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303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集训11 文言文阅读

(2)

[共57分]

一、[2017·南昌高三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

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

“此非凡儿。

”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

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

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

“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

”太祖笑曰:

“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

”淑喜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

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淑与浚书曰:

“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

“主上信谗,将见罪废。

内省无过,不能受枉。

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

”淑及斌并曰:

“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变色,左右皆动。

斌惧,乃曰:

“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淑叱之曰:

“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

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

“此是何事,而可言罢。

”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

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

劭因命左右:

“与手刃。

”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

劭即位,追赠太常。

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袁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主簿,官名。

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

C.岱宗,即泰山。

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

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指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袁淑少时有风度。

少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袁淑孤傲耿直。

本州官府任命他担任主簿等官职,他都不就任;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他也不以为意,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袁淑敢于进谏。

劝太祖攻打赵、魏,并劝太祖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太祖认为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D.袁淑临危不惧。

太子刘劭将要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

少孤,依外家居。

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

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

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

”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

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

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

“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

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

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

”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

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

帝曰:

“范博士可前平说。

”升起对曰:

“《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

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

诏以下博士。

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范升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元元,古时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年寿高,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

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

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

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不无关系。

C.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

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

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过人,希望让博士之位于他们。

D.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

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语就轻易认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

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福建高三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

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

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

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

未上,丁内艰。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

“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

“非卿不闻此言。

”诏从之。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

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

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

“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

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

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

“师点今居何官?

”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

“一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

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

“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

”或谓:

“令已出矣。

”师点曰:

“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

”即追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

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

“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

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

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施师点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周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

B.丁内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称遭父丧为“丁内艰”,遭母丧为“丁外艰”。

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

D.枢密院,官署名,主管军国机务、兵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并称为“二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

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得到高宏的赞扬。

B.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

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词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了金人的尊敬。

C.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

他担心不到年终提前考核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

D.施师点为国储才,选拔贤能。

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人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朝廷授官时选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专题集训11 文言文阅读

(2)

一、

1.B (先疏通大意,然后找到较明显的标志词,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排除法,如“因问曰”的主语是劭,“曰”后是说话内容,故“因问曰”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

“淑曰”后是袁淑说的话,“曰”后也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B项。

2.D (“追赠”只能针对死者。

3.D (“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错,根据文意可知,袁淑是因“至车后”不肯上车而被杀。

4.

(1)他不做解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

(“属”“遒”各1分,句意3分。

) 

(2)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拿回来,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

(“尝”“饷”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袁淑,陈郡阳夏人,是丹阳尹袁豹的小儿子。

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到了十几岁,得到姑父王弘赏识。

他不做解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

本州官府任命他为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他都没有就任。

刘湛,是袁淑的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把他放在心上,因而彼此大不相合。

出任宣城太守,因遭逢母亲丧事而辞职。

丧期结束后任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秋季,朝廷大举北伐,他侍坐皇帝时从容地说:

“(您)现今应当临视中岳,攻取赵、魏,到泰山封禅,现在正是时候。

我恰逢千载难逢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

”太祖笑着说:

“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

”袁淑喜欢说夸大虚妄、不合实际的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

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拿回来,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

袁淑给刘浚写信说:

“我从以前的文字记载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遭受非议’。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

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天晚上袁淑当值,二更左右,太子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他痛哭流涕地说:

“皇上听信谗言,要加罪于我并废除我。

我自省并没有过错,不能受此冤枉。

明天早上我就要办大事,希望你们鼎力相助。

”袁萧二人说:

“从古到今没有这样的事,希望您慎重考虑。

”刘劭勃然变色,手下都要动手。

萧斌害怕了,于是说:

“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服侍伺候您,常常想为您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更应当竭力听从您的号令。

”袁淑斥责萧斌说:

“你认为殿下真会这样做吗?

殿下小时候曾得过风邪之症,现在可能是他的病又发作了。

”刘劭更加生气了,于是问袁淑:

“这事能不能成功?

”袁淑说:

“您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哪里用得着担心不能成功?

只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的祸患也会随即临头。

希望您迅速停止此事。

”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

“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停止。

”袁淑出来回到省署,绕着床行走,到了四更才睡下。

刘劭将要出动,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十分着急地呼唤袁淑,袁淑睡着始终不起来。

刘劭在奉化门停车,依旧不停催促他。

他慢慢起来走到车后面,刘劭让他上车,他又推辞不上。

刘劭命令手下的人说:

“杀死他。

”袁淑被杀死在奉化门外,时年46岁。

刘劭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常。

孝武帝即位,赠他谥号为忠宪公。

二、

5.A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中,“兵役”是动词“发”的宾语,“征赋”是“繁兴”的主语,“频发”后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

“昭昭于日月”中的“于日月”是状语后置,不能与“昭昭”断开,排除C项。

故选A项。

6.B (“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

7.C (“希望让博士之位于他们”不符合原文意思。

“愿推博士以避恭、羌”意为愿意辞让博士的职位以回避梁恭、吕羌,表示自己的才学不高,有谦虚之意。

8.

