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031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docx

第10课时北美和美国

第10课时 北美和美国

[学习目标] 1.掌握北美地形特点,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并且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内容。

 2.结合区域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说明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

 3.根据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并且把握各种农业区的分布。

 4.结合美国国情,比较说明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特点。

 

1.在“北美洲图”中填注:

(1)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

(2)查阅地图,试着画出120°W、90°W、60°W三条经线和北回归线、北极圈两条纬线,看看这些经纬线大约通过北美的哪些地区。

2.查阅地图,在“美国图”中填注:

(1)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

(2)最大河流及其最长支流的名称。

(3)五大湖的名称。

(4)在图中相应的位置画出以下城市:

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休斯敦、新奥尔良、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考点一 北 美

1.位置:

位于美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北部地区。

东临a大西洋,西临b太平洋,北临c北冰洋,南濒d墨西哥湾,西南与D墨西哥接壤。

2.范围:

包括A加拿大、B美国两国和属于丹麦的C格陵兰岛。

其中加拿大、美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分别列第二、第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3.地形:

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①科迪勒拉山系;东部②阿巴拉契亚山脉、③拉布拉多高原;中部④大平原。

4.河湖:

图中最大河流为密西西比河;中部的五大湖号称“北美洲的地中海”。

5.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所占面积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6.居民

(1)当地居民:

因纽特人、印第安人。

(2)外来移民:

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移民及其后裔。

1.北美气候分布

2.北美三大地形区对气候的影响

(1)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①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北美大陆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

②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2)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

①冬季,极地冷气流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寒潮等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灾害,墨西哥湾的暖气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的温暖天气。

②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3)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低缓的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强,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且分布范围不广。

考点二 美 国

1.范围和位置

(1)范围:

共由50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其中M为阿拉斯加州,N为夏威夷州。

(2)位置

①本土主要位于中纬度,介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区中部。

东部临甲大西洋,西部临乙太平洋。

②阿拉斯加州:

地处北美洲西北部,北临丙北冰洋,南临太平洋,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属高纬度地区。

③夏威夷州:

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属于大洋洲的热带海域。

2.主要邻国:

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3.地形和河湖分布

(1)

(2)河流:

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

冰川作用形成。

E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G安大略湖为美加共有,F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

4.气候

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中海气候;⑤高原山地气候;⑥热带沙漠气候。

5.专业化农业生产:

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1)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气候温暖,降水丰富;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农业科技发达;⑤工业基础雄厚。

(2)农业生产特点

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3)农业带

图中A为玉米带,B为小麦区,C为乳畜带,D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E为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F为棉花带,G为混合农业区,H为亚热带作物带,I为小麦和林牧业区。

6.三大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

工业区

形成条件

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东北部地区

煤炭和铁矿丰富、航运便利

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①纽约

②华盛顿

③芝加哥

南部地区

石油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④休斯敦

西部地区

科技发达、环境质量好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

⑤旧金山

⑥洛杉矶

【点拨】 美国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的原因

由于美国本土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沿海航运发达。

本土中部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航运价值大,故美国的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

1.美国专业化农业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业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

小麦区

中部(冬小麦)、

北部(春小麦)

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的山地、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①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附近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②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如纽约、费城等;③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邻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2)人文条件: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市场广阔;③五大湖水运便利;④发达的科技。

3.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考向一 北美气候类型综合应用

1.(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1)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2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

(1)~

(2)题。

图1

图2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解析:

(1)题,读图2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故选C。

(2)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上游有水电站,受水电站冷却水影响水温应当最高,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故选B。

答案:

(1)C 

(2)B

考向二 美国西海岸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解析:

(1)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

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2)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

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第11课时 拉丁美洲和巴西

[学习目标] 1.记住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古巴岛、火地岛、麦哲伦海峡、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以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4.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查阅地图,在图中填注:

1.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2.画出赤道和南回归线两条纬线,50°W和70°W两条经线。

3.填注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墨西哥五个国家。

考点一 拉丁美洲概况

1.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全部。

2.地形

(1)岛屿

(2)

3.气候

(1)特征:

热带气候为主。

(2)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

(3)成因:

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两侧,海洋影响大;地形影响比较显著。

4.河流

(1)巴拿马运河:

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运。

(2)亚马孙河: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5.自然资源

(1)矿产:

石油、银、铁、铜等。

(2)水力:

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

(3)植物:

热带雨林、红木、乌木,阿根廷草原广阔。

(4)动物:

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等。

(5)水产:

秘鲁渔场。

6.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1)经济支柱:

生产初级产品为主。

(2)湿热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以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为主。

1.南美的气候和河流

南美的气候总体具有“湿热”的特征,河流流量大,且水力资源丰富。

2.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条件

(1)从纬度位置看,赤道横贯亚马孙河流域,热量条件优越。

(2)从大气环流看,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3)从地面状况看,亚马孙河流域的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送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在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了地形雨,同时东岸又有暖流经过,更增加了该地区的湿润程度。

(4)亚马孙河流域处于拉丁美洲大陆最宽广的部位,这也是该地区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条件之一。

考点二 巴 西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以及70°W与40°W之间,10°S与50°W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

