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练习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469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练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练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练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练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练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练习汇总.docx

《最新练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练习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练习汇总.docx

最新练习汇总

 

2010年1月15日练习

高三语文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裨将/大有裨益囤粮/囤积居奇纰缪/未雨绸缪  

B.称职/称孤道寡亲家/亲痛仇快薄饼/日薄西山  

C.对峙/有恃无恐疏浚/怙恶不悛朔风/横槊赋诗  

D.龃龉/含英咀华拜谒/残碑断碣猝然/心力交瘁  

B(B项chèn/chēngqìng/qīnbáo/bó。

A项pí/bìtún/túnmiù/móu;C项zhì/shì jùn/quānshuò/shuò;D项jǔ/jǔyè/jiécù/cuì)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10月1日 ,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10月1日 ,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

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C.国庆晚会上,在北京奥运会上有过精彩演出的林妙可、杨沛宜粉墨登场,再次倾情奉献双簧戏《歌唱祖国》,天安门广场欢声笑语掌声雷动。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答案:

D(A孚:

使人信服。

不能使人信服。

句中误解为“不负众望”。

B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C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D指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3.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5分)

词语

辞书甲

辞书乙

肉细腻鲜美。

一些体薄而高且略呈卵圆形的银白色鱼类的统称。

肉味鲜美。

海产贝类,常见于潮间带的泥沙中。

鳍可制成鱼翅,是珍贵的食品;肝可制鱼肝油;皮可制革。

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浮沉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

⑴甲、乙两本辞书对同一词条的释义各有侧重:

辞书甲重在说明实用价值▲(10字以内)(1分)

辞书乙重在说明生态特征▲(10字以内)(1分)

⑵比较两种辞书的释义,可以断言辞书甲的编撰者的思想中缺少了点什么。

请对辞书甲的编撰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分)

答:

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动物)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3分,意思对即可)。

4.以下是10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段播音实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4分)

播音员:

今天上午,全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内蒙古女子射击运动员栗杰在18日实施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已经是第二例了!

我们不想多做评论。

唉!

从语境看,你认为“唉!

”中可能包含哪些丰富的意思?

请用排比句表述。

示例:

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行为而惋惜,为全运会上再次发生兴奋剂事件而无奈,为体育的纯洁性被玷污而愤怒(共4分,排比修辞1分,“惋惜”“无奈”“愤怒”每点1分,不限于这三个词语,合理均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崇明老人记陆陇其

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

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卜居于县治之西,列肆共五间。

伯开花布店,仲开布庄,叔开腌腊,季开南北杂货。

四铺并列,其中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

“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

“翁姑老矣,若—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坐定,以次称觞献寿,率以为常。

  

翻译:

崇明县有个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九十七岁了。

这老人四个儿子,因壮年时家境贫困,所以卖去了儿子来活命,四个儿子都做了有钱人家的奴仆。

等到四个儿子长大了,都能自立,个人赎出了身子,娶好了媳妇,便一同居住着供养父母。

他们在县衙门的西面选择住处,开店铺共五间:

最大的开花布店,第二个开布店,第三个开腌腊店,第四个开南北杂货店,四个铺子并列着。

当中一间,是进出的地方。

四个儿子奉养父母,极尽孝道。

最初打算每一月一轮,轮流着供养膳食。

媳妇们说:

“公公婆婆年纪大了!

如果一月一轮,那必须经过三个月,才可以再服侍他们,未免太疏远了。

”后来,想每天一家轮流着。

媳妇们又说:

“公公婆婆老了!

如果一天一轮,必须三天后才可再服侍他们,也觉疏远了。

”于是限定一餐轮流一家。

譬如早饭在大儿子家吃,那中午在二儿子家吃,晚饭在三儿子家吃,明天的早饭便在四儿子家吃,这样轮流着。

如果逢到五和十那天,那就四个儿子一同把酒食放在中堂上,父母向南坐,东面是四个儿子和许多孙子坐,西面四个媳妇和孙子媳妇坐,依据长辈小辈的辈分,分左右坐定,然后逐一个人劝酒祝寿,这样已成了习惯了。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博弈,或樗蒲,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

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口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

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

壁橱中缺少了钱,儿子们便私自补足,不让老人知道。

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私自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

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拿钱回来,老人自己也不知道的,这样也成了习惯了。

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老人夫妇,至今犹无恙。

其长子年七十七岁,余子皆颁白。

孙与曾孙约共二十余人。

崇明总兵刘兆,以联表其门曰:

