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058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docx

现场处置方案样本99763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区域(装置)名称

车间配电室、设备操作盘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触电

可能发生的季节、时段

夏季潮湿季节,设备设施故障、维修期间

事故危害程度

电伤、死亡

事故征兆

违章操作,电气线路或设备设施设计、安装缺陷,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缺少安全防护设施等

组织形式与人员构成

成立以车间主任(班组长)为组长的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以本班组(岗位)人员为主。

应急工作职责

1、发现事故和隐患及时处理和报告;

2、事故初起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应急救援;

5、预计事故扩大时报告并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发现异常

例如:

xx和xx在xx区域维修电气设备时,一人突然呆立不动或有其他异常状态。

事故第一发现人

报警

向班组长报告:

x日x时x分,xx在xx区域维修电气设备时发生触电事故,一人触电倒地,请求支援。

发现人

所在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

生产:

bbbbb

火警:

119

急救:

120

匪警:

110

向部门领导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nnnnn)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向110、119和120报警(如需要,报告内容同上)

发现人或班组长

应急处置

1、立即切断上一级电源开关(若不清楚,电话联系电仪请求支援)。

发现人

2、指挥人员快速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

班组长

人员救护

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救护至安全区域。

指定人员

2、对触电者实施救护(视情况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

指定人员

救援接应

指派人员打开应急救援通道,引导救援力量到达。

班组长

应急扩大

(应急处置失败或人员伤亡扩大)

通知电仪车间扩大停电区域;

班组长或指定人员

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处置流程

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置、人员救护等可同时进行或适当调整,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

事故报告

(1)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简要经过;(4)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

现场恢复

电工专业人员查明触电原因后,采取的防护措施到位后方能送电

个人防护

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只是辅助手段,仍应尽量避免带电作业。

救援器材

绝缘靴和绝缘手套,干燥的衣服、手套、木板和有绝缘把的钳子等。

救援对策

1、发现人员触电时,切断电源要快速、果断;

2、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必须使用绝缘器材和用具;

3、有高压接地的可能时,立即疏散无关人员到安全距离;

4、禁止在情况不明或无防护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事故现场。

自救与互救

1、救护人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且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触电。

2、对触电者实施救护时,应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时)。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或无照明区域,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4、使触电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流通处,安静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严密观察,等待医生前来救治(较轻者)。

5、触电者伤势严重、经判断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停止心跳时立即做心脏按压复苏,并联系车辆立即送往医院。

6、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者的急救不能终止。

人员能力确认

1、非电气作业持证人员禁止参加电气作业抢险。

2、进入事故现场救援必须保证2人以上,严禁单独行动。

救援结束

1、险情排除后,应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

2、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现场清理工作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其他特别警示

1、保持救援电话畅通;2、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保养;3、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4、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

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区域(装置)名称

制曲发酵室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在制曲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聚集在窖池内,车间员工在出窖时可能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

可能发生的季节、时段

在生产作业过程、进入有限空间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并无明显季节性规律

事故危害程度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呼吸空难,甚至窒息死亡。

事故征兆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所以在进入窖池操作时应注意通风换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2.5经数小时无任何症状3.0无意识地呼吸次数增加4.0出现局部刺激症状6.0呼吸量增加8.0呼吸困难10.0意识不清,不久导致死亡

组织与人员

成立以车间主任(班组长)为组长的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以本班组(岗位)人员为主。

应急职责

1、发现事故和隐患及时处理和报告;

2、事故初起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应急救援;

4、预计事故扩大时报告并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发现异常

出现二氧化碳中毒造成作业人员神志不清、昏迷等

事故第一发现人

报警

向班组长报告:

x日x时x分,在xx装置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状况,人员昏迷等症状,请求支援。

发现人

所在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

生产:

bbbbb

火警:

119

急救:

120

匪警:

110

向部门领导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响应升级,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nnnnn)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向110、119和120报警(如需要,报告内容同上)

发现人或班组长

应急处置

立即上报值班长,进行现场通风,待窖池内的二氧化碳置换完全或者使用呼吸器,救援人员进入窖池将伤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发现人

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无关人员快速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调集救援器材,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助。

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

班组长

人员救护

1、:

解开窒息者领口、腰带、文胸使呼吸顺畅并马上进行外胸按摸或人工呼吸,用现场配备的氧气呼吸器为中毒者输氧。

2、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指定人员

救援接应

打开应急救援通道,指派专人引导救援力量到达。

班组长

应急扩大

(应急处置失败或人员伤亡扩大)

通知车间扩大撤离人员区域,增加消防等隔离措施

班组长或指定人员

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处置流程

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置、人员救护等可同时进行或适当调整,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

事故报告

(1)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简要经过;(4)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

现场恢复

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达到生产设施要求后方可运行。

防护器具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化服,必要时着装重型防化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救援器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

轻型(重型)防化服,氧气呼吸机等

救援对策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自救与互救

1、在空气呼吸器发出警报时,应立即退出毒区。

2、在使用保护器具前,切记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6、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或无照明区域,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7、护送受伤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流通处,安静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严密观察,等待医生前来救治(较轻者)。

5、伤势严重者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复苏,并速请医生诊治或立即送往医院。

6、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者的急救不能终止。

人员能力

1、个人无把握处置时,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共同处理。

2、进入事故现场救援必须保证2人以上,严禁单独行动。

3、进入现场人员身体素质要过硬,没有生病或身体不适。

救援结束

1、险情排除后,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

2、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3、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处理,人员、设备、现场卫生,全面到位。

