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718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docx

广东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修复技术指南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

forRepairofTypicalfHighwayAsphaltPavementsinGuangdongProvince

 

前言

为适应广东省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建设和养护工程质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5年立项开展了“广东省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2005-01)课题研究。

根据其子课题“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关单位编制了《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供广大使用者参考。

本指南在全面总结广东省多年来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沥青路面存在的各种病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沥青路面各种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对提高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水平,保证路面具备良好的使用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指南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

典型破坏型式类型及修复措施、裂缝修复技术、坑槽修复技术、松散修复技术、沉陷修复技术、车辙修复技术、拥包修复技术、泛油及抗滑性能不足修复技术、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修复技术、桥面铺装修复技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修复技术等。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地址:

广州市白云大道北丛云路399号,邮编:

510420,电话:

020-86330732,E-mail:

rrcsx@),或登陆广东省交通科技交流互动平台(http:

//121.33.200.123:

8081/bbs/index.jsp)在相关讨论专区提交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1总则

1.0.1为提高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水平,保证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在总结广东省多年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经验,吸收国内外路面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1.0.3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

其余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可参考本指南执行。

1.0.4基本要求

1.对沥青路面必须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

必须加强路况巡视,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工程计划。

2.沥青路面的养护必须加强计划及施工管理,根据计划做好进度安排、人员组织、物资设备供应,确保养护工作按照计划实施。

必须加强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必须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经济核算和成本分析。

3.对各种路面病害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种类、维修季节交通量、天气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维修措施。

4.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病害应及时进行处治。

5.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宜采用机械化养护,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

6.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对坑槽、沉陷、车辙、桥头跳车等需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作业的病害,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

7.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养护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养护技术管理,逐步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采集路况资料,应用路面管理系统,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对策。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现代化的养护技术。

8.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必须贯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1.0.5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维修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1.0.6相关标准

广东省高等级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除按本指南的规定执行外,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沥青路面asphaltpavement

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结构。

2.1.2半刚性基层semi-rigidbase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1.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semi-rigidbaseasphaltpavement

采用半刚性基层铺筑的沥青路面结构。

2.1.4纵向裂缝longitudinalcrack

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2.1.5横向裂缝transversecrack

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2.1.6网裂mapcrack

面层出现的纵横交错呈网状的裂缝。

2.1.7坑槽pothole

由于水和行车荷载作用,导致沥青面层混合料脱落、丢失,出现的坑洞。

2.1.8松散loose

由于沥青粘结料的脱落,导致细集料的出现散落现象。

2.1.9沉陷depression

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2.1.10车辙rut

路面经过车辆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行车道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

2.1.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

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动型混合料,再均匀洒布于路面上的封层。

2.1.12雾封层fogseal

雾封层技术就是利用专用雾封层洒布车在沥青面层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的改性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空隙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功能的作用。

2.1.13压实度degreeofcompaction

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14平整度roughness

路面表面相对与理想平面的竖向偏差。

2.1.15弯沉deflection

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路面表面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

2.1.16横向力系数sidewayforcecoefficient

与行车方向成20°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

2.1.17渗水系数waterpermeability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

简称Cw。

2.2符号

δm—平整度(最大间隙);

Ru—路面车辙深度;

TD—构造深度;

SFC—横向力系数;

Cw—渗水系数;

SSI—路面强度指数。

3典型破坏形式类型及修复措施

3.1典型破坏形式及分级

3.1.1沥青路面可能出现的损坏类型,按结构性损坏、功能性损坏及是否与荷载有关加以区别,如表3.1.1所示。

表3.1.1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

损坏类型

结构性

功能性

与荷载有关

与荷载无关

龟裂

块状裂缝

反射裂缝

纵向或横向裂缝

坑槽

松散

沉陷

车辙

拥包

泛油、抗滑性能不足

修补不良

路面排水不畅

基层强度不足

3.1.2龟裂

轻:

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在2mm以下,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

中:

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

重:

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5mm,大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

3.1.3块状裂缝

轻:

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大部分裂缝块度大于1.0m。

重:

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

3.1.4纵向裂缝

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轻:

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重:

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缝宽度大于3mm。

3.1.5横向裂缝

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轻:

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重:

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

3.1.6坑槽

轻:

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0.1m2以内(约0.3m×0.3m)。

重:

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0.1m2(约0.3m×0.3m)。

3.1.7松散

轻:

路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重:

路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有小坑洞。

3.1.8沉陷

大于10mm的路面局部下沉。

轻:

深度在10~25mm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

重:

深度大于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

3.1.9车辙

轮迹处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槽(辙槽)。

轻:

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

重:

辙槽深,深度15mm以上。

3.1.10拥包

轻:

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10~25mm之间。

重:

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25mm。

3.1.11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

3.1.12抗滑性能不足

路面抗滑性能采用横向力系数作为评价指标,SFC<40,即抗滑性能评定为中及以下的路段。

3.1.13修补不良

龟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修补位置产生破坏。

3.1.14基层强度不足

对路表弯沉大于路面设计允许弯沉的路段,即强度系数SSI评定为中及以下的路段。

3.1.15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

沥青路面结构层内部水无法排出,造成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自下往上的坑槽等病害。

3.1.16桥头跳车

路基段路面与相邻桥台桥面高差的相差大于5cm。

3.2修复措施类型

3.2.1预防性维护

进行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改善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主要是进行表面层处理,以延缓路面进一步的破坏并减少日常的维护活动。

3.2.2纠正性养护

在路面出现某种破坏应进行纠正性维护,例如抗滑能力损失、中等程度至严重的车辙或出现大量的裂缝,也称为“消极性”养护。

3.2.3应急性维护

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应进行紧急维护,例如路面发生断裂或严重的坑槽的时候就需要立即进行修复。

这同时也包括一些临时路面处理措施,以后再采取永久性修复措施。

3.3修复措施选择因素

在选择修复措施的过程中,通常考虑以下的一些因素:

1.裂缝状况

2.破坏方式及破坏程度、范围

3.车道使用情况,交通等级

4.气候与环境因素

5.交通荷载

6.处理措施的成本

7.预期寿命

8.材料的供应情况

9.工期

10.面层摩擦系数

3.4具体修复措施

3.4.1裂缝修补,是一种局部处理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或碎屑进入裂缝内,具体的操作主要是进行裂缝清理并放置填缝料。

裂缝处理一般只能维持几年,几年之后就得进行重复处理。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延长路面的寿命却非常有效。

具体包括下面三种修补方法:

1.清缝并灌缝:

各种类型的裂缝均可以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使用热空气喷枪或压缩空气将裂缝中的碎屑吹出,然后灌入热沥青或者乳化沥青进行封填。

2.扩缝并灌缝:

在横向及纵向裂缝处理中采用。

主要是使用路面锯或开槽机在原有裂缝上设置填缝槽,然后放置填缝料或者灌缝进行封填。

3.压缝带封缝:

横向裂缝处理中采用。

主要是用液化气喷枪烧烤缝面,并用余温烧烤压缝带使其软化,然后粘贴于缝隙进行封缝。

3.4.2坑槽填补包括采用冷、热拌沥青混合料、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