“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

”洵①不诬也。

因援笔记之,以告世之为人子者。

(选自《清文观止》)

老人夫妇俩至今还很健康。

他的大儿子已经七十七岁了,其他三个儿子也头发半白了,孙子和曾孙共有二十多人。

崇明总兵刘兆,把一副对联表彰在他家门上道:

“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

”确是实在的事。

所以用笔记了下来,告诉给做儿女的人。

【注释】①洵:

确实。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姑”婆婆的意思。

)  

A.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

鬻:

卖  

B.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姑,姑且。

  

C.方得侍奉颜色颜色,这里代指父母。

  

D.老人间往知交游间,有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都是表现儿子孝敬父母时周到的一项是(D要注意“儿子周到”的提示语。

)  

A.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B.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C.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乃以一餐为率。

  

D.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四个儿子大富大贵在文中没有根据。

)  

A.本篇题为“崇明老人记”,然而,文章旨在褒扬老人的四个儿子和儿媳。

  

B.老人的四个儿子都开了店铺来生活,媳妇们也极尽孝道,关于如何安排老人的饮食,她们真是费了一番苦心啊!

  

C.四个儿子都出身奴仆,一番奋斗自立后,虽然大富大贵,但对父母却尽责尽孝,使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D.文章语言明白晓畅,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却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为人儿女应尽孝道。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卜居于县治之西,列肆共五间。

(3分)  

(他们)在县衙门的西面选择住处,开店铺共五间。

(卜、句式、列肆每点1分)

(2)分昭穆坐定,以次称觞献寿,率以为常。

(4分)  

依据长辈小辈的辈分坐定,逐一个人(或译按照顺序)举杯祝寿,遵循(这样做)已成了习惯了。

(昭穆、以次、称觞,率)

(3)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

(3分)  

老人胜后,就(或译常常)很快乐地拿钱回来,老人自己也不知道的。

(一句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2分)

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

(每点1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感情2分,分析2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的用意何在?

(4分)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

用意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李白《蜀道难》)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八则》)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看望[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

“培德?

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

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

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

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

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

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

”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

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

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

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

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

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

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

“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

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

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

“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

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

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

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

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

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

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

该死!

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

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他感到脑袋在痛。

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

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

不是吗,莱默斯?

”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

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

“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

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

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

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

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

“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

可是他一点也不饿。

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

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

”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

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

“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

”)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说明。

(4分)

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

(每点2分,共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6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

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心理描写。

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

(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

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

)(每点3分,共6分。

手法1分,心情2分)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每点2分,共6分)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7分)

形象特点:

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

(共4分。

每点2分)作用:

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

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

抛弃虚荣,珍惜亲情。

(共3分。

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可以很个性孙小宁

我越来越认为,阅读可以很个性。

年轻人可以扎堆看郭敬明,中年以上有人还凑堆儿读书,不免有些尴尬。

所以,我对各种看起来不算流俗的“国学读书会”、“读经会”也颇多抵触。

同样,我不认为,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阅读的真实。

恰恰相反,这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

这种数据给没创意的书商做选题参考可行,让书媒记者借此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也可行。

但,都还与个人的阅读无关。

以心探求,我们往往会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

当年我生病时一位主治大夫,后来与我成为朋友。

他从海外归来,专业一级棒,我格外珍视与他的友谊,有时会把家中的闲书递他,只说未必都有用,拣有用的看。

没想到有一年岁末,他发来长长的短信,郑重地向我道谢。

他说其中有一本书,来得非常及时,因为有一段时间他焦虑不堪,几近崩溃,是这本书点醒并拯救了他。

以我对他专业知识的判断,我不认为这本书一定能入他的眼。

但我尊重他的感受。

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中,是一枚樱桃,救了一个处在崩溃边缘的人,谁又能说这枚樱桃此时不是光芒四射呢?

这也可能是许多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书存在的理由。

  相反,一些公认伟大的书,如果我们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没有形成,那么即使理性地知道它好,也可能是油盐不进。

真要有所感应,会有阅读的迷狂,我是亲眼见过的。

一位作家朋友,不像别的作家博览群书,他只读少量作家的书。

我曾多次注意到他的包里有一本早年间出版的博尔赫斯小说集,书页都卷边了,里面勾勾划划,还在一遍遍读。

我说,博尔赫斯有新版的,你还不换一本。

他说,新的在书店翻过,没买,还是这个版本译得好。

我形容他的阅读是一种吸血鬼式的迷狂。

因为热爱,便仿佛要敲骨吸髓。

  还有一些书的价值与魅力,只在特定的时空才得以彰显。

对我,《藏地牛皮书》就是一例。

没去西藏前,我只认为它作为书,设计用纸及编排上有创意。

但是真和朋友到了拉萨,朋友又因高原反应第二天就返回,孤独无助间,《藏地牛皮书》的神奇就显现了。

我在这陌生之地碰到的一个个细小难题,竟然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生命的年轮一点点在扩大,生命的内部也会随之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而这些,恰是我们最好的读书感应器。

