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8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4音乐与影视艺术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4音乐与影视艺术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其中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是( )
A.《英雄交响曲》 B.《蓝色的多瑙河》
C.《卡门》D.《时代在改变》
【解析】 《英雄交响曲》是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卡门》是法国音乐家比才的作品,《时代在改变》是摇滚乐的代表作品。
【答案】 A
2.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曾多次为中国观众演出芭蕾舞《天鹅湖》,并产生了巨大轰动,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他是( )
A.柴可夫斯基B.约翰·施特劳斯
C.贝多芬D.比才
【解析】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答案】 A
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
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解析】 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
【答案】 B
披头士乐队
4.20世纪60年代,右图的乐队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 )
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B.对未来的失望
C.精神颓废
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解析】 当时盛行摇滚乐,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答案】 A
5.电影和电视被称为“年轻的艺术”,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19世纪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C.人类新的精神需要
D.商业利益的驱动
【解析】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其他三项也是电影兴起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A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
①丰富精神生活 ②改变着生活方式 ③扩大人们的视野 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体,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贝多芬给《田园交响曲》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是其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更明确地说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
这部作品( )
A.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解析】 由“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可以看出《田园交响曲》属于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故D项正确。
A项应该是《英雄交响曲》,错误;B项应该是《命运交响曲》,错误;题干强调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不代表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故C项错误。
【答案】 D
8.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
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使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使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故宫》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产生了强烈震撼力,综合显示了电视艺术的强大表现功能。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
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摇滚乐巨星“猫王”普莱斯利
材料三 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
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材料四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音乐的突出特点,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以来流行音乐的主流。
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
(1)民族性。
因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2)摇滚乐。
成因:
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心理,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表现:
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积极:
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
消极:
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10.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
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费黛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费黛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
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
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一音乐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
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该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
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背景:
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通过游击战等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
影响:
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信心,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2019年高中历史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本节概述
古代中国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
本课分五目内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四大发明”,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传入欧洲,重点阐述了四大发明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发生巨变的深远影响。
第二目“《九章算术》和珠算”,重点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突出成就,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三目“《石氏星表》和浑仪”,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
第四目“《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两个方向的突出成果。
第五目“《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在传统中医学方面的成就。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原始资料,对以上五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各项成就的了解和掌握。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
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视频导入→
上课前,首先播放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的相关资料片,直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阅读导入→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从导言提供的信息——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引出造纸术的发明,提问: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推进新课
第一课时
(板书)一、四大发明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36~37,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请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发明。
自主学习1:
(展示图片:
西汉的纸)这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历史见证,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
这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时代的绘有地图的纸。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西汉的纸 汉代的司南(模型)
自主学习2:
[展示图片:
汉代的司南(模型)]这是汉代的司南。
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
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自主学习3:
(展示图片:
突火枪、火箭)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代末年战争频仍,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毕升泥活字版(模型)
自主学习4:
[展示图片:
毕升泥活字版(模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问题情境1:
刚才四位同学准确地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展演变过程,那么四大发明在中国和世界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为什么作用不一样?
请大家阅读教材,然后讨论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了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的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自主学习1:
材料一反映造纸术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自主学习2:
材料二反映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近代化所起的进步作用。
过程评价:
两位同学对材料的解读很到位,分析非常详细,材料一、二的确说明了我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两位同学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
在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两者为什么作用不一样?
哪位同学能就这点做分析?
自主学习3:
四大发明在中国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成分超稳定的强大,在此基础上封建制度不断得到高度强大,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框架内,四大发明的先进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而当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不久,正好赶上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型性的演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撕裂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因素正在不断萌生滋长。
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这一进程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此,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则相应地逐渐衰落下去。
小结:
回答得很对。
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大家学会了用对比的方法来学历史,通过比较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勤勉、聪明的古代中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对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但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造纸术传入欧洲,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指南针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先进的西方火药不仅使欧洲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地迈入近代社会门槛。
总之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过渡: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还有很多科技发明可以与之相媲美,下面我们来学习古代中国同样辉煌的数学成就。
(板书)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37,了解《九章算术》的概况。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数学专著,承先秦数学发展的源流,进入汉朝后又经许多学者的删补才最后成书,这大约是公元1世纪的下半叶。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
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
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
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指导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十进,就是以十为基数,逢十进一位。
数字符号因其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古代中国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7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
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
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
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
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算筹记数摆法
算筹是古代中国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
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
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
古代中国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是受惠于算筹的。
珠算是古代中国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
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14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
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
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
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
因此,一时间珠算风靡海内,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取代了算筹,并最终把算筹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
不仅如此,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
过渡:
教材中仅列举了古代中国数学方面的两个成就,其实还有许多,如圆周率的计算等,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大家看下面一段材料,回忆和学习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板书)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多媒体展示材料:
1976年11月12日晚,在美国科学院大厅里,为款待中国天文学代表团,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我们美国人很难想象,拿天文科学来说吧,中国有全世界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日月食、彗星、太阳黑子……的记录,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中国大陆上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
问题情境2:
弗里德曼所说的天文学成就主要是指哪些?
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1:
弗里德曼所说的最系统、最完整的日食记录要属《春秋》中记录的公元前770~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
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春秋》中记载的公元前613年“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汉武帝时期制订了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至于精美的天文仪器我们可以知道有浑仪和郭守敬革新浑仪创制的简仪等。
自主学习2:
一是古代天象观测记录。
《石氏星表》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编写的,它用赤道坐标记录了800多颗恒星的位置,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它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200年。
自主学习3:
二是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是中国的浑仪,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已经有这种仪器,后来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制作了更为简化、更为精密的简仪。
过程评价: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作出的贡献,还有与之相媲美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
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领域
内容
地位或意义
四大发明
数学成就
天文学成就
第二课时
导入设计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表格,课件展示答案:
领域
内容
地位或意义
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经济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
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
首创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珠算
方便、快捷
天文学成就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
古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这是我们上节课所介绍的杰出的古代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我国古代科技的其他方面的成就。
推进新课
(板书)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
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天干地支。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2月3~5日交节)
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结合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授时历》。
自主学习:
1277年左右,郭守敬等人接受了编制新历法的任务,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
元世祖接受了建议,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个地点进行了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历史上把这项活动称为“四海测验”,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为编制新历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数据。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天,新历法完成。
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