位于南美洲的东部,甲大西洋的西岸。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

北部为A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南部为B巴西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地面起伏和缓。

(2)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3.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点拨】 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形、沿岸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影响密切相关;而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二者的形成原因明显不同。

4.人口、城市与城市化问题

(1)人口:

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白种人和混血种人为主。

(2)城市:

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化比重高。

城市①里约热内卢,城市②圣保罗,首都③巴西利亚。

(3)城市化问题:

城市过于集中,且城市化水平很高;城市规模过大,城市问题突出。

【点拨】 巴西东南沿海人口集中的原因

①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②有较好的港口,交通便利;③开发早,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5.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1)突出的热带农业。

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

(2)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①分布:

东南部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②条件:

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

③能源:

伊泰普水电站。

6.热带雨林危机

雨林的作用

破坏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调节全球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护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等

商业性伐木,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热带迁移农业

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1.巴西的自然条件与人口、城市、工农业关系图解

2.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考向一 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解析:

(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B。

(2)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故C对;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707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故D错。

答案:

(1)B 

(2)C

考向二 中美洲国家地理特征分析

2.(2013·高考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解析:

(1)该国位于中美地峡,从半球位置来看,在北半球、西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位于低纬度地区。

从海陆位置来看,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在北美洲南部。

从邻国来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西部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及湖、海沿岸附近,城市较密集,等级较高。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第12课时 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1.识记大洋洲的地理概况,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其气候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掌握澳大利亚工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理解其农牧业生产与其环境的关系。

 3.识记两极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4.识记我国极地科考站的分布,掌握其建设的意义。

 

 

1.在图1中,按要求完成: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下列地理事物的数码代号:

①西部高原、②大自流盆地、③大分水岭、④墨累河、⑤塔斯马尼亚岛、⑥新西兰。

(2)在图中用直线画出120°E、150°E两条经线。

(3)在图中标出下列城市: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

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澳大利亚西部港口——珀斯

(4)用箭头表示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的洋流方向,并标注名称。

2.在图2中,按要求完成:

(1)在图中填注: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罗斯海、威德尔海。

(2)给图中各条经线标注度数。

(3)用彩笔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上标注东半球、西半球。

3.在图3中,按要求完成:

(1)在图中标出0°、180°、20°W、160°E经线,用红色笔描出北极圈。

(2)在图中的正确位置标出太平洋、大西洋、亚洲、欧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格陵兰岛、冰岛。

考点一 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主要位于15°S与35°S之间,以及110°E与150°E之间,23°26′S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

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

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重要性:

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点: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2)河湖分布:

C墨累河为全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与植被

(1)热带气候面积广大,呈半环状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E热带沙漠气候,F热带草原气候。

(2)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点拨】 由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呈半环状分布,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也有类似特点,即外缘是森林,内陆是广阔的草原,大陆中央和西岸是荒漠。

4.人口和城市

澳大利亚有2335万人(2014年),人口密度平均为2.91人/km2,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1)分布:

受气候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图中①是首都堪培拉,②是墨尔本,③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④是珀斯。

(2)原因

①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②交通: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一带有优良的港口,对外交通便利。

③发展历史:

英国移民最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长。

5.产业构成与经济发展

(1)种养结合的农业

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②优势明显的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于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为主。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国,以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最为突出。

(3)经济转型:

目前,服务业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1.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地区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

林气候

热带雨

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北部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草

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

陆和西

北沿海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荒

漠带

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

季风性

湿润气候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南部和西

南沿海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东南沿海

和塔斯马

尼亚岛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终年受西风影响

2.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1)地形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2)气候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①澳大利亚中部、北部和西部,炎热干燥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由于气候干燥,适合牲畜过冬和繁殖,所以发展了粗放牧牛业和牧羊业,采用露天围栏放牧。

②澳大利亚东南部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

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合发展耕作业,也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形成了混合农业。

[特别提醒] 澳大利亚大陆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除与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独特的纬度位置有关外,还与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大陆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大,东部山地的阻挡缩小了东南信风和沿岸暖流的影响范围等密切相关。

考点二 两极地区

1.南极地区

(1)位置:

在南极圈以内,临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

(2)范围:

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3)地形:

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4)气候

①特征:

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②形成原因

a.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冰层反射强烈;西风漂流和中纬西风带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地势高,所以气温低。

b.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常年在高压控制下,降水稀少。

c.南极大陆上气温低,极地冷高压气压高,与位于海洋上的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气压差异突出,所以南极地区风力极大。

(5)自然资源

(6)科考宝地:

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F昆仑站,G泰山站。

2.北极地区

(1)位置:

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

e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北美洲、b欧洲、c亚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

(3)气候

1月均温:

介于-20~-40℃之间。

年降水量:

100~250毫米。

(4)科学考察的宝地:

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1.图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2.两极地区差异比较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地表状况

绝大部分为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暖季时间

11月到次年3月

4月到9月

气候类型及特征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以酷寒、大风、干燥为主要特征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自然带

冰原带

苔原带和冰原带

生物资源

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

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动物主要是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严重

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考向一 大洋洲岛屿地理特征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

解析:

(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

(2)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

答案:

(1)A 

(2)D

考向二 北极地区航运业的分析

2.(2014·高考海南卷)近年来,全球变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