所以我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要基于内在的愿望,其实是读无定法的。

有人开卷有益,有人非经典不读,都无所谓高下,高下只在于,见地是不是增长了,生命是不是得到滋养与提升。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是非经典不读焉,但也不是任性胡来,捡着无聊当有趣混一辈子。

读什么,怎样读,都可以很个性。

(选自200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中年以上人们“扎堆”读书的诸多情形颇有“抵触”,认为这都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

B.文中使用电影《樱桃的滋味》的材料举例说明许多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书也有存在的理由。

C.只要形成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我们就能读出一些公认伟大的书的“好”来。

D.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因此完全可以凭兴趣决定读什么和怎样读。

A(3分)(B项:

文中使用电影材料是类比说理。

C项:

文章第三段强调有了阅读的内在感应——“热爱”,会产生阅读的“迷狂”,从行文看,这是指并不多见的一种可能性,而本项的表达太绝对化了。

D项:

本文并未谈到“兴趣”之于阅读的作用,属无中生有。

同时与最后一节矛盾。

16.就本文看来,“阅读可以很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①以心探求,可以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

②对生命内在的需求有所感应,会产生阅读的迷狂。

③特定的时空会彰显一些看似普通的书籍的特殊价值和魅力。

(解析:

三点分别对应2、3、4自然段,这三段分别强调阅读心理的个性化、阅读内在需求及因之产生的阅读状态的个性化、阅读情境的个性化。

17.作者在文中说“内在的阅读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请根据文意解说这句话的内涵。

(6分)

①生命内部生长出困惑与渴求,是最好的读书感应器。

②读无定法,能否让生命得到滋养与提升是选择书籍的最重要标准。

③基于热爱的内在情感,会让人产生最大的情感愉悦。

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告诉读者,阅读不应跟风,而要审视自己内心,根据内在需求选择书籍和读书的方式(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为满分)。

(解析:

根据本句的上下文可得出一、二两个小点,根据2、3段的表述可概括出第三小点,第四小点解说了本句作为文章主旨句的写作用意所在)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

“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

”诸公默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

20.文中提到的范希文就是指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他的作品有《岳阳楼记》(2分)

21.范希文对“执政”的做法持反对态度,理由是不能搞乱法律(2分)

译文:

庆历年间,有个皇帝身边的大臣犯了法,罪过还不到处死,执政的人认为他情节严重,请求杀了他。

范仲淹一个人不说话,退堂后告诉同事们说:

“各位大臣请求皇上不依法处死大臣,一时之间虽然痛快,但不应该让皇上亲手搞乱法律啊。

”那些同事都无言可说。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B.《家》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钰。

梅郁悒,瑞钰贤惠,鸣凤善良而柔中有刚,虽然她们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不尽相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C.《三国演义》以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为主线展开情节,展示了宫廷内部、统治集团之间、同一集团不同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D.“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小男孩曼诺林从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经历中悟出的人生信条,也是《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所要表现的核心精神。

E.欧也妮是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着力塑造的人物。

她善良、重感情,渴望爱情却遭遇了薄情郎始乱终弃的悲惨命运。

作者对她的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答:

D、E(5分。

选对其中一项得2分;两项都选对,方可得满分。

D.错在“小男孩曼诺林从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经历中悟出的人生信条”。

E.错误有两处:

一、“遭遇了薄情郎始乱终弃的悲惨命运”,二、“怒其不争”。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所列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部分),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贾府中哪个女子的命运。

(5分)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⑤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答:

①贾探春 ②袭人 ③贾惜春 ④王熙凤 ⑤李纨(珠大嫂子)(5分。

答对一处得1分)

(2)《哈姆雷特》在写克劳迪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

请说出这四重误杀中的任意两重,并说说情节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5分)

答:

四重误杀:

①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或:

哈姆雷特误杀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②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两位使者,③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④哈姆雷特误杀雷欧提斯(或:

哈姆雷特误杀情人奥菲莉娅的哥哥)。

(2分。

答对其中两重即可得满分)

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环境)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或:

人的脆弱性和命运的残暴性之间相反而又相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