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335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docx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ItwaslastrevisedonJanuary2,2021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浙江省卫生厅

文件

浙江省教育厅

浙卫发〔2012〕111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托幼机构

卫生保健制度的通知

各市、义乌市卫生局、教育局:

现将《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省卫生厅省教育厅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居儿童卫生保健监督管理,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根据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境内所有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和指导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卫生保健,创造良好的集居儿童生活环境,防止疾病流行和意外伤害发生,保护、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第四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特点,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制度,制订合理的体格锻炼计划,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健全膳食管理制度,制订科学膳食计划,提供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平衡膳食和母乳喂养条件。

(三)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坚持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病。

(四)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做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落实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防控传染病,防范伤害事故。

(五)实施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规范建立并管理有关儿童健康的档案,按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负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

托幼机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

各级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工作与要求

第六条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遵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达到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标准。

第七条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托幼机构必须设立保健室或卫生室。

寄宿制托幼机构或收托600名以上儿童的托幼机构必须设立卫生室。

保健室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九条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必须由托幼机构在职人员兼任,任职资格同专职卫生保健人员。

第十条托幼机构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

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

卫生保健员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儿童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师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第十一条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1次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第十二条儿童入托幼机构前或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者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发现收托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将其带离托幼机构诊治。

患传染病的儿童治愈后,凭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方可回托幼机构。

第十三条儿童进入托幼机构时,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手册、预防接种证,符合要求的,方予办理入园(所)手续。

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并督促补种。

儿童转入新托幼机构时,接收的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原托幼机构出具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和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手册。

第十四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五条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检、全日健康观察等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章培训与考评

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取得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每2年参加1次由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者,应予以验证盖章,考核不合格者,则收回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八条托幼机构保育员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参加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离开保育员岗位2年后再从事保育工作,需重新考核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第十九条正式(申办托幼机构前)设立托幼机构前,申办者须按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标准自查,合格后向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提交书面申请书,经审核取得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合格报告后,方可向有关部门申办审批。

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标准由省卫生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托幼机构应按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评审标准进行自查,合格后向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资料;在收到书面申请书后,受理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并将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对评审合格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给《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不符合的可限期整改,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发给不予发证的通知书。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有效期2年,每年校验1次。

有效期满前2个月按上述规定重新办理。

第二十一条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评审和校验结果列为托幼机构等级评审和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示,并向托幼机构行政(教育)主管部门通报。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评审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第四章管理与职责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细则的组织实施。

成立由妇幼保健机构(牵头)、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小组,开展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检查、指导。

第二十三条托幼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应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辖区内同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卫生评价、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测。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应成立集居儿童保健科(室)或设有专人,具体负责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实施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质量监测等。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业务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

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协助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做好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辖区内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与同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托幼机构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咨询服务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托幼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把卫生保健工作落实到教育和保育工作中。

第三十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具体负责做好本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卫生保健资料的登记、统计和分析,按要求上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年报表等信息资料。

第三十一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具体培训和指导。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对认真执行本细则,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托幼机构经评审未达到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则不予发放或收回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并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

对未取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的托幼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予以降级处理,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三十四条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托幼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第三十五条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细则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细则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小学附设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班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年报表格式由省卫生厅统一制定。

托幼机构应在次年1月10日前将统计资料上报所在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各市妇幼保健机构于2月20日前报省卫生厅。

第四十一条本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1月16日发布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浙卫发〔1999〕405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2.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

3.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4.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日期

年月日

既往病史

1.先天性心脏病2.癫痫3.高热惊厥4.哮喘5.其他

过敏史

儿童家长

确认签名

体格检查

体重

kg

评价

身长(高)

cm

评价

皮肤

视力

口腔

牙齿数

龋齿数

头颅

胸廓

脊柱四肢

咽部

心肺

肝脾

外生殖器

其他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Hb)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其他

检查结果

医生意见

医生签名:

检查单位:

体检日期:

年月日(检查单位盖章)

附件2

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

(留存单)

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月日

离园日期

转入新园名称

既往病史

目前健康状况

家长签名

卫生保健人员签名:

转出单位:

日期:

年月日(转出单位盖章)

备注:

自儿童离园之日起有效期3个月。

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

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月日

离园日期

转入新园名称

既往病史

目前健康状况

家长签名

卫生保健人员签名:

转出单位:

日期:

年月日(转出单位盖章)

备注:

自儿童离园之日起有效期3个月。

附件3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否

编号

单位

岗位

民族

既往史

1.肝炎2.结核3.皮肤病4.性传播性疾病

5.精神病6.其他受检者确认签字:

身份证号

体格检查

血压

心肺

肝脾

皮肤

五官

其他

化验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滴虫

淋球菌

梅毒螺旋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念珠菌)

其他

胸片检查

其他检查

检查结果

医生意见

医生签名:

检查单位:

体检日期:

年月日(检查单位盖章)

备注:

1.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指妇科检查项目。

2.胸片检查只限于上岗前及上岗后出现呼吸系统疑似症状者。

3.凡体检合格者,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合格证。

?

