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22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docx

中考地理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复习知识梳理+典例精炼

第十四单元东北地区

知识梳理

东北地区

疑难点津

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纬度位置:

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位于渤海北部。

相对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影响因素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②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③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主要农产品:

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亚麻等。

3.东北地区成为重工业基地的原因

(1)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这里有大庆、辽河油田,鞍山、本溪铁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等煤矿,为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海陆交通便利。

京哈线和哈大线在沈阳交会,大连是北方重要的海港。

(3)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问题:

东北地区的经济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问题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

(1)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民营经济发展滞后;

(2)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步萎缩;(3)资源面临枯竭,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缺乏后续替代产业;(4)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振兴措施: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相结合,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重组;

(2)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是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工业,近几年由于能源的耗损和机器设备的老化,已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产业优势;(3)发挥政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职能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

高频考点

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1)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海陆位置: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地区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3)纬度位置: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2.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2)气候特征: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东北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

4.农产品生产基地

(1)生产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黑土肥沃,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

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甜菜。

(3)农作物的分布。

农作物

集中产区

玉米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甜菜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5.重要的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大庆

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哈尔滨

动力机械基地

沈阳、齐齐哈尔

重型机械、冶金设备及矿山设备生产基地

长春、大连

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2)工业结构特点:

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等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结构特点。

(3)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6.东北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

(1)农产品基地。

①社会经济条件:

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②自然条件:

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2)重工业基地。

①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②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森林、农产品等资源丰富;⑤能源矿产充足。

典例解析

例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结合下图,回答

(1)~

(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

C.人少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D.土壤肥沃

【解析】

(1)结合东北地区图可知,甲为内蒙古高原东部,所以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乙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东北平原,所以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丙是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所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

(2)东北地区之所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大,人口少,人均耕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

【答案】

(1)D

(2)C

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个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

(1)东北与海南岛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共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3)材料二表明,海南现在也能生产出优质大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解析】

(1)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找出两地的共同自然原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

(3)由材料可知海南发展优质水稻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和科技。

【答案】

(1)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

(2)自然因素:

地形——平原广阔;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

人文因素:

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3)技术与土壤

例3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省、A    省和辽宁省。

(2)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

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最大的内海B    海,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

辽宁省行政中心C    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是本区优势能源。

(4)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多年的发展也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图中所示,辽中南地区大部分生态情况属    区。

请举例说明该区域生态恶化的原因。

(5)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解析】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地处中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

辽宁省行政中心C是沈阳,该城市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煤炭是本区优势能源。

(4)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多年的发展也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图中所示,辽中南地区大部分生态情况属极危急区。

该区域生态恶化的原因:

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5)在辽中南地区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会严重污染环境,此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

(1)吉林

(2)重渤中(3)沈阳煤炭(4)极危急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5)B

方法归纳

1.气候对一个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个地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较多,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

(1)衣:

东北地区居民冬季穿皮毛衣服,以抵御寒冷的侵袭。

(2)食:

东北地区居民喜欢吃辣椒、大碗喝酒,排除体内寒气(南方地区居民喜欢吃辣椒是为了排除体内湿气)。

(3)住:

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厚窗小且是双层窗,室内一般有火炕,屋顶坡度大。

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防寒保暖,同时有利于积雪滑落。

(4)行: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积雪多并且厚,许多居民出行都坐爬犁或狗拉雪橇。

(5)娱乐活动:

滑雪、溜冰、打冰球、冰雕等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形式。

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很不均匀。

例如:

我国东北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这里地形多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成为人口集中分布区;京哈线、哈大线、滨洲—滨绥线等铁路沿线地区,工业众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密集,人口分布集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森林密布,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北部山区纬度高,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所以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自主检测

(时间:

30分钟,满分: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

1.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有关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沃野千里

B.夏季高温多雨,农作物一年两熟

C.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D.三江平原的湿地应继续开垦,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C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和甜菜

B.春小麦、水稻和棉花

C.冬小麦、玉米和大豆

D.冬小麦、大豆和甜菜

【答案】A

3.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B.该地区农作物主要为一年一熟,与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比较,该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

C.该地区平原广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该地区工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传统产业比重小

【答案】D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A.钢铁B.石油

C.木材D.数控机床

【答案】D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物产丰畜。

读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5~6题。

5.图中序号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A.①——辽河平原B.②——长白山

C.③——松花江D.④——渤海

【答案】B

6.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B.夏季高温多雨

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当地生产技术先进

【答案】A

7.下列有关东北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

B.被称为“白山黑水”

C.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较小

D.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答案】C

8.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

9.东北地区北部分布着肥沃的()

A.黑土B.黄土

C.红壤D.紫色土

【答案】A

10.下列少数民族中,其聚居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