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844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2019-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文科)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请妥善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2018年10月18日14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

2018年第21号台风(强热带风暴级)“兰恩”,位于北纬13°、东经132.4°,最大风速30m/s,中心气压980hPa。

预计“兰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20日夜间逐渐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17级,52-58米/秒),未来2天对我国海域无影响,20日开始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海域的风力将逐渐加强到7-9级。

据此回答1~4题。

1.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2.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3.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D.合理调整公交站点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半湿润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田同学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

“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

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

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

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

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完成6~7题。

6.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逆袭”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据此回答8~9题。

8.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气候变暖

9.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D.干旱和大风现象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

有人说:

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B.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11.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A.开垦退化严重的草原,适当扩大耕地,多种经济作物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D.在内流河上游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

12.以下关于荒漠化防治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以防完全退化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可以采取暂时弃耕的措施D.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14.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15.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6~17题。

16.“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防风固沙

1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18.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9.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

20.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和贫困B.大规模迁移农业C.商业性伐木D.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1.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快速恢复的

22.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

23.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是

A.巴西B.亚马孙周围的国家C.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26~28题。

26.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D.山西能源种类齐全,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7.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28.下列不属于山西煤炭外运铁路干线的是

A.大秦线B.神黄线C.贵昆线D.焦日线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该河流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梯级开发B.水能发电C.防治洪涝D.淡水养殖

30.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31.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32.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2018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3.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主导地理条件是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B.气候高温多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具有肥沃的红壤下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35题。

 

3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3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

保持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36~37题。

3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37.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但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相对较少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年前我国新增投产的核电站,主要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7个沿海省区兴建。

据此回答38~40题。

38.在辽宁等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39.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40.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唯一选择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41.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气候要素

1月均温

-6℃

7℃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