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478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docx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分析模式及地理原理集锦

一、答题的基础思路

1、特征类:

明确各种地理特征的答题要点,结合区域特征做答。

2、原因类:

从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板块运动等要素)和社会经济原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历史条件、工程建设、政策、军事(战争)、宗教等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方面作答。

3、意义类:

可以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作答。

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

首先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其次,还要分对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综合分析作答。

5、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对策类: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途径入手,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必修3各类区域发展对策综合分析做答。

二、基本地理概念

1、地理特征:

包括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或称为社会经济特征)。

2、地理位置特征:

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3、自然地理特征:

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资源。

4、人文地理特征:

包括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状况。

5、地表环境特征:

包括气候、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河流发育程度、植被状况。

6、等值线特征:

包括疏密、走向、弯曲、数值分布

7、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三、天气与气候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

(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气候特征:

包括气候类型、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特殊的天气等。

4、气温特征:

包括气温高低(冬季是寒冷还是低温,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或是全年高温)、日较差、年较差、四季的分布及空间分布特征。

5、降水特征:

包括降水多少,季节分配,类型及空间分布。

6、气候成因:

从纬度(太阳辐射)、海陆位置(离海远近)、大气环流形式(气压带风带或季风)、地形地势、洋流与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7、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4)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②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③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8、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包括纬度(纬度越高越小)、天气(阴天比晴天小)、海陆位置(内陆比沿海大)、地形(山顶比山下平原小)。

(a)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9、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

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地形(山顶比山下平原小)(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10、降水特征成因:

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坡向、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雨岛效应)。

问题点拨: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两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

原因: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

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原因: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人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自然就比南方少。

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3)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

原因: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

①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人大陆内部。

②海岸曲折,多峡湾,各地距海近;③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故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位于东南信风带,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16)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较低;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气温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17)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

背风坡,降水量少。

(18)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9)温带沙漠——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0)热带沙漠——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②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21)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22)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23)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业需水量大。

(24)东北无春早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四、地形

1、地形特征:

包括主要地形类型(若以山地为主的可以描述一下山脉的走向)、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高低起伏、沿海海岸线特点(曲折或平直)、有无特殊的地貌等

2、地形类型:

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来区分)

3、地貌类型:

包括山岭、谷地、块状山地、沟谷(内力作用下形成);千沟万壑、峡谷、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流水作用下形成);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沙丘、沙垄(风力作用下形成);角峰、冰斗、U形谷(冰川作用下形成)。

4、地形地貌成因:

从内力作用(主要是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

问题点拨: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①河流流向: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②山谷成为集水线;山脊(山脉)成为水系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③水系形状: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④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⑤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7)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8)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9)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10)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五、河流

1、水文特征:

包括径流量、水位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落差与水能等方面

例:

新疆内陆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多为内流河,河流短,支流少;流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水系特征:

包括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3、河流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

指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①发生条件:

一河流有结冰期,二河流由较低纬地区流向较高纬地区。

②时间:

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③黄河凌汛分布:

凌汛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4、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温度大于0度,不冻,含沙量少(少淤)不淤,通航时间长;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河网密度大;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自然资源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