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535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docx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

第20期(总第103期)

 

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2007年4月30日

农业部2007年农资打假专项

治理行动春季督查报告

4月上旬,农业部组织4个督查组分赴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云南、重庆、山西、陕西等8省(区、市),开展农资打假春季督查。

从督查情况看,当前农资市场总体情况良好,春季农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部分农资价格小幅上涨,农资生产和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效果明显,农资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据对8省1700家农户的调查显示,80%的农民对当前农资市场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为18.5%,比上年减少6.5个百分点;认为混乱的为1.5%,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开展农资打假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今年以来,8省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农业部各项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市场监管和源头治理力度,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据统计,1—3月份8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9.8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5.3万个次,整顿各类农资市场1万多个次,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887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个,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2559.4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117万元。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工作落实。

六部委农资打假工作要点和农业部农资打假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后,特别是2月27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及时制定下发了农资打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梁滨春节刚过即到农业厅调研,要求进一步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出席了本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暨现场咨询活动;重庆、云南、江西、广西等省农业部门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对各级农业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和建立责任追究制;吉林、黑龙江两省把农资打假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际行动,并作为衡量各地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陕西省政府今年第一次将农业综合执法列入财政预算,下拔180万元用于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部门合力打假,形成联动机制。

各地农业部门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部门合力打假力度明显增强。

山西、重庆两省(市)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协调工作,全省(市)形成了统一协调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格局。

黑龙江、吉林两省农业、公安、工商和质检部门在案件查处、信息通报、联合行动等方面都建立了较好的工作联系。

黑龙江省农委与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联合开展农资打假协作制度的通知》,建立了联合打假协作制度。

(三)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提高农资打假效能。

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推行“五有标准”(有健全机构、有精干队伍、有配套设施、有完善制度、有工作成效)规范化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执法“软、乱、散”的局面,在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庆市建立了市总队、区县大队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并全面配备了执法用车。

山西省11个市全部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支队,103个县(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市级建立面达89.5%。

广西已有80多个县(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占全区80%以上。

桂林市支队每年春夏两季联合工商、质监、供销、水产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保护春耕和双抢,综合执法效果明显。

云南省47个县市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

从督查情况看,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地区,农资打假工作效果好、力度大,日常监管比较到位。

(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进放心农资进村。

在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推动下,各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供销社、农资生产企业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名优农资企业创新优质农资供应机制,直接到村设立销售网点,开展连锁配送业务,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经营网络,提高优质放心农资市场占有率,保证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农资。

吉林省敦化市是农业部的试点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有资质、有实力的敖东大市场作为农资配送中心,相应确定了敦化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富农种业等11家有信誉的经营单位作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配送单位,在全市300个村选择80个村,每个村设立1个经销点。

经销点悬挂农业局监制的铜牌,形成了从县辐射到村的连锁经营网络。

黑龙江宾县建立了5个县级农资配送中心、92个乡级农资配送站和40个村级直营店,实行送货上门,农资连锁经营量达总需求量的80%。

重庆,江西、广西也积极探索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技术推广为主体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大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将农资经营网络延伸到乡、村,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五)开通12316“三农”热线,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区、市)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12316“三农”热线。

吉林是首开省,于2006年8月1日正式开通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电话为主要接入和发布方式、以电视和电台以及平面媒体等多种介质为展现形式的复合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聘请了4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解答农民群众的提问。

同时,把农民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制作成电视、广播专题节目和文字通稿,广泛宣传。

“热线”平均日访问量达到1200余个,被评为吉林省直机关2006年第三季度最佳实事之一。

广西12316“三农”热线覆盖全区,农民拨打“热线”既可举报,也可查询其他信息,还可直接咨询农业专家。

重庆市农业局依托电信平台于今年1月1日开通了“热线”,实现农资打假等投诉举报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云南也于今年3月份开通了“热线”。

12316“三农”热线的开通,既解决了各地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电话不统一、农民投诉举报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民农业技术咨询难、农业事故鉴定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六)强化日常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各地农业部门结合本地春季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