(1)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

像这样下去,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将在宫中了。

(“吏人”“汤火”各1分,句意3分。

) 

(2)《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自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这方面的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为它设立博士。

(“祖”“因”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范升字辩卿,是代郡人。

少年时失去父亲,依靠居住在母亲的娘家。

9岁时通晓《论语》《孝经》,到了长大以后,学习《梁丘易》《老子》,并教授年轻人。

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征召范升做议曹史。

当时王莽频繁调发兵役,多次征收赋税,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见道:

“现在天下的事情,像太阳月亮那样明亮,像雷鸣那样震天动地,可朝廷却说见不到,您说听不见,那么百姓向哪里去呼唤苍天呢?

如今正是春季,一年的开始,可是动不动就调发遥远的劳役,粮菜不足,田地荒芜得不到耕种,粮食的价钱飞涨,一斛达数千钱,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

像这样下去,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将在宫中了。

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天下人的疾苦,免去百姓的急难,但不能用书信传达,希望能得到引见,全部陈述我的想法。

”王邑虽然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但最终没有接受。

范升称病请求辞官回家,王邑不同意,命他乘驿车出使上党。

范升于是与汉兵相遇,便留下不再回王邑那里。

建武二年,光武帝征召范升到怀宫,授官议郎,升迁为博士,范升上疏辞让说:

“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一起修订《梁丘易》。

他们二人都年事已高,对经学很有研究,而臣没有及时退休,现在要与梁恭同位,深知吕羌有学问,又不能进,心中惭愧有负于二老,没脸面见世人。

读了书不能实行,知道却不能表达,无法开口去做别人的师长,我愿意推掉博士的职位以回避梁恭、吕羌。

”皇帝没有答应,然而从此重视他们二人,多次下诏接见他们,每次有重大的事宜商议,便常常询问他们。

当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想要为《费氏易》《左氏春秋》设立博士,皇帝下诏让大家讨论。

建武四年正月,皇帝在云台接见公卿、大夫、博士。

皇帝说:

“范博士可以上前来发表意见。

”范升起身回答说:

“《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自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这方面的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为它设立博士。

”于是范升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人相互辩论,到中午才停止。

当时辩论者认为太史公多处引用《左氏春秋》,范升又奉上陈说太史公违背《五经》,错误理解孔子言论及《左氏春秋》不可录用之处共31条。

皇帝下诏把他的意见交给博士们讨论。

永平年间,范升任聊城令,因受到牵连被免官,在家中去世。

三、

9.D (先疏通大意,仔细比较断开处的异同,要注意把握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

“倍输”意为加倍的赋税,“重”的意思是“又”,故“倍输”之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

“今明堂肆赦”句意完整,且其后的句子是“赦”的对象,故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D项。

10.B (“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子遭遇父亲去世或承重孙遭祖父之丧。

11.D (“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错误,原文是他让蜀地的贤士上书推荐他们所了解的有才华的人。

12.

(1)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着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他们)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

(“顾”“守”各1分,句意3分。

) 

(2)人的困厄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

(“穷”“图”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

他10岁就能读懂“六经”,12岁就能写文章。

20岁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

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

未等上任,遭逢母丧。

乾道元年,因陈康伯的推荐,施师点被皇上召见问话,他说:

“历年多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泽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

百姓已经被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的存贮将空。

赋税不能如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

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朝廷也全部予以免除。

”皇上说:

“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话。

”并诏令有关部门遵从这些意见。

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

施师点担负使命到金国朝廷,金国大臣排列的顺次已定,司仪以亲王将到为由,令施师点退位,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

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正地说:

“站立顺序已定,还要做什么?

”不肯稍稍移动。

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着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他们)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

等到后来金使正月初一来到南宋朝廷祝贺时,问接待他的官员:

“施师点现居何官?

”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列队站立的人中指出施师点给他看,金使恍然大悟地说:

“一看见正直的人,就感到眼前一亮。

在此之前,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等到这样办了,主管财政的大臣有乐意为督促的人,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

皇帝的批示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

“这种政策如果推行,上下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地生活。

”有人对他说:

“命令已经发出去了。

”施师点说:

“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不能迅速加以更改。

”于是立即追去扣住这个命令。

十四年,他拜官知枢密院事。

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并记下放在夹袋里,认为蜀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于是要蜀中的贤者,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有才华的人,按其才能品行、文学特长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

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

“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

人的困厄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

”施师点生病死去,享年69岁。

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