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682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的积木》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第二课做酸奶

1、认识细菌和病毒,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

2、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3、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

流感、非典、爱滋病……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1、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课时安排:

课题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课时

1

水滴里的生物

1、显微镜的使用;

放大镜、显微镜

1

2

做酸奶

尝试做酸奶

鲜奶、白糖、保温杯

1

3

馒头发霉了

1、观察食物上的霉;

食物

1-2

4

搭建生命的积木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

洋葱细胞切片、

1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生命体、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易生长、容易变异。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3、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多,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

观察杯里的水,你看到水里有什么?

(3)讨论:

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水呢?

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

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东西呢?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谈话:

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

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

你观察到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课本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

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

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3)组织学生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4)教师小结:

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

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微小个体

特点能游动

和人一样都有生命

微生物生存环境:

空气中水里泥土里

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证明有生命:

发现物体上的霉斑慢慢扩大

作业布置:

1、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3、我们认识的微生物种类有

4、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5、酵母菌在,霉菌在,细菌在,病毒在。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微生物的知识,初步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准备了一个情境对比,以脏的水和干净的水让学生对比,思考水里可能有什么,进而说出看不见脏东西的水不一定就是干净的水,进而引出要想看见看上去干净的水里有什么,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从而把话题引到显微镜的使用上来。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过程中,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趣环节的目的达成。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过程需要用到显微镜,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看老师调节好的样本,再将使用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保持充分的兴趣来学习显微镜的知识。

最后出示大量水滴里生物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三、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讲要涉及到水滴里的生物,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半个多月就做好水的样本,然而,制作样本的过程也可以交给学生课后去制作,然后带到课堂上来,到一个月后再组织学生观看。

四、缺陷与不足

本节课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要自然连贯,能体现生本的要体现生本。

例如学生在学习显微镜时,我为了激趣让学生先看显微镜再学,其实可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问“你们是愿意先看再学呢,还是先学再看?

”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自制酸奶

2、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保温杯酸奶鲜牛奶白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

你们吃过酸奶吗?

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演示)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5、谈话

1、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2、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

在吃鲜牛奶和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

a.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b.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C.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个甚至上亿个后代。

(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4、细菌的功与过:

(1)生产腐殖质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有的细菌会致病

5、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做酸奶

牛奶    体积微小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特点:

吃食物:

用阳光自己制造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 繁殖快(二分裂)

↓细功:

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乳↓过:

会致病

酸↓1捂住鼻子打喷嚏

菌↓菌预防: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酸奶

作业布置: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细菌生产、生产新、生产和。

2、鲜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细菌。

3、我们认识的细菌、、三种基本形态。

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做酸奶》

教学反思

《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细菌的知识,在初步学会显微镜的使用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酸奶,并交流品尝。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准备了鲜牛奶和酸奶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说更喜欢哪一种牛奶,再创设情境“现在你家收到亲戚送的一箱纯牛奶,你又找不到卖家退掉,你又想喝你喜欢的酸奶,应该怎么办呢?

”组织小组讨论,并交流,再引出课题。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过程中,努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趣环节的目的达成。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本节课有两课时,第一课是为做酸奶的做法介绍,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第二可是主要是品尝酸奶,召开酸奶“品鉴大会”,让学生在品尝的过程中找出做得最好吃的酸奶。

最后出示大量水滴里生物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三、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除了讲做酸奶和细菌的知识外,还介绍了病毒的知识,通过讲授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认识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生存条件等。

四、缺陷与不足

本节课在制作酸奶环节,并不是所有制作出来的酸奶味道都很好,要让学生说出制作过程,让大家帮他找到原因在哪,以便于下次能够做好酸奶。

要不然,有些同学第一次做失败后就不想再继续做了。

因此,教师要以激励为主,鼓励每个孩子都去做。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课本图画描述霉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3、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难点: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1、通过课本出示霉的图片,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

它们都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述:

看一看课本的图形霉有什么颜色?

什么形状?

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

3、学生汇报、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

怎样证明呢?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课堂小结:

霉是什么?

它有生命吗?

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6、讨论: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

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7、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是温暖、潮湿。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

3.太阳暴晒。

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等。

2、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病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颜色:

青绿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形状:

绒毛状 蛛网状 棉絮状

   霉生存环境:

温暖 潮湿

(青霉菌青霉素)防霉:

真空包装 放干燥剂 低温保存 太阳曝晒

  英 弗莱明功:

制酱 做腐乳 生产农药 发酵饲料

   过:

使食物变质 危害人的健康 引起动植物病变

作业布置:

1、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是什么?

2、人们利用霉菌、做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

3、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2、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3、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4、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

3、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4、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难点:

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提问:

你们见过建房子吗?

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提问:

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

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后大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问: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利用书中的插图来观察、比较。

3.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4.学生汇报。

5.小结:

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请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11页的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细胞?

它们的形状、大小一样吗?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3.提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5.提问:

细胞是谁发现的?

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6.小结:

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四、拓展活动:

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1.讲解: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

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中的相关内容。

3.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的功能。

五、作业: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二、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胡克发现了细胞

2、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4、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