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702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docx

重庆市上半年公开招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综合基础知识8

2011年重庆事业单位招考综合基础知识之复习题

第一编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A.同一性B.客观实在性C.主观性D.自觉能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A.相对运动B.静止C.运动D.有条件的运动

3.发展的本质是(   )

A.普遍联系        B.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C.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下列哪一个不是世界永恒发展的基本规律(   )

A.质量互变规律 B.价值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规律性   B.普遍联系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7.下列有关对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是人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的思维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

B.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的客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规律性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

9.认识的过程表现为(  )

A.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和从感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0.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表象  B.概念、判断和表象

C.感觉、知觉和判断  D.概念、判断和推理

11.下列有关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价值性

1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军队 B.国家政权 C.警察 D.法庭

13.下列有关经济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D.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14.下列有关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B.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15.商品之所以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决定于(  )

A.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B.交换价值  C.货币  D.价值规律

16.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17.下列有关价值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C.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8.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价值     B.商品       C.货币     D.剩余价值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价值增值 B.剩余价值资本化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劳动力成为商品

20.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

A.资本  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货币  D.可变资本

2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剩余价值生产  B.价值增值  C.简单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

22.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  )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  C.可变资本  D.不变资本

2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价值  C.资本家的节约  D.扩大再生产

2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是(  )

A.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形成

C.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5.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B.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表

D.德国古典哲学的诞生

26.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  )

A.毛泽东  B.列宁  C.斯大林  D.马克思

27.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  )

A.16个  B.17个  C.15个  D.18个

28.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的时间是(  )

A.1922年7月  B.1920年7月  C.1923年7月  D.1921年7月

29.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  )

A.十三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30.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遵义会议

31.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三大

3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是党的(  )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五届四中全会

33.党的根本宗旨是(  )

A.解放思想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实事求是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

A.在全世界建立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35.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6.党中央制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指(  )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学历化

B.革命化、资历化、知识化、专业化

C.革命化、年轻化、道德化、专业化

D.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7.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

A.1915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21年

38.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是(  )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39.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A.保家卫国  B.实事求是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服从于党的绝对领导

40.毛泽东党的建设的理论,强调放在首位的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4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四个字,即(  )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

4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群众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4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谦让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尊重群众  D.理解群众

4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阶段是指(  )

A.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

45.正式明确“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党的(  )

A.十三大  B.十六大  C.十五大  D.十四大

46.党的十六大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完整表述为(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4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  )

A.1980年 B.1981年 C.1992年 D.1987年

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按劳分配               D.共同富裕

49.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按劳分配

C.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0.科学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党的(  )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三大

51.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作了全面阐述,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的第二步是(  )

A.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D.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52.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  )

A.十四届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六大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分配方式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按需分配

54.下列有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C.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 D.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5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D.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5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B.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C.改革开发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  )

A.2002年11月 B.2003年11月 C.2002年10月 D.2001年10月

58.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是(  )

A.2002年11月B.2003年3月 C.2004年3月 D.2002年10月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60.下列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C.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它们都借鉴了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优秀成果

6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

A.坚持发展这个主题 B.坚持以人为本 

C.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D.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62.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  )

A.无产阶级B.英雄 C.人民群众 D.中国共产党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

A.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B.培育“四有”公民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A.人民民主专政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5.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发端于(  )

A.苏联B.南斯拉夫C.匈牙利D.古巴

66.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是(  )

A.中共三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6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胜利召开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C.中共三大的胜利召开D.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68.破天荒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69.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  )

A.1929年4月2日B.1928年4月12日C.1927年4月12日 D.1926年4月12日

70.红军开始进行长征的时间是(  )

A.1934年11月B.1933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4年10月

71.不变资本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转变为资本积累的那部分资本 B.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C.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D.转变为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

7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靠(  )

A.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B.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C.绝对延长工作时间      D.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7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  )

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

74.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商品的有用性

75.下列有关意识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没有外部世界,即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也就没有意识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意识依赖于物质

7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下列有关联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B.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C.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独立地存在,都必然地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D.联系具有主观性

77.下列有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否定之否定的实质就是肯定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8.以下不是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是(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判断

79.下列有关人类社会的本质,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现实的

C.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联系的

8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关系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社会形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C.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同物质是可分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A.自觉能动性  B.斗争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实在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是( )

A.运动 B.生产实践 C.科学实践 D.社会变革

5.意识的本质是(  )

A.自觉能动性  B.人脑的机能   C.受物质制约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

A.客观性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7.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

A.实践关系 B.认知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9.感性认识的特点(  )

A.直接性 B.现实性  C.具体性  D.丰富性

10.理性认识的特点(  )

A.丰富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全面性

1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有(  )

A.地理环境 B.公共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口条件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C.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生产力因素包括(  )

A.劳动资料 B.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地理环境

15.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表现在(  )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6.生产关系包括(  )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D.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1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8.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

A.生产力必须适合生产关系性质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

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主要体现在(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2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21.货币和资本的主要区别是(  )

A.价值增殖       B.货币不能转化为资本  

C.流通形式的不同 D.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2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D.货币转化为资本

23.剩余价值生产可分为(  )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B.不变资本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可变资本

24.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是(  )

A.生产阶段  B.购买阶段  C.储藏阶段   D.销售阶段

25.产业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是(  )

A.剩余价值生产的连续性

B.价值增殖

C.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26.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有(  )

A.法国的圣西门 B.英国的欧文 C.法国的傅立叶 D.德国的卡尔

27.以下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思想客观上起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

B.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

C.未能找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

D.不能为无产阶级指出摆脱雇佣地位,实现自身解放的真正出路

28.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

A.《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B.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哲学

29.1948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组织了三大战役,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这三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0.1999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胜利进行了三次重大政治斗争,这三次重大政治斗争是(  )

A.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斗争

B.对台成功实施军事演习

C.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批判

D.揭批“法轮功”的斗争

31.中共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概括是(  )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4.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 )

A.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B.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子建设

D.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使党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35.下列有关党的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是全党团结的思想基础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纲领和路线是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

C.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D.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是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

3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

A.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集中体现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7.以下有关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