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80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卷面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D.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2.《史记》载: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据此可知,汉初

A.耕作方式发生改变B.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儒家仁政得以实施

3.图5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

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D.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4.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这表明包拯

A.强调科举选才标准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

C.痛斥官员贪腐行为D.注重维护朝廷法纪

5.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8.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9.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0.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

”从“乾嘉

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

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1.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B.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1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3.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C.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4.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15.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6.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B.矛盾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17.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

“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B.艺术家深人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18.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19.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D.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20.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

“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

”这一评价是基于

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B.近代德国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21.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2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3.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4.1932年2月4日,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

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国正式放弃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英国放弃自由贸易原则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

C.凯恩斯主义的出台D.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

25.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盈亏、海潮上涨下降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300多年前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其成因。

为科学解释上述现象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牛顿C.达尔文D.普朗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大题题,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于战国。

……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当万历在公元1572年以9岁登极之日,张居正因皇太后之信托,成为皇帝的保护人。

他和宫内的首席宦官有了默契,于是行使职权时具有相当的威望,有如宰相,只是没有宰相之名目。

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也将自己权势推广至朝臣之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同时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

张居正既有人事权,便常引用各人的升迁为饵来笼络部属,张居正以这种方法独揽国事达IO年之久,迄至1582年他刚57岁却出人意外的溘然长逝。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法定职责是什么?

张居正能独揽国事权倾朝野的原因有哪些?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部分)示意图

从图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