加强了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检查,对辖区内的农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农资企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自觉守法意识。

二是严肃查处大案要案。

各级农业部门严格执行“五不放过”原则,对群众举报、检查发现、媒体披露的假劣农资案件,依法严厉查处。

三是跟踪整改。

各地农业部门对往年抽查中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广西区农业厅多次组织人员对2006年全国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中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回访检查,直至企业整改合格。

四是加大质量抽检。

各地加大了抽检力度、密度和范围,对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依法严厉处理并曝光。

二、农资市场供应及价格情况

各地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供应,总体看,农资储备充足,价格基本平稳,能够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

春播期间,种子和农药总量供大于求,化肥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品种价格呈高位运行状态。

水稻种子价格普遍同比下降0.5元/斤;农药价格有升有降,总体基本持平。

农资市场秩序良好,供求两旺,农资经销商和广大农民都比较满意。

三、当前农资打假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过各地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但督查中仍发现不少问题。

主要有:

(一)农资市场仍不规范。

随着对农资经营资质条件的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农资经营队伍迅速壮大,监管难度加大。

无证照经营、挂靠经营、超范围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提篮小卖,走街串巷的游走商贩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一些农药、肥料经营无台帐记录,难以追溯;此外,农资经营人员素质较低,经营门店分散,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等现象,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二)执法条件没有明显改善。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没有执法服装,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导致办案反应能力差。

缺乏抽样检查、销毁和联合执法费用,严重影响了农资打假工作的开展和执法效果。

(三)收缴和销毁高毒农药难度大。

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

目前农业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开展收缴和销毁工作。

但各地反映,因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和销毁经费,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四)部分地区农药经营户必须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目前国家安监局将部分农药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要求农药经营户必须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给农药经营户带来很大负担。

据反映,陕西咸阳市安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要求全市农药经营户,在今年6月1日前,必须交纳6000元的安全和环境评价费、500元的培训费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否则不能经营。

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

各地普遍反映,《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只赋予农业部门对肥料登记如何进行管理,而对假劣及不合格肥料的处理,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执法依据。

《农药管理条例》明确了经营者条件,但在罚则中却没有明确对不具备条件、不经过审查擅自经营的农药如何处理;对于假冒证号或过期的农药,也只能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

(六)工作不平衡。

督查发现,农资打假工作在地区间和农资品种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

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地区,有机构、有队伍、有人员,农资监管工作就到位。

没有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地区,工作欠力度,监管有死角。

相对于其他品种,种子市场比较规范,明显好于其他农资产品。

四、进一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从各地实践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已经成为农业行政管理、农资监管的重要力量。

国家应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各级农业部门要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减少多头执法,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体系。

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

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

(二)强化农资监管保障措施。

一是保障工作经费。

农资打假应有专项经费,建议国家把农资打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农资打假专项资金,解决联合打假日常工作开支、重大案件查处、举报奖励、农资市场抽检、假劣农资和高毒农药销毁等问题。

二是保障工作手段,改善工作条件。

基层同志普遍要求,国家要加大执法体系建设投入,尽快解决农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需的通讯、取证、交通、检测设备等。

三是保障信息共享。

建议将农药登记、肥料登记、品种审定等审定结果的信息,采用便捷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提供免费查询,方便农资打假和农民识假。

(三)尽快解决农业执法服装问题。

各地农业执法人员强烈呼吁,望能尽快解决执法服装问题。

建议农业部能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专题研究加快解决农业执法服装问题,尽快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早日解决。

(四)启动实施“放心农资进村工程”。

在总结近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支持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广大农民群众买得上用得上放心农资为目标,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定点农资市场建设为着力点,以建设农资信用体系为载体,启动实施“放心农资进村工程”,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工作转化为得到国家财政预算长期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民心工程来实施。

(五)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要尽快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一是加快出台《肥料管理条例》;二是加快修改《农药管理条例》。

 

 

报送:

中央纪委办公厅,监察综合室,第四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办公室,执法监察室,国务院纠风办。

签发:

董涵英编辑:

祝东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