然后报生产部门检查。

特别警示

1、保持救援电话畅通;2、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保养;3、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4、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

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区域(装置)名称

烤酒区、谷壳堆放区、酒精罐区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可燃物火灾爆炸,助燃物火灾爆炸,工艺、设施火灾爆炸、电器火灾爆炸。

可能发生的季节、时段

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高温的春夏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事故危害程度

在生产过程现场和储存区,存放易燃、可燃物质。

这些易燃、可燃物质遇到明火时,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事故征兆

如电源线产生火花,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违规动火,防雷、静电线接地不良等

组织与人员

成立以车间主任(班组长)为组长的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以本班组(岗位)人员为主。

应急职责

1、发现事故和隐患及时处理和报告;

2、事故初起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应急救援;

4、预计事故扩大时报告并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发现异常

闻到,现场冒烟、着火,有人烧伤。

事故第一发现人

报警

向班组长报告:

x日x时x分,在xx装置发生甲醇泄漏,起火,请求支援。

发现人

所在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

生产:

bbbb

火警:

119

急救:

120

匪警:

110

向部门领导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响应升级,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bbbbb)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向110、119和120报警(如需要,报告内容同上)

发现人或班组长

应急处置

立即上报值班长,进行着火源切断,或利用附近合适灭火器具进行灭火,对泄漏物进行堵截。

发现人

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无关人员快速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报告相关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切断电源,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班组长

人员救护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4、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指定人员

救援接应

指派人员打开应急救援通道,引导救援力量到达。

班组长

应急扩大

(应急处置失败或人员伤亡扩大)

通知车间扩大撤离人员区域,增加消防隔离措施

班组长或指定人员

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处置流程

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置、人员救护等可同时进行或适当调整,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

事故报告

(1)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简要经过;(4)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

现场恢复

查明原因,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达到要求后方能运行。

防护器具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救援器材

1、应根据易燃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遇水易燃的物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电器火灾不能用水灭火,油类、溶于水的液体最好用抗溶性泡沫灭火。

2、平时消防水袋双层卷叠,防止打结。

救援对策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人员再灭火。

2、初期火灾及时扑灭或控制火情的漫延,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自救与互救

1、救护人必须使用适当的灭火器具,如果是电气火灾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且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触电。

2、对受伤者者实施救护时,应防止受伤者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时)或者对身体烧伤表面造成损伤。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或无照明区域,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4、使受伤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流通处,安静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烧伤皮肤与衣物粘在一起,慎动,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损伤),严密观察,等待医生前来救治(较轻者)。

5、伤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复苏,并速请医生诊治或立即送往医院。

6、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者的急救不能终止。

人员能力

1、初期火灾发现者及时用适当灭火器具扑救,并呼叫周边人员协助。

2、无法控制火情时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救援结束

1、险情排除后,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

2、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3、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处理,人员、设备、现场卫生,全面到位。

然后报生产部门检查。

特别警示

1、保持救援电话畅通;2、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保养;3、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4、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

区域(装置)名称

生产车间所有区域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因夹伤、撞伤、工具划伤等造成的机械伤害

可能发生的季节、时段

夏季天气较热,身体裸露部位较多,易发生机械伤害。

事故危害程度

可能因为机械伤害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事故征兆

设备存在隐患、人员麻痹大意、违章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组织与人员

成立以车间主任(班组长)为组长的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以本班组(岗位)人员为主。

应急职责

1、发现事故和隐患及时处理和报告;

2、事故初起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应急救援;

4、预计事故扩大时报告并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发现异常

发现有人被酒甑夹伤、行撞伤等机械伤害

事故第一发现人

报警

向班组长报告:

x日x时x分,在xx装置发生甲醇泄漏,起火,请求支援。

发现人

所在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

生产:

bbbb

火警:

119

急救:

120

匪警:

110

向部门领导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响应升级,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bbbbb)报告:

(报告内容同上)

班组长

向110、119和120报警(如需要,报告内容同上)

发现人或班组长

应急处置

立即上报值班长,并帮助伤员摆脱受伤现场,轻微受伤进行包扎止血处理,受伤严重者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拨打120急救。

发现人

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无关人员快速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报告相关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切断电源,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班组长

人员救护

1、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2、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指定人员

救援接应

指派人员打开应急救援通道,引导救援力量到达。

班组长

应急扩大

(应急处置失败或人员伤亡扩大)

通知车间扩大撤离人员区域,增加消防隔离措施

班组长或指定人员

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处置流程

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置、人员救护等可同时进行或适当调整,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

事故报告

(1)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简要经过;(4)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

现场恢复

查明原因,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达到要求后方能运行。

防护器具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救援器材

1、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

2、担架、车辆等。

救援对策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人员再处置现场。

2、救援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自救与互救

1、救援因电器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时必须断电。

2、救援甑盖等造成的机械伤害时一定要固定好,防止甑盖坠落造成二次伤害。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或无照明区域,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4、伤者流血不止时一定要及时止血,防止出血过多造成休克。

5、伤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复苏,并速请医生诊治或立即送往医院。

6、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对受伤者的急救不能终止。

人员能力

1、懂得处理机械伤害的基本方法,不可盲目施救。

2、伤势严重者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救援结束

1、险情排除后,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再次造成事故。

2、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3、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处理,人员、设备、现场卫生,全面到位。

然后报生产部门检查。

特别警示

1、保持救援电话畅通;2、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保养;3、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4、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