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286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山西省右玉县二中【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B.蒸馏水C.矿泉水D.硬水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稀硫酸除铁锈C.蜡烛受热熔化D.瓷碗破碎

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D.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

5.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尼古丁是一种,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5:

7

D.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6.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B.①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Cl﹣1

C.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D.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7.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倒掉一半,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10%                                

B.5%                          

C.2.5%                               

D.2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一定有晶体析出

C.

时,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所标各部件中(填序号),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2.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_____;

(2)“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不同:

汽油_____,洗涤剂_____.

(3)农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制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可燃冰是资源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天然气泄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若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方法。

(4)t2℃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t2℃时,将20g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a物质的______(填“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三、科普阅读题

14.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分析以下对钙元素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1808年,英国的戴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发现了单质钙。

如图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

单质化学性质活波,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薄膜,以防止单质钙继续受到腐蚀。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人体中的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豆制品、干果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钙元素。

膳食中的钙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时,可摄入补钙药剂。

(1)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从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获取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钙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_。

在空气中具有抗腐性能的金属还有_____。

(写出一种)

(3)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5.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

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__数目。

五、实验题

16.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原理对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制取一瓶氢气,需选用B装置,则B中应装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

17.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称量氯化钠所用的仪器是__(填名称);

(2)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3)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数字序号);

(4)如果前面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其原因可能有__;

A.量筒读数时,俯视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5)若将配制好的50g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一定量的水时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加水的质量为__g.

六、计算题

18.将12.5g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到盛有100g稀盐酸中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求: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2)所用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蒸馏水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硬水中含有水、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2.B

【详解】

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除铁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硫酸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蜡烛受热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C

【详解】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的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氮气、氦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A、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尼古丁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0:

14=5:

7,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

(1×14):

(14×2)=60:

7:

1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6.C

【详解】

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错误;

B、由①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故B说法错误;

C、②表示的元素最外层是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C说法正确;

D、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7,性质不会相似,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A。

8.D

【分析】

A、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青铜;

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物质的用途不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有关;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详解】

A、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青铜,故A选项错误;

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B选项错误;

C、物质的用途不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有关,故C选项错误;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故D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

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B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甲物质饱和溶液溶液从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正确;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而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是蒸发结晶,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是蒸发结晶。

10.B

【详解】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正确;

C、氮气也能使然着的木条熄灭,故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B。

11.C氧气水

【详解】

解:

(1)链条属于金属材料;

(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能生锈;

(3)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2.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可以溶解油污可以乳化油污Fe+CuSO4=Cu+FeSO4

温室效应

【详解】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汽油是溶解,洗涤剂是乳化;

(3)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4)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烷是可燃性气体,若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

13.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

【详解】

解:

(1)从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P点是a、c两曲线的交点,即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3)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想使它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或加水等方法;

(4)从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所以将2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20g,得到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8.6%。

14.2失去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钙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薄膜铝CaO+H2O===Ca(OH)2

【详解】

解:

(1)由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或质子数)为20;元素符号为Ca;钙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单质钙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以防止单质钙继续受到腐蚀,所以单质钙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铝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对内部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

(3)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15.2H2O

2H2↑+O2↑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原子分子

【详解】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

2H2↑+O2↑;

(2)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图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由图可以看出,原子并为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可能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答案为原子,分子.

【点睛】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

A或B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D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锌粒和稀硫酸

【详解】

(1)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此时就选择装置A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常温下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也常用于制取氧气,此时应选择B装置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收集;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的B装置;则B中应装入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

17.天平加快溶解③②④⑤①B、C量筒、胶头滴管50

【详解】

解:

(1)称量氯化钠所用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2)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因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③②④⑤①;

(4)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造成溶质少了,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造成溶剂质量偏大,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5)设稀释后所得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50g×10%=5%×x,解得x=100g.则需加水的质量为:

100g-50g=50g;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

18.

(1)4.4;

(2)10%

【分析】

(1)根据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则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前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之差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再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详解】

解:

(1)反应前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2.5g+100g=112.5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由质量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2.5g-108.1g=4.4g;

(2)设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所用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

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点睛】

明确二氧化碳是气体并利用质量守恒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