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880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ocx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

本文以对富源县嘎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探析为线索,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富源县嘎拉村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富源新农村建设;嘎拉村;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Theresearchabout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FuYuancounty

—Take GalaVillage forExample

[Abstract]

Thenewruralconstructionistheimportantcontentof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anditisalsoagreatpracticeof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ispaperbasedonthecluestotheanalysis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processofGaLavillageinthecountryofFuYuan,toputforwardcorrespondingsolutionsfortheexistingmainproblem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GaLavillageinthecountryofFuYuan

.

[Keywords] Fuyuan county;Newrural; Construction;GalaVillage ;Question;Countermeasures      

目录

1嘎拉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1嘎拉村概况

1.2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2.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2.2社会保障方面

1.2.2.1社会福利状况

1.2.2.2社会保险状况

1.2.2.3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状况

1.2.3教育卫生状况

2嘎啦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增收困难

2.1.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2.1.2农民缺乏科学务农观念,农民主体意识薄弱

2.1.3资源分布不均、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

2.2教育和卫生状况较差

2.2.1教育发展水平低,农民对教育不够重视

2.2.2卫生事业受经济、环境等限制明显

2.3社会保障体系薄弱

2.3.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2.4乡风文明建设滞后

2.4.1大操大办现象泛滥、礼事影响严重

2.4.2 农民团结意识薄弱、觉悟低下

2.4.3集体观念淡薄、思想文明程度低

2.5村建设施效能发挥失准、缺乏管理

2.5.1基础设施建设监督不到位,效能发挥失准

2.5.2公共产品缺乏管理

2.6管理民主水平低

2.6.1.村级领导、村民民主法治意识不强

2.6.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形同虚置

2.6.3民约建设相对滞后,村务公开不规范

2.6.4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构不完整

3解决嘎拉村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3.1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3.1.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3.1.2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3.1.3整合区内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3.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教育卫生状况

3.2.1由政府带动深化教育卫生发展

3.2.2增强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建设教育主力

3.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3.1扩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区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3.4转变观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4.1改变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旧观念

3.4.2开展宣传活动,弘扬精神文明

3.4.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打击歪风邪气

3.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

3.5.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3.5.2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3.6推进民主化进程

3.6.1提高村领导民主法治意识和村民民主权利意识

3.6.2健全农村民主决策机制

3.6.3加强村规民约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

前言: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

对富源县嘎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探析,对提高该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内城乡差距,促进与其他地区的平衡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嘎拉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1嘎拉村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地处云南东南区域,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西南边,距近级乡镇中心黄泥河镇政府所在地黄泥河镇14.5公里,到黄泥河镇道路为二级柏油公路,该村距黄泥河镇所接壤贵州黔西南州的南昆铁路威舍站点(码头)15.5公里,距县城129公里。

辖暮色谷、六格、嘎拉、箐脚、田边、上补米、下补米、板桥、祭羊山等19个村民小组。

嘎拉自然村设有乡村市集,现有农户910 户,个体户有36户,有乡村人口3777人,劳动力13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39人,人口就业结构单一。

全村国土面积17.06平方公里,海拔1724米,年平均气温14.1 ℃,年降水量1436毫米,属高寒边远山区,适合种植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等。

全村耕地面积2709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136亩。

近五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如下表所示。

嘎拉村近五年经济收入统计表

年   份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单位(万元)

       人平均纯收入单位(元)

        2006

638.50 

1472.45

2007

1162.00

2345.00

2008

1743.00    

2814.00

2009

1724.00

2994.00

        2010

2212.20 

3323.20

     资料来源:

云南省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1.2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2.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通过建设,该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全村910户现有790户通自来水,120户饮用井水,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尚有1个自然村1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的问题。

9个自然村都已通电。

全村910户经电网改造现使用全镇统一管理电网。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距离最近的车站14.5公里。

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61辆。

目前全村均使用广播电视网络,网络覆盖率100%。

全村488户拥有电视机。

34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其中297户拥有移动电话。

1.2.2社会保障方面

1.2.2.1社会福利状况

建设期间,在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下该村在农村合作医疗上取得长足的进展,由原来零基数参加(所有人都要自费看病)增长为现在的3777人,合作医疗参加率为100%,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1.2.2.2社会保险状况