附件4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一、《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使用期3年,每年经体检合格后,由检查机构签发1次。

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应妥善保存,如有遗失,应重新检查,并申请补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制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否

岗位

民族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

年度

年度

体检结果

 

医生签名

年月日

体检结果

 

医生签名

年月日

检查单位盖章

检查单位盖章

年度

年度

体检结果

 

医生签名

年月日

体检结果

 

医生签名

年月日

检查单位盖章

检查单位盖章

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

一、生活制度

(一)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内容,保证其在机构内生活的规律性、稳定性,促进集居儿童身心健康。

(二)对儿童24小时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每个生活环节、顺序、次数和时间等应给予合理安排。

(三)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

(四)正常情况下室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日,寄宿制的不少于3小时/日;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互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午睡时间2~小时/日为宜。

(五)托幼机构应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结合季节变化和机构实际情况,参照7岁以下儿童一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表,具体制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一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表

年龄

饮食

室外活动

时间

(小时)

睡眠

次数

(正餐+点心)

正餐间隔时间

(小时)

日间次数

日间时间(小时∕次)

夜间

(小时)

1岁~

3+2

~4

≥2

2

10~12

岁~

3+2

~4

≥2

1

2~

10

3~6岁

3+2或1

~4

≥2

1

2~

8~10

二、儿童膳食制度

(一)膳食管理

1.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相关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2.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参加食品安全、儿童营养等专业知识培训。

3.儿童膳食有专人负责,建立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民主管理。

4.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膳食和儿童膳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儿童膳食。

5.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计划开支,合理使用,账目每月公布,每学期膳食收支盈亏不超过2%。

6.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二)膳食卫生

1.托幼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并保证儿童按需饮水。

2.食堂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3.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并保洁存放,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5.制定并实施食品及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确保所购食品及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不得加工或者使用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或原料。

6.禁止提供生冷拌菜。

存放超过2小时经确认未变质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当充分加热。

加热时中心温度应当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食用。

7.加工后的熟制品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8.留样食品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50g。

9.相关人员做好个人卫生。

接触食品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净双手;穿戴清洁工作衣、帽,禁止穿工作衣入厕;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10.创建卫生、整洁、舒适的进餐环境,餐前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餐。

保证儿童情绪愉快,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三)膳食营养。

1.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制订膳食计划。

2.根据膳食计划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一次。

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

3.在主副食的选料、洗涤、切配、烹调过程中,按照营养膳食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符合儿童口味。

4.托幼机构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儿童热量和蛋白质平均摄入量全日制的达DRI80%以上,寄宿制的达DRI90%以上;维生素A、B1、B2、C及矿物质钙、铁、锌等摄入量达DRI80%以上。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15%、30~35%、50~60%。

5.全日热量分配:

早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30%(包括上午10点的加餐),午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40%(含下午3点的午后点),晚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30%(含晚上8点的少量水果、牛奶等)。

不提供正餐的托幼机构,每日至少提供一次点心。

6.加强体弱儿膳食管理。

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为贫血、营养不良、食物过敏、肥胖等儿童提供特殊膳食。

儿童各类食物一日建议摄入量

食物种类

1~2岁

3~6岁

谷类

100~150g

180~260g

蔬菜类

150~200g

200~250g

水果类

150~200g

150~300g

鱼虾类

 

100g

40~50g

禽畜肉类

30~40g

蛋类

60g

奶类

350ml

300~600ml

大豆及豆制品

25g

烹调油

20~25g

25~30g

注:

《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

三、体格锻炼制度

(一)根据儿童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体格锻炼,保证儿童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二)卫生保健人员参与体格锻炼计划的制订,指导保教人员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

(三)保教人员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儿童室内外运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安全,布置好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

(四)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

注意观察儿童运动中的面色、神态、呼吸、出汗量等反应和运动后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若有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

(五)根据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运动量,对个别体弱的儿童予以特殊照顾。

有条件的可进行3~6岁儿童体质测试,了解儿童体质状况,指导儿童体格锻炼。

四、健康检查制度

(一)儿童健康管理

1.入机构健康检查

(1)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接受妇幼保健机构按照《浙江省儿童入托幼机构健康检查表》规定项目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托幼机构。

(2)托幼机构在办理儿童入机构手续时,应当查验《儿童入托幼机构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

(3)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需重新进入的,应按照儿童入托幼机构健康检查要求,经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返回托幼机构。

(4)儿童转托幼机构时,转入的机构应查验原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保健手册》。

《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

2.定期健康检查

(1)1~2岁儿童每半年健康检查一次。

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一次。

(2)定期健康检查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承担。

(3)检查项目为身高、体重测量,口腔、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检查,视力、听力测查,血红蛋白检测。

(4)健康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入儿童保健手册,并向家长反馈,对有异常的儿童督促其诊疗。

3.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

(1)托幼机构应做好每日晨间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保教人员应当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做好观察及处理记录。

(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4)患病儿童应当离园休息治疗。

如果接受家长委托需要用药时,由卫生保健人员与家长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药品须妥善保管,用药前应核对并签字。

(二)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经县(区)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按规定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还须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执行。

3.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当立即调离。

4.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病症时,应立即离岗诊疗。

5.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患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者需离岗治疗。

6.离岗诊疗者需持县(区)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五、卫生消毒制度

(一)环境卫生

1.建立室内外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