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51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docx

考点01化学史和化学家《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

考点一化学史和化学家

1.古代:

火的发现和使用——对物质变化探索阶段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

青铜器(商代)

冶铁(春秋时期)

炼钢(战国时期)

湿法冶金(西汉)

造纸术、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与化学联系最紧密的两项

酿造、染色、油漆、制革等。

2.近代: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即组成物质的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

②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即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

纳米技术——(合成新分子阶段)

 1nm=10-9m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中国的化学家

1.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联合制碱法工艺流程

A.优点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取CO2这一工序.

B.原理: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2.张青莲

1990年代起,他组织并主持一个跨单位的原子量科研组,多使用高富集同位素校准质谱法,并收集多种天然样品,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的原子量,得到新值,均经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其中锗的原子量72.64±0.01取代了旧值72.61±0.02,改幅较大,并解决了一个半世纪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化学法和质谱法测值相差达0.04),所以贡献尤为突出。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3.屠呦呦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外国的化学家

1.道尔顿(英国)-------------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2.阿伏加德罗(意大利)----提出了分子学说

3.门捷列夫(前俄国)-------发现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拉瓦锡(法国)--------------把天平引入化学研究流域第一人

例1.(2020·常州市)下列对历史上几项重要化学研究成果的介绍错误的是

A.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B.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

C.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D.侯德榜创新了纯碱制法

【答案】A

【解析】A、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拉瓦锡,选项A错误;

B、居里夫妇研究发现并提取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选项B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C正确;

D、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

故选A。

例2.科学发展,薪火相传。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答案】B

【解析】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例3.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在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汤姆生D.侯德榜

【答案】D

【解析】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

考向一、化学史

1.(湖南省株洲市2020年中考)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学说

D.屠呦呦乙醚冷萃提高了青蒿素的提取率

【答案】C

【解析】只有C项道尔顿是英国人,故其“原子论”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故选:

C。

2.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是(  )

【答案】D

【解析】A.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错误。

B.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错误。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错误。

D.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正确。

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D.航海导向(指南针)

【答案】C

【解析】破布捣烂、活字排版、航海导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A

【解析】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5.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答案】A

【解析】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纯碱的“侯氏制碱法”,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6.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氧化汞粉末,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生成氧化汞,质量增加,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在加热的过程中,金属汞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液面不再上升,正确。

考向二、化学家

1.(2019·吉林)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

A.侯德榜B.屠呦呦

C.门捷列夫D.拉瓦锡

【答案】C

【解析】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答案】B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故选B。

3.下列化学家与其科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

B.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C.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律

D.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

【答案】B

【解析】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故正确;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而不是发明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

C.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

D.冶铜、炼铁、制陶瓷,造纸、制黑火药等等

【答案】A

【解析】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故选A。

1.(2020·河南期末)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我国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张青莲D.拉瓦锡

【答案】C

【解析】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我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故选C。

2.(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模拟)化学使世界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拉瓦锡B.汤姆生C.门捷列夫D.卢瑟福

【答案】D

【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卢瑟福通过实验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3.(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

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拉瓦锡发现氧气约占空气的1/5体积

D.诺贝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说法正确。

B、1911年,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说法正确。

C、1775年,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说法正确。

D、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在罗蒙诺索夫提出质量守恒这一观点后,拉瓦锡通过天平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4.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C

【解析】A.在甲骨上刻字,改变的是甲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指南针指引航海,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指引方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用泥土烧制陶瓷泥土主要含有硅元素与水的混合物,而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选项正确;

D用石块修筑长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5.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

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造纸B.湿法炼铜C.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D.铁矿石炼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A.造纸过程中木材粉碎成纸浆,纸浆过滤成纸,属于物理变化,纸浆的漂白属于化学变化,故造纸涉及了化学变化;

B.湿法炼铜的原理是Fe+CuSO4==FeSO4+Cu,有新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