全村3777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94人,占全村人口比重7.8%,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8.87%。

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5.3%。

[0]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将面临着空前的养老压力。

该村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养老压力,据调查,该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零。

1.2.2.3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状况

该村有4户独居鳏夫,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符合五保条件,[1]但却不是五保户。

全村五保户数为零。

同时在各个自然村均发现全村3777人中,享受低保人数为113人。

1.2.3教育卫生状况

教育方面,全村仅有一所完全小学,地处村委会中心嘎拉自然村。

此外8个自然村的办学水平仅为复式班的小学二年级,三年级以上升学需到完小寄宿就读。

各自然村距完小路程不一,最近的六格村2公里,最远的祭羊山长达15公里。

全村23个教师中有12名代课教师。

小学教育仅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其他课程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开展。

中学教育需到距离15公里的镇中学就读,调查中发现近三年升学初中的287学生,现在只有156个在读,流失近半。

医疗方面,截止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777人。

村民的卫生医疗条件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所面积150平方米,有2名乡村医生,距离乡(镇)卫生所15公里,全村仅有一个条件较差的私人诊所。

卫生方面,牲畜饲圈排放没有规划,村民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

2嘎啦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增收困难

2.1.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全村收入几乎都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非常小,无法替代第一产业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增收非常困难。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农业产业。

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经营模式。

另外,农作物种类单一,主要为玉米和土豆两种。

农业产出率低,增产不增收或增收不快还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甚至都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农业基础还十分脆弱。

2.1.2农民缺乏科学务农观念,农民主体意识薄弱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劳作科技含量低,传统落后的原始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还未转变过来,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对政府依赖性强。

在访问过程中发现该村群众广泛持消极不配合思想,绝大多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要做的事情。

在政府兴办的发展特色经济,如万亩核桃打造和蓖麻种植中,胡乱种植,不顾成活率。

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摆正,想依靠政府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

2.1.3资源分布不均、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

该区局部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由于煤矿准许私营,矿产开发商—煤老板垄断经营,年收入可高达千万元,而贫困家庭年收入却不足千元,收入悬殊如此巨大,难以共富。

两极分化的危害,其直接后果是使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困难,难以度日,有的甚至“活不下去”。

2.2教育和卫生状况较差

2.2.1教育发展水平低,农民对教育不够重视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低。

师资力量薄弱,集中办学程度低。

由于该行政村各自然村民小组分散,地形复杂,教学点布局不够合理,导致教育无法集中统一。

教育设施落后,在走访中看到除嘎啦中心完小外的教学点只有破旧的黑板和简陋的教室、课桌椅,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

在所走访8个自然村的11位教师口中了解到,他们的教育计划中都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由于教学场地设施等条件限制,其他如音乐、体育等课程都形同虚设,无法正常开展,给教育目的实现造成了困难。

11位教师均不同程度认为本村农民对科学文化教育认识不够,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单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部分家长对子女的上学、升学持漠然态度,认为读书无用,有甚者竟强令子女初中阶段便辍学随其外出打工。

2.2.2卫生事业受经济、环境等限制明显

由于该行政村地形复杂,各自然村分散不一,乡村医生分布不均,9个自然村中,只有嘎啦、六格、暮色谷3个自然村有并没有职称的乡村医生,其他6个自然村的农民则小到感冒之类的小病都得5到15公里的外的地方就诊,全村唯一的卫生所设施简陋,村民就医环境差。

贫穷的生活条件加之大多村民健康生活意识差,生病都抱着“拖拖就好”的思想,不敢浪费钱,新农村合作医疗在部分村民思想中并不知道是什么,缺乏定期检查的健康意识和条件。

每个自然村都有在身体无法支撑时才去医院检查出病症已经很严重的案例,病痛的严重或贫穷使村民无法治疗大病只能无奈的等待死亡。

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该地卫生事业的发展。

2.3社会保障体系薄弱

2.3.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社会保障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