显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安排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学习效果,弥补了教学设计(A)的不足。

更加值得推崇的是,教学设计(B)在每一教学环节预设了学生的活动,比较详细地准备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如:

1、针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尝试独